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防控宣传月科普①】三人行,必有近视?近视到底是咋回事儿


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以及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我国近视眼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越来越低,近视度数也越来越高,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近视防控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什么是近视、近视形成的原因及分类。

一、什么是近视?

答:说到近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我们的眼球相当于一部照相机,眼的屈光系统(主要是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远处物体来的平行光线通过角膜和晶状体的折射聚焦在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收到光线的刺激后将信息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这样我们就能看清楚物体了。

远处物体来的光线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的折射,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时就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那么看到的物体就是模糊的,这就形成了近视。但近视患者在看近处的物体时,由于近处来的光线是发散的,通过角膜和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焦点就会后移而落在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所以近视的患者看近处物体就会很清晰。

二、近视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答:首先是先天遗传因素,研究表明父母中单方患有近视,其子女发生近视的易感性比其他人群高25%;父母中双方都患有近视,其子女发生近视的易感性比其他人群高30-40%;父母中有高度近视(屈光度大于-6.00D)时,其子女发生近视的概率40-60%。

其次是后天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中对眼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宅”,就是宅在家里,不到户外去活动,没有“目”浴阳光;其次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其他的因素还包括玩电子产品过多、在昏暗的环境中用眼、读写姿势不正确等等。

实际上,对于普通近视来说,环境因素的影响远大于遗传因素。

三、近视的分类:

1.根据病因可以将近视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由于眼轴变长,远处来的平行光线通过角膜和晶状体的折射形成的焦点就落到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这种近视是由眼轴变长所导致的,所以叫做轴性近视,也称为真性近视

另一种是由于经常性不正确地用眼,使得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导致晶状体变厚,变厚的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就会增强,这样,远处来平行光线经过变厚的晶状体,就会发生更大程度的偏折,形成的焦点就会前移,这样焦点落在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这种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屈光度的改变所导致的,所以叫做屈光性近视, 也称为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在充分休息、放松之后晶状体会恢复到原来的厚度,所以短期的假性近视经过休息、放松后是可以恢复的;但是如果长期的假性近视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眼轴就会变长,发展成真性近视,真性近视一旦形成就不可逆了,是没有办法回到正常的。

2、根据近视的程度可以分为轻度近视、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

轻度近视:≤300 度(≤-3.00 D)。

中度近视:300 度~ 600 度(-3.00 D~-6.00 D)。

高度近视:> 600 度(>-6.00 D)。

3、根据近视的发展过程可以将近视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

单纯性近视:近视度数一般在-6.00 D以内,大部分患者的眼底无病理变化,进展缓慢,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其他视功能指标多属正常。

病理性近视:一般近视度数较高,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眼底改变。

名医简介:刘万智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眼科 副主任医师 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2003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从事眼科临床诊疗及教学工作20余年,曾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操作大赛优秀培训教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教师”、“诚信服务杯服务明星”等荣誉。参与市科技局课题2项、医学院课题1项,在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及省级期刊发表论文9篇。擅长:眼底病、复杂眼外伤、眼睑病及整形、青光眼、白内障、屈光不正、眼表疾病等。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