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上的五阿哥,25岁因得“怪病”而亡,如今这病却很常见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导语:

永琪与小燕子的爱情传奇至今仍然令人难以忘怀。然而,背后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悲剧故事。在乾隆帝宠爱备至的第五子永琪的25岁生日降临之际,他却因一种怪病猝然离世,令乾隆帝悲痛欲绝。这场怪病的起因,源于永琪多年来的骑射操练和围猎活动,这个故事将带你深入探索这段历史。

一、出众的骑射技艺引发宠爱

永琪,是乾隆帝的第五个儿子,他出生于一个品秩不高的嫔妃家庭。


然而,自小以来,永琪就表现出非凡的智慧,这让乾隆帝对他格外宠爱。永琪不仅精通汉文,还能够流利地运用蒙古语,他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都让人惊叹。不论是汉学还是武艺,他都能轻松掌握。

特别是在骑射这门传统武术上,永琪的天赋更是惊人。骑马射箭对许多皇族子弟来说都是一项不易掌握的技艺,但永琪却能够轻松应对。他的骑术稳健,箭法精准,每次参加乾隆帝的皇家围场狩猎,都能轻松击中猎物。


乾隆帝深深欣赏永琪在骑射上的天赋,常常带着他一同出游或狩猎,让永琪成为他最信任的儿子之一。

骑射在中国的历史悠久,追溯到上古时代。古代中国的战争和文化中,骑马射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乾隆帝自幼就接受了骑射训练,并对此情有独钟。他经常组织士兵进行演练,或亲自率领儿子们出外狩猎。骑射活动成为了皇家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永琪的卓越骑射技艺让乾隆帝感到自豪,他不仅是聪明能干的儿子,更是大清王朝骑射传统的杰出代表。


二、围场狩猎和积劳成疾

然而,正是永琪对骑射的执着追求,埋下了他未来的苦果。清朝皇族向来崇尚骑射,经常举行围场狩猎活动。永琪作为皇子,参与这些活动的次数更多。长期暴露在风寒中,骑马射箭的劳累,导致永琪的身体逐渐衰弱,最终患上了一种被称为“附骨疽”的怪病。

疾病初期症状微弱,仅表现为轻微的风寒不适。但随着时间推移,病情逐渐恶化,骨髓感染导致全身骨骼剧烈疼痛。


永琪行动困难,只能卧床休息。乾隆得知后十分担忧,派遣宫中最优秀的御医前来治疗。

然而,由于当时医学水平的限制,御医们束手无策。永琪的病情不断恶化,医生们只能无奈地辅助缓解症状。乾隆无法忍受看着自己的儿子在病痛中煎熬,不禁泪流满面。他曾决定,如果儿子康复,将封他为亲王,给予他名分地位,希望能够给永琪一线生机。

然而,这段希望之路注定是短暂的。永琪没有等到春暖花开,他在冬天离世,年仅25岁。


永琪的突然去世让乾隆帝痛不欲生,他愤怒地追究了主治太医的责任,并加以死罪处置。乾隆帝深爱永琪,对他的早逝感到无比悔恨。他明白,如果当初没有让儿子如此频繁地参与围场狩猎和骑射活动,或许永琪的命运会有不同的走向。这成为乾隆内心永远的遗

憾。

那时代的医学水平相较现代已经远远不及,对于许多疾病的认知和治疗方法都显得力不从心。尽管宫廷御医被誉为天下第一,但当面对永琪所患的病症时,他们也束手无策。


他们只能依靠经验,试图用传统的驱寒止痛疗法来治疗,但效果甚微。疾病逐渐进展,御医们也只能临时开药,但却无法找到病因的根本。

直到永琪的病情恶化到晚期,一切都为时已晚。乾隆眼睁睁地看着儿子在病魔的折磨下渐渐消瘦,但无能为力。这对一位父亲来说是无法忍受的痛苦,他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无法拯救自己深爱的孩子。

乾隆随后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试图找出永琪的死因。根据太医的记录,永琪患上的怪病名为附骨疽,即化脓性骨髓炎。


这是一种由细菌感染骨髓引起的疾病,如果早期得到有效治疗,病人还有机会康复。然而,在当时的医学条件下,附骨疽常常被拖延,最终导致骨髓坏死。

乾隆通过分析断定,永琪患病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多年来的骑射操练和频繁的围猎活动。这些长时间的户外活动,让他反复受到风寒的侵袭,使得他的身体抵抗力逐渐下降,最终导致了疾病的爆发。然而,如果将永琪置身于现代医学之中,他的命运或许会完全不同。


化脓性骨髓炎只要得到及时发现,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再结合手术治疗,就有望康复。

但遗憾的是,永琪生活在一个医学条件落后的时代,无法享受到现代医学的恩惠。这也成为乾隆内心永远的一根刺。他不断调查永琪的死因,后知后觉地认识到,过度的骑射和围猎活动是造成这场悲剧的主要原因。

永琪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生命的脆弱只在一瞬间显现,但当一切已经为时太晚。我们往往在事后后知后觉,而在生命面前,我们都是如此渺小。

举报
评论 0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