从良名妓董小宛,诠释“宁娶从良妓”,歌妓到贤妻良母,至死不渝

姓名:董小宛,名白,号青莲

生卒年:1624-1651年

籍贯:金陵(今江苏南京)

婚配:冒辟疆

董小宛,出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著名歌妓,为明末“秦淮八艳”之一,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于1639年与复社名士冒辟疆相识。明朝灭亡后,董小宛跟随冒家一同出逃,此后与冒辟疆同舟共济直至去世。


父亲病逝母亲病倒,家里的生意破产,不得已到秦淮卖艺。


董小宛十三岁那年,是一个难忘的夏天。

她还记得那个午后,母亲脸色苍白地把父亲扶进了屋子,苍蝇围绕着他,闯进她的眼里。

“宝贝,你去到城口那家药店买些药。”母亲轻轻地拍着她的臂膀,声音颤抖,“快去吧,爸爸要靠它才能活下去。”

她飞快地跑出家门,奔向城口。道路灰尘飞扬,被嗥叫的狗吓倒。抵达药店时,她已经筋疲力尽,整个人跑得喘不过气来。

可事实让她难以接受,父亲没有意外恢复,反而越来越虚弱,药不奏效他瘦弱不堪,看上去弥留之际。母亲痛苦地注视着他,双手无力地握着他的手。

那天,董小宛坐在床边,观察着病榻上的父亲。他的眼泪无声地流下来,她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母亲偷偷离开了,擦干了自己的泪,埋起了父亲。

“不要放弃,”母亲说,“我们要活下去,我们有家园。”

“活下去?”小宛想,“我们怎么才能活下去呢?我的父亲走了,我们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吗?”

两年后,母亲倒下了。事情突然到来,就像一场无法避免的飓风。她们失去了绣庄,失去了家产,生活变得艰难。

最后不得已,来到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改名董小宛。


名震秦淮,却被迫回到苏州老家。

董小宛,才貌双全,洋溢着一种从容优雅的气质。她的美貌并不仅仅因为婵娟的面容,还体现在她的言行举止中。然而,命运却将她推向了一个她本不愿涉足的领域——卖笑。

在秦淮河畔的青楼里,董小宛以其无与伦比的才华和美貌闻名。她精通音乐和舞蹈,凭借着白皙的肌肤和柔顺的秀发,每每让人们惊叹不已。然而,这一切都只是表象。为了生计,董小宛只得从事这份辛苦而不被人所崇敬的职业。在日复一日的歌舞卖弄中,她不时会涌起抵触和嫌恶。

有时候,董小宛会因为她昂扬的脾气而得罪了一些庸俗的客人。那些肆无忌惮的评论和猥亵的眼神让她感到憎恶和不安。不过,她的清高和骄傲也曾赢得了一些高雅和高洁之士的欣赏和爱慕。他们不仅欣赏她的美貌,还沉醉于她独特的才华和气质之中。


董小宛不愿屈就与客人,如此一来严重影响了青楼“妈妈”的收入,让她感到强烈不满。时不时对董小宛冷言冷语,劝良从妓。就像现在的老板逼你加加班,还对你的工作非常不满,反正你做的工作没有一件让老板满意同理。

最终,董小宛还是决定离开这个让憎恶的地方,回到了她的家乡苏州。她想要放下那一段不堪的往事,重新开始。虽然她的岁月不再会像以前一样被人们翘首以待,但她渴望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尊重。此时,她才意识到那些曾在青楼里爱慕她的高雅之士才是真正值得交往的人,而他们才是真正的朋友和知己。


债务缠身卖身妓院,卖艺不卖身。

董小宛回到家乡后,本想着能够开始重新的生活,可是身上的债务却像一座压在她身上的山一样,让她喘不过气。那些债主们听到董小宛回来了,便像苍蝇一样不停地围着她转,催促她还债。董小宛虽然有些本领,但这些债务已经压得她无法喘息。加上母亲依然卧病在床,少不了请医生吃药。这时,董小宛想起了曾经从事过的旧业。

可是,债主找上了门,让她不得不想办法还清债务。她深知这份工作的风险和不可逆转的后果,可是在无奈之下,她还是选择重操旧业,把自己卖到了半塘的妓院。

在妓院里,她卖笑、陪酒、陪客人出游,并尽力满足客人的需求。她的身体开始逐渐变得麻木,心灵上的创伤则变得越来越深。曾经的那个勇敢、顽强的女孩子在这个不断浪费自己的妓院面前,变得越来越无助、无能为力。她心中一片茫然,不知道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为了什么。

半塘的妓院里是一个透过衣衫颜色模糊的世界,大多数的人在这里只是为了一时的快感而来,对于这些在晦暗中的身影,往往是不闻不问、见到不想。而对于董小宛而言,这似乎已经是她唯一的生存方式。她的头脑中禁不住萦绕着这样的念头,“或许这就是命运吧,既来之,则安之。”

对陪客出游董小宛还是乐意,虽然陪游的客人都是那种年龄不小的人。而往往这样的人,有闲情雅致,又有雄厚的财力。在风光秀丽的陪衬下,董小宛也容易受到影响,变的缠绵多情给客人投以真情实意的笑颜。也因此董小宛的业务量越来越大,接二连三的得到客人邀约,游太湖,登黄山,游西湖。



冒辟疆半塘寻董小宛,如愿见面。

1639年,冒辟疆乡试落第听说董小宛在半塘,多次寻访,也是为了与董小宛见面。他听说董小宛经常出席名流宴会,自己多次前去却无缘一见。但就在他准备离开苏州前夕,他终于得以与董小宛相遇了。

当时的董小宛已经喝得微醺,神倦的样子让人倍感怜惜。那个风流自喜的冒辟疆,此刻却感到无比的克制,他说话十分温柔,语气中充满了关切和理解。虽然两人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交谈时间,但冒辟疆对于董小宛那种负气节的人格特质,感到十分钦佩和赞赏。

这次相遇,让冒辟疆对董小宛的印象深刻到了极点。这位才子对待女性的态度,正如他笔下的文章一样,充满了温情和细腻,他不把女性视为自己的附属品,而是平等地相处和交往。这也是他作为一位文人才子与众不同之处。

在这个时代,男性主导社会的思想盛行,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缺乏自主性。但冒辟疆不同,他给予女性尊重和关爱,让人对他倍感敬佩。这次与董小宛的短暂相遇,也充分体现了他对待女性的独特态度。

总之,这次半个时辰的交谈虽短,却足以证明冒辟疆对待女性的态度和人格魅力。董小宛的才情和美貌,更是成为他心中永远的记忆。


母亲病逝,情定终身。

1642年,这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混乱的时代。崇祯十五年春,小宛从黄山归来,却发现她的母亲已经去世了。这一消息打击了她,深深地影响了她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更可怕的是,田弘遇等人非法抓抢夺佳丽的事吓住,威胁要强迫她成为他们的佳丽。董小宛非常害怕,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她不得不守在家里,尽可能地躲避田弘遇等人的追求和骚扰。接连的打击让董小宛身患重病,闭门不出。冒辟疆到时董小宛已经气若游丝。董小宛强支撑起身子,拉着冒辟疆的手说:“我十八天来浑浑噩噩如在梦中。今日一见到君,便心旷神怡,精神倍加。”

每当冒辟疆要离开的时候,董小宛都苦苦挽留。他们在窗前喝酒举杯畅饮,董小宛在这个过程中积极表现自己。展现出渴望自由,寻找真爱的个性。冒辟疆最终英雄难过美人关,与董小宛情定终身。


冒辟疆带董小宛苏州赎身

冒辟疆带着小宛结束了这一段苦难的生活后,他们陷入了新的难题。此时,他们已经来到了苏州,准备以小宛的名义赎身。但是,董小宛的名气在半塘太大了,无论出多少钱,鸨母都不想放走这个能够摇钱树的顶尖玉女。

担心和苦恼充斥着他们的心头,他们突然得到了意外的帮助。钱谦益和柳如是来游苏州了。柳如是是董小宛当初卖笑秦淮河时的好姐妹,钱谦益也曾与她有过颇深的交情。钱谦益虽然已经离开官场,但在江南一带仍享有很高的声望。

有了钱谦益和柳如是的帮助,他们的问题迎刃而解。钱谦益调解了这个问题,董小宛顺利赎身,开始新的人生。这段经历不仅让董小宛重新获得自由,还帮助冒劲疆渐渐认识到江南的人情,打下了在江南生活的基础。他们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带着新的期望,一切都变得光明起来。

董小宛

赎身成功

得自由

风吹乱了我的发丝,雨淋湿了我的衣裳,岁月的沧桑在我的脸上深深地刻下了一道道印记。

我的生命就像一只被困在窄小笼子里的小鸟,被人类肆意摆布,任人宰杀。我多次想挣脱出来,但是却总是失败。

我深知,人的悲欢离合是无法逃避的,只能珍惜现在。每一天,我都期待能够自由,结束这段不堪的经历。

终于,我得到了冒辟疆的人的帮助,成功地赎身离开了那个悲惨的地方,恢复了自由。

此刻,我抬头仰望天空,不再需要遮掩自己的眼泪和悲伤。自由的空气扑面而来,让我感觉到了自己还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世界。

生活会不期而至,也会不期而终。我愿意拥有一片自己的天空,一片抚慰我内心仍存在痛苦的波涛汹涌的天空。

自由,是一种宝藏,它比财宝更加重要,赎身成功,得到了自由。这个自由,需要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走出阴霾,好好的活下去。


有情人终成眷属

婚礼那天, 城里城外都弥漫着喜庆的气息

阡陌红鸾, 纷繁热闹, 贺礼满载

而我, 只想急着成为他身边的新娘

谁不爱云卷云舒的感觉呢

在冒家小院深受献殷勤的我们

无忧无虑, 细水长流, 坐看红尘世事变迁

时光在温柔中慢慢溜走

我们重温过去的每一份欢笑和泪水

柔嫩的春风拂过脸颊

夜幕渐深, 星光灿烂

窗外, 蝉声悠悠, 清风徐来

伴随软弱的灯火, 我注视着他的睡脸

我多希望, 这一刻能永远停留

但是风景终将变幻

时间也会让我们老去

但我仍相信, 即使在黑夜里不见星辰

在冬日里不见花开

千山万水不能阻隔我们的爱

因为我嫁入冒家, 最幸福的时候。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董小宛嫁如冒家后,她和冒氏之家的人相处得非常和谐,与辟疆的母亲马恭人和妻子苏元芳的关系也非常融洽。每每空闲的时候,小宛与辟疆都会在画苑书房中一起泼墨挥毫,欣赏花卉和品茶,漫谈山水,品鉴古代的金石刻字作品。

小宛的生活十分充实,她见多识广、学识渊博。有时,她还会教授辟疆上一些经典著作的知识,使得他逐渐地成为一个卓越的人才。小宛也乐于帮助马恭人和苏元芳分担家务,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做好一切事情。马恭人和苏元芳非常感动,常常夸奖小宛是一个好姑娘。

小宛与辟疆的关系也愈加深入。辟疆愈加欣赏小宛,心思也更加重视她。而小宛也对辟疆心有所属,但是她担心辟疆会因为自己而失去家族的支持和信任。所以小宛默默地承受住了爱情的考验,选择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

在岁月静好的时光中,小宛与辟疆的情感愈加深厚,彼此默契无言。而小宛也渐渐地融入了冒氏之家,成了家里人心中的一份子。她带着独一无二的精神品质和文化底蕴,在家族中展现出了自己的价值和优点。她收获了幸福和满足,而她在爱情和生活中的勇敢和坚韧也值得大家的赞赏和钦佩。

董小宛的人生有许多闪亮的瞬间,因为她的善良、聪明、勇敢,她在自己的位置上不断为家族拓展着新的思路和新的视野,让家族更加繁荣昌盛。她卓越的品格,为自己的人生赢得了成功,在她荣誉的人生旅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站乱起,冒家惨遭涂毒。

历史的车轮转动得令人痛心。宁静和协的家庭生活刚刚过去一年,战乱就如潮水般涌来。清军攻占了北京,而清朝的士兵数不胜数,让人望而生畏。不少老百姓被他们所肆虐,家家户户都遭受着磨难。冒家正是其中之一,他们的家产丢得一干二净,生活陷入了极度困境。不得已,小宛只能与冒家一起南逃。

远离故土,面对未知的前途,小宛内心充满了忧虑。一路上,她听到了许多有关清朝军队的恐怖故事。残忍、胡乱杀戮的行径,让她不禁害怕起来。她一直默默地寻找着一丝希望,或许她能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然而,命运就如同一幅布满針痕的画。冒家和小宛很快发现他们并没有逃离战火。清军的士兵还是会袭击一路行进的难民。冒家与小宛也遭遇了这样的劫难,他们不得不猫在一角边,过着躲藏的生活。

战乱过后,冒家辗转回到劫后的家园,缺米少柴,日子变得十分艰难,多亏董小宛精打细算,才勉强维持着全家的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冒辟疆两次重病,董小宛不离不弃细心照顾。

安稳的日子总是那样短暂,对于董小宛和她的丈夫冒辟疆来说也不例外。冒辟疆病了,不止一次,但每一次都有董小宛的陪伴和悉心照顾。

第一次病是胃病下血,水米不进,董小宛在酷暑中熬药煎汤,紧伴枕边伺候了六十个昼夜。她怕丈夫再受到一点伤害,每日煮粥炖汤、细心打理。她对冒辟疆说:“让我来照顾你,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她感受到了幸福和责任的双重压力。

第二次病是背部生疽,痛苦无比,不能仰卧,董小宛就夜夜抱着丈夫,让他靠在自己身上安寝,自己则坐着睡了整整一百天。她无怨无悔地守护着丈夫,像一座长城,守护着他的一切。

董小宛在照顾丈夫的同时,还要料理家中的一切事务。她虽然年轻,却在家中承担着大量的责任。她不会疑惑自己的选择,也不会发牢骚。她坚强、勇敢,让人感到敬佩。

丈夫康复后,董小宛心情舒畅,但她并没有停下自己的步伐,继续默默地付出和奉献。她对家人和丈夫的爱,从未因病痛和困难而动摇。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的含义。

冒辟疆感叹,说自己一生最大的福气都用在了和董小宛的九年时间中。

消香玉陨二十八

心上无痕,岁月侵蚀,董小宛消香玉陨二十八。

昔日多情,却牵挂不尽。今朝感慨,红尘太苍狼烟似火。

董小宛,云波间走过的女子,匆匆而来,无声无息地离去。

她有着白皙的肌肤,黑亮的秀发,银戒一枚,她是那座月光中停留的女子。

时光流转,岁月如梭,红尘的故事太多,太多的人穿过奔腾的江河。

岁月的漫长,飞沙走石,人生的旅途是一场漫长而又短暂的旅行。

回首往事,董小宛消香玉陨二十八,留给世间的,只有那一滴清泪。

她是青春的代言,是爱情的寄托,她用自己的美丽,为红尘画上了一道最绚丽的风景。

如今,她已经飘然离去,留给人世的,只有那一段美好的回忆。

纵使岁月不仁,红尘不停,我们依然要怀抱美好,勇敢向前。

然而,艰难的生活让她的身体逐渐亏弱。尽管她已经尽力照顾丈夫生病期间的各种事务,但她自己也病倒了。面对病痛,她并没有失去勇气和坚强,而是不断尝试治疗,以期康复。家人也请来各路名医,但最终都难以见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651年正月初二,董小宛在冒家的一片哀哭声中,安详地闭上了眼睛,董小宛驾鹤西去,终年仅二八岁。她的离去给家族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因为她不仅是家人之间的纽带,也是冒氏家族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小宛曾对辟疆说:“我书写谢庄的《月赋》,见古人厌晨欢,乐宵宴。这是因为夜之时逸,月之气静,碧海青天,霜缟冰静,比起赤日红尘,两者有仙凡之别。人生攘攘,至夜不休。有的人在月亮出来以前,已呼呼大睡,没有福气消受桂华露影。我和你一年四季当中,都爱领略这皎洁月色,仙路禅关也就在静中打通。”

冒着风雪赶路,不畏艰险难阻挡,

为寻真爱,征程漫漫又充满酸甜苦辣。

董小宛,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遇见,

她纯真无暇,如同杏花绽放的仙女令人为之眩晕。

忘我相爱,两人放弃名利,追逐心中真爱,

即便世俗不谅解,也无法动摇他们之间的情感纯粹。

岁月如梭,风雨千程,爱依然燃烧不尽,

他们在大漠孤烟中相守,相互搀扶,愿此生此世都不离不弃。

难言江湖情,唯有真挚深情不可超越。

冒着生命危险,历尽千辛万苦,董小宛与他相伴,

这份真情如同蜜般甜蜜,让他们的心灵长久相连。

若有来世,祈愿能再次相见,

牵手行走在美好的未来,共享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是冒辟疆与董小宛最深刻、也最温暖的真情。

冒辟疆笔下真实的董小宛诠释了“宁娶从良妓,不取过墙妻”,不管深陷何处对生活都充满了希望与追求。

#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上那些风华绝代的女人#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