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有后代吗?他们拿出了自己的族谱……

佩觽 23mofang


他是淮阴县四处蹭饭的浪荡子,被乡里认为是受胯下之辱也不敢反抗的胆小鬼;


他也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楚汉争霸时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后世有兵仙之称;


他还是鸟尽弓藏的代表,功成后被吕后与萧何联合诛杀于长乐宫,并夷灭三族;


他,就是韩信。



韩信可以说是秦汉时期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之一。按史籍记载,韩信应该是没有后裔传世的,可有人却拿出了自己的族谱,声称他们就是韩信的后人。


这是怎么回事呢?



族谱传说


广西韦姓,与覃、莫等姓同为广西地区特色大姓,而且这些姓氏在广西汉族和壮族中都有大量分布。


根据大部分韦姓族谱的说法,广西韦氏是南迁的京兆韦氏宗族后裔,所以韦姓族谱冠称京兆堂。不过还有一部分韦姓族谱则称自己是韩信之后,为避祸而把「韩」去半留半改姓「韦」,更有甚者既自称为京兆韦氏,又言己为韩信之后。


△ 南宁韦氏祖屋,韦在广西汉、壮中皆为大姓


改韩为韦的姓氏传说版本众多,连正史中不见记载的韩信儿子名字就有韩修、韩滢、韩潆、韩天保、韩天祯、韩云际等数种说法。


《峒溪纤志》引《樵书》记录的版本最具代表性:


广南(宋朝时期广西广东统称广南)有韦土官者,韩信之后也。当淮阴钟室难作之时,信有客匿其孤,求抚于萧相国。相国作书,致南越尉佗。佗素重信,又怜其冤,慨然受抚,姓之以韦者,去其韩之半也。孤后有武功,世长海濡,受铁券,封之滨海。至今,萧何与尉佗书,尚勒鼎彝,昭然可考。


意思是说,岭南地区姓韦的土官是韩信的后代。西汉初年,功臣韩信被吕后所杀,韩信一族遭灭门之灾,萧何暗中派人将韩信的遗孤送往南越王赵佗那里躲避,为避仇以“韩”字的半边“韦”作为姓氏,后来韦氏长大后因功被封在了广西地区当土官。


这简直堪称「韩氏孤儿」,嗯,赵氏孤儿的故事中韩氏祖先也有戏份。



离奇巧合


远在广西千里之外的安徽合肥,出过一个中古世家「庐江何氏」。


这个家族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就跟大多数韦姓族谱一定要追到「京兆韦氏」身上一样,大部分何氏族谱也会追到「庐江何氏」身上,号称「天下何氏归庐江」。


在何姓族谱的记载中,何姓也是起源于韩姓的。在众多「何韩同源」的传说版本中,好巧不巧的是也有一个韩信遗孤受萧何所救,为避祸和感恩而改姓何的说法。


△ 何氏族谱主流是认为出自韩,韩信之后的说法不是主流

说韩襄王的次子韩允争位失败后流落楚地,淮阴侯韩信即其后裔,所以《史记》中的漂母称韩信为王孙。韩信被杀时,其庶子韩修为相国萧何所保。韩信长大后为避祸,并感念萧何相救的恩德,取萧何之名「何」为姓。


汉武帝时的法律专家何比干就是何(韩)修的曾孙。汉末魏晋之际,何比干裔孙何祯迁居庐江,为庐江何氏一世祖。


吕后:啊?我让夷韩信三族,萧何这么干活是吧!

韩信:不愧是萧相国,好人坏人都让你做了!

萧何:……



是非缘由


这两家关于为韩信之后的可信度有多高呢?


先不提,这些传说中人名、地名杂糅着典型的明清特色,就说两姓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萧何有没有救下韩信遗孤的可能性。


纵观《史记》,无论是萧何无论是举荐、追留韩信,还是参与诛杀韩信,其实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对刘邦集团的维护而非个人情感。「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所体现出的萧韩之情,恐怕也只停留在韩信单方面对萧何举荐之恩的感激之上。


△ 关于韩信的民间传说中总少不了萧何的出场


如果韩信留下后人,会如何看待与吕后同谋诛其三族的萧何?️同时,刘邦和吕后正在全力铲除异姓诸侯,是对各功臣疑心最重的时候。后来刘邦向萧何家派出士兵名为护卫、实为监视的举动,未必没有防范萧何救人的可能性。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萧何大概率是不会去做救韩信遗孤这种遗祸无穷的事情


至于广西韦氏所言萧何送韩信遗孤至南越王赵佗处抚养的说法更是贻笑大方。虽然《史记》中韩信被杀和南越国称臣都在高祖十一年,但韩信一月已经伏诛,五月刘邦才「诏立秦南海尉赵佗为南粤王,使陆贾即授玺绶,与剖符通使」。


萧何如何能隐藏韩信后人半年和相信一个刚称臣的南越王不会告发自己?


△ 韩信被杀半年后,汉王朝才与南越国有了正式外交关系


这点恐怕只是对《史记》中南越王赵佗问汉使「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的演绎罢了



基因验证


在没有照片和监控的古代,改姓的确是人们避仇避祸常采取的手段之一。那么韩信后人改姓为韦或何的说法,有没有基因证据呢?


在23魔方的祖源研究中,我们发现的最大一支广西韦氏家族遗传标记为 O-Z23762,共祖于两汉时期,其成员横跨壮族、汉族、苗族、毛南族、布依族等多个民族,族谱多有追韩信为祖者。


△ 大概率三千年前就进入了广西地区的「京兆」韦氏和龙氏

但看支系其上游样本,我们能发现广西韦氏至少 3000 年前就已经分布于岭南地区了,远远早于韩信诞生和京兆韦氏形成的时间


结合历史与我们的研究来看,这是典型受到魏晋以来中原强调门第风气的影响,以及明清以来民间粗放的修谱逻辑导致。


当然对这两个姓氏的普通人来说,这寄托了对祖先和历史名人的尊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无可厚非。


至于广西韦姓的真实来源,有一种「壮音汉译」的观点可供参考,吴伟峰《壮族图腾概述》中认为,壮族大姓「韦」来自水牛的壮音「Vaiz」汉译;另一个壮族大姓「莫」则来自黄牛的壮音「moz」汉译。


△ 作为一个农耕民族,牛在壮文化中有重要地位

至于庐江何氏,韩信之后的说法一直不是主流,至于其与韩国王族的关系,还需要以后确定其家族遗传标记后才能验证了。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343536701086040611"></script>
举报
评论 26
  • 关于韩信后代,我接触过。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湖北恩施州宣恩县大山深处,一个名叫冉大河的小山村,住着一户姓龙人家。可是三十年后,这户人家堂屋的祖先牌位上赫然供奉着韩龙两个大字。据其家人说,他们祖上是韩信后代。当年躲避朝廷追杀,逃到鄂西隐居,并改为龙姓。现今认真听祖归宗,恢复韩姓。这是真实的事情,如不信,可去宣恩冉大河去调查。

  • 不要忘了,人家号称兵仙,从齐王降到候,再到监视韩信就不考虑自己的身后事,他贵为大将军肯定会安排子孙后代逃避隐居的,再说啦,人家都有族谱还不相信吗,不是真的,谁愿意让一个被灭九族的人做祖宗

  • 韩信是否有后!国有史末载而家有谱则传,尚需考证!毕竟天下之事,各种现象都会发生!萧何是否救下韩信遗孤?当今并无铁证让人信服!后人尚需后人评吧!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