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理工男》杀青,“长江理工大学”在这里

极目新闻记者 胡长幸

通讯员 张隽玮 施佳敏 陈晶晶

5月17日,武汉东湖高新区(以下简称光谷)首部院线电影《理工男》杀青。

为了配合了这部反映科技创新、产业报国题材的电影,华中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华科)的校门、图书馆等场所,一度被临时挂上了“长江理工大学”的牌匾。这样的场景,最终出现在上映的影片中。

去年10月7日,多家光谷企业和华科校友共同宣布,投资拍摄的电影《理工男》,献礼华科七十周年。这部电影集合了国内顶尖团队,总导演李仁港曾执导《鸿门宴》《锦衣卫》《攀登者》等多部大片。演员阵容中,既有王天辰等新生代青年演员,也有王太利等老戏骨。

这也是首部由光谷出品的院线电影,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电影《理工男》杀青照

主角都是“中国追光人”

华科校友愿自荐当群演

《理工男》总策划王喆是华科校友,他在这里从大学到研究生,共呆了8年,对学校的感情很深。他说,华科是有鲜明特色的高校,毕业生有很多都走上了创新创业之路,而他们中间不少人选择在光谷追梦。

校园电影,例如在北京大学拍摄的《中国合伙人》,主要是讲三个人如何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的故事;在清华大学拍摄的《无问西东》,主要是按时间线来展开,从民国讲到现代;在武汉大学拍摄的《女大学生宿舍》,主要是讲80年代武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理工男》去年10月宣布启动拍摄

在华科拍摄的《理工男》与这三部电影不同。它讲述上世纪80、9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一群风华正茂的理工男发奋图强、自主创新,激励后辈追光逐梦,延续科技创新精神,最终成为中国科技领域中流砥柱的故事。

顺理成章,《理工男》根据华科多位杰出校友经历改编。早在几年前,剧组就曾对《理工男》进行过校园故事征集活动。去年10月份,剧组还联合东湖高新区宣传部继续向全社会征集光谷创业故事。希望从故事和人物中找到“中国追光人”共通的精神。

总制片人宋光成透露,很多热情的华科校友毛遂自荐来报名参演。哪怕一个很小的角色,他们也很认真地反复揣摩,很辛苦。即使他们从来没有过表演经验,但是依然很热情、有趣。有参演的华科校友说,希望电影能留下自己的影子,寄托对青葱岁月的感情回忆。

武汉取景地有60多个

“老校门”曾上过热搜

武汉自然成为影片最主要的取景地。自今年3月25日开机以来,剧组取景华中科技大学、邮科院、光谷代表园区和地标、长江两岸、清芬社区、东湖、汉润里、武钢606等60多个场景。

《理工男》在华科拍摄时,被眼尖的网友发现并提前“剧透”了一组取景照片。在网友发出的照片里,校门以及图书馆等场所,挂上了“长江理工大学”“长江理工大学图书馆”等字样的牌匾,颇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设计风格。

网友剧透的《理工男》取景地

上述虚拟校名,符合影片前期公开的剧情梗概信息。宋光成已经在对媒体透露过,片中上世纪80年代左右的校园场景将在华科等地拍摄,大学毕业后的戏份则将在武汉东湖高新区等地取景。

5月中旬,宋光成曾对前去剧组探班的华科武汉校友会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是“老校门”道具,剧组提前在外面定制做好的,然后运输回来组建,3月底、4月初摆在华科大现在的大门里面,作为搭建的拍摄场景,当时甚至成为网络热搜,引起很多校友来打卡留念。

华科校友探班《理工男》剧组,从左到右分别是宋光成、王喆、校友代表(自媒体“华科男”供图)

据介绍,电影有一半的戏都在华科里面取景,校园的梧桐树非常美丽,对电影来说很出片,导演李仁港把学校的经典场景都留在了镜头里。

今年底或明年初上映

同名新书会提前推出

《理工男》拍摄期间,难免出现临时状况,主要是天气方面的。拍摄电影是看天吃饭,整个剧组300多人,每天都有规划好的拍摄行程,如果当天下雨,那就要马上修改拍摄计划和拍摄细节,避免耽误整个进度。其余总的来说,都算顺顺利利,也是天时地利人和。

据了解,影片5月17日杀青后,目前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和观众见面。新书会在电影上映前推出,大概时间在下半年。

王喆介绍,新书《理工男》会配合电影《理工男》的内容,以采访华科的杰出校友为主,主要包括他们的成长经历、创业经历以及对年轻人的指导与期望。同时,还会在书中展现电影主创人员的现场感受以及拍摄的心路历程。

网友对该影片保持较高的关注度。有的表示“超级期待”,有的自豪说:“能够参与,很荣幸,期待票房爆满!”有的则建议影片能改个新的名字。

据悉,《理工男》由湖北省委宣传部电影局和武汉市委宣传部指导,星光星成文化传媒、光谷新技术产业投资、华工科技投资、华中数控、天喻信息、高德电气及华科校友等共同投资拍摄。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举报
评论 0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