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白山将军纪实
马白山,原名马家声,海南澄迈县人。1925年春,马白山进入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读书,积极参加琼崖学联发动的改革旧的教育制度的“择师运动”。1927年9月,马白山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夏,马白山中学毕业,受党组织委派回澄迈,秘密组建中共澄迈县马村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同年秋,马白山深入到五村、盐丁一带活动,组建中共盐丁支部,先后发展党员30多人。1928年琼崖第一次反“围剿”斗争失败,马白山离开海南岛到上海,经上海党组织安排进入国民党南京中央军官学校学习。1933年9月,马白山因中共党员身份暴露,经请示党组织同意,他返回海南岛,在昌江小学任教,以教师身份作掩护,秘密在琼西进行建党工作。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至l936年初,马白山先后在昌江县第二小学、英显村、四更村分别建立党支部,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党的组织,扩大党员队伍。全面抗战爆发后,1938年10月琼崖国民党当局和中共琼崖特委达成合作抗日协议, l2月5日,琼崖红军游击队在琼山县云龙墟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冯白驹任独立队队长,马白山任队附(副队长)。日军侵琼后,1939年3月琼崖抗日独立队扩编为琼崖抗日独立总队,马白山出任总队附(副总队长)。10月,马白山受中共琼崖特委派遣到琼西地区加强抗日斗争的领导。马白山在澄迈、临高、儋县、昌感等地广泛发动群众,搜集武器,组建成立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三大队,并兼任大队长。11月,马白山带领第三大队,在国民党地方游击队的配合和广大群众的支援下,采取围城战术,一举攻克琼西重镇那大,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发展琼西的抗日形势。1940年9月,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成立支队建制,马白山任第二支队支队长,率部活动于美合抗日根据地外围地区,先后在澄迈仁兴、美厚和临高和民、和祥以及儋县南丰、陶江、清平、洛基等乡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3月,中共琼崖特委决定在澄、临、儋地区组建成立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四支队,马白山任支队长兼政治委员,他领导第四支队积极巩固和发展西区抗日根据地和扩大游击区,为琼崖特委和抗日独立总队部向西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945年10月,国民党46军来琼抢夺抗战胜利果实。1946年1月,中共琼崖特委在白沙县牙叉召开会议,作出加紧准备自卫反击战争的决定。12月,马白山率领琼崖独立纵队第四支队伏击进犯白沙阜龙革命根据地的国民党军,取得牙叉、南丰战斗大捷,受到琼崖特委的通令嘉奖。1947年1月,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进驻白沙县红毛乡,领导以白(沙)、保(亭)、乐(东)为中心的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作,马白山奉命率领第四支队主力向白沙县城牙叉挺进,扫清白沙残敌,并向保亭、乐东地区发展。同年5月,中共琼崖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马白山当选为中共琼崖区委员会委员,并任区党委军事部部长。10月,琼崖独立纵队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马白山在会上作《十年来军事管教总结报告》。会议宣读中央军委关于将“广东省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的电文,马白山被任命为琼崖纵队参谋长。1948年,马白山率领琼崖纵队第一总队和第五总队包围乐东县城,于6月解放乐东全境,把白、保、乐解放区连成一片。1949年3月,马白山统率琼崖纵队6个团在琼西发动春季攻势,取得歼敌2300名,解放新州、昌化、感恩三座县城和石碌矿山、广坝电站等20个墟镇的辉煌战果。5月,马白山任琼崖纵队副司令员。8月,中共中央给琼崖区党委发来电报,指定马白山作为琼崖纵队、华南游击队代表赴北平(今北京)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马白山在北平受到朱德总司令的接见。
1949年冬,解放海南岛战役发起。12月,马白山以琼崖纵队代表身份参加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在广州召开的工作会议,奉命协助第四野战军渡海兵团作战。1950年2月,马白山参加叶剑英主持召开的解放海南岛战役作战会议,会议确定“分批偷渡与积极准备大规模强渡,两者并重进行”的战役指导方针。3月26日傍晚,马白山与四野渡海兵团的第40军118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一起率领加强团2991名指战员,分乘81只木帆船,自雷州半岛灯楼角起航,越过琼州海峡,在澄迈玉包港胜利登陆,进入白沙解放区。4月16日,大规模渡海作战发起,马白山担任接应第40军的前线总指挥,他率部占领高山岭,配合渡海部队在临高成功登陆,向纵深推进,在澄迈的黄竹、美亭打垮国民党军的反击,向北推进,于23日解放海口。
1950年7月,马白山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副司令员。12月,马白山带职进入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1951年6月毕业后返回海南,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1955年9月,马白山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9年后任海南军区副兵团级顾问。
琼崖战将马白山亲历开国大典:
64年前的10月1日,新当选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人民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此刻,五星红旗沿着银白色的旗杆徐徐升起,在隆隆的礼炮声中,军乐队第一次奏起了雄浑激昂的新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红旗飞舞,欢声雷动。
作为党中央指定的琼崖代表,马白山、王国兴、李独清等出席了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政协委员。10月1日,他们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国庆来临之际,海南日报记者采访了马白山的女儿马洪中,以及王国兴当年的秘书冯子平,从知情者的回忆和马白山将军生前写下的回忆文章《出席建国大典的回忆》,再次追述这段弥足珍贵的时刻。
奉命赴京,乔装渡海
64年前的开国大典,来自海南岛的琼崖纵队副司令员马白山见证了中国开创新纪元的历史时刻。在马白山的一篇落笔于1989年9月、长达六页的回忆文章中,字迹苍劲有力,还能看见有添加、修改之处,显得有些意犹未尽。“尽管那么多年过去了,但父亲当时写文章的心情仍然十分激动。”马洪中说。
回忆文章从1949年党中央决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说起:8月,党中央来电,指定琼崖区党委选派马白山、王国兴、李独清出席全国政协会议,“这对当时尚处在同十余万残敌战斗中的海南党政军民是巨大的鼓舞。”
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邢诒孔介绍,当时,海南岛沿海几乎全部被国民党军队控制,整个琼州海峡被封锁,雷州半岛沿海防卫森严。由于广州等地尚未解放,赴京的路不好走,只能选择“偷渡”。马白山作为琼崖纵队的代表,王国兴代表少数民族,李独清则代表琼崖区党委并已经在西柏坡作汇报工作。“为了安全起见,马白山、王国兴二人必须分开走,连‘乔装打扮’都有区别。”邢诒孔说,马白山从临高坐帆船到湛江徐闻,辗转香港,后赶赴已经解放了的青岛、济南坐火车抵达北京。
“从临高出发,父亲打扮成商人的模样,经过一夜艰险的偷渡,第二天上午到达雷州半岛的白沙村海湾,后辗转到徐闻县委所在小村。”马洪中说,马白山在偷渡时得到一位能双手开枪,名叫黄金女的地下交通员的全力保护。途中遇巡逻敌舰,敌方本准备开火,但近看以为只是普通渔民就放过了。
从湛江抵达香港码头时,马白山见到了王国兴。随后,在华南分局工作人员的安排下,马白山、王国兴乔装打扮登上一艘外国的万吨巨轮。据王国兴的秘书冯子平在《马白山的戎马生涯》一文中回忆:当时,王国兴穿着一套黑色唐装,还带了个小皮箱。马白山则戴着眼镜,穿西装系领带,像一位儒雅商人。同乘此船的还有华南地区及香港赴京参加政协会议的代表20多人。
轮船夜间通过台湾海峡,风浪大,巨轮也左右摇摆。马白山来到王国兴和冯子平住的房间问道:“晕不晕船?”王国兴睡在床上说:“头有些晕,不敢起来坐。”又说:“比帆船过海舒服多了。”
轮船过海峡,进入东海、黄海、驶入胶州湾,黄昏时分在山东青岛码头靠岸。随后,代表们从济南乘火车到北京。沿途上,马白山看到解放了的大地上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心里倍感畅怀与开心。
赴宴中南海,做客朱德家
据马白山回忆,在北京刚安顿好,就有工作人员来通知:今晚朱总司令在中南海宴请解放军代表。“这是多么令人喜悦的消息啊!”马白山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忆,他十分想看一看这位早已仰慕于心的老英雄。
在天空抹着灿烂晚霞的时刻,马白山一行人到了中南海宴会大厅。只见灯火辉煌,画栋雕梁,光彩夺目。刹那间,全厅响起掌声。只见朱德陪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一起走了进来。“这真是一次盛会,我们沉浸在无比幸福之中。”马白山写道。
更让马白山倍感意外的是,席间,张云逸(当时为华南代表团团长)来到他跟前说:“一会儿朱总司令请你到他家做客。”
大约在晚上八九点钟,马白山来到朱德的住所。朱德从屋里迎上来,并亲切地与马白山握手。朱德指着茶几上的苹果说:“海南有椰子、菠萝,没有苹果,请尝尝鲜吧!”朱德看到马白山左手受伤,就拿过小刀,削好了一个苹果,送给马白山。
“朱总司令亲切地问候冯白驹,赞扬琼崖党政军民,坚持长期艰苦卓绝斗争的业绩。还握着我的左手问什么时候负伤的?干革命难免流血牺牲!”马白山在回忆录中写道。
马洪中介绍,父亲马白山1942年在临高敦灵村革命战斗中负伤,左臂重伤。朱德的一番话,让父亲后来一直觉得这块伤疤是战士光荣的勋章,十分自豪!
在这一次做客中,朱德对当时如何加强建设琼纵还作了许多指示: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但是胜利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仍将是一个战斗队,所以要组织干部战士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以后,中央办军事学校,请你来学习!”
开国大典,永世难忘
克服艰难险阻、渡过千山万水正是为了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1949年9月21日,政协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正式开幕。来自全国各民族的662名代表欢聚一堂,聆听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重要报告和各代表的发言。会议充分发扬民主,讨论并通过了《共同纲领》,议定了国旗、国徽、国歌,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刘少奇等为副主席、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
据马白山回忆,会议对海南岛很重视,安排在大会上发言的就有王国兴同志。大会公布的贺电中,有琼崖区党委、琼崖临时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琼崖黎族苗族自治州政府联合署名给会议的贺电。
马白山记录了1949年10月1日他终生难忘的时刻:“1949年10月1日上午,当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顷刻,天安门前,五星红旗伴着国歌冉冉升起,全场掌声巨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当群众举着彩旗经过天安门后,我们全体代表陪同毛主席及中央领导同志,到天安们前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永远纪念为建立新中国而光荣流血牺牲的人民英雄。我们几个海南的代表,能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置身于这有历史意义的活动之中,真叫人永世难忘。”
但是,在欢欣振奋的同时,马白山又不时地思念着尚处在硝烟弥漫中的海南岛。1949年10月下旬,李进楷同志(张云逸秘书)到北京六国饭店通知马白山说,首长有请,有紧急指示。见面后,张云逸用夹杂着浓重的文昌乡音的普通话兴奋地对马白山说:“毛主席很关心解放海南的时机,现在广州已解放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明年春夏派大军渡海解放海南岛。你和王国兴、李独清等人及时回广州,协同大军渡海作战!”
1950年2月1日,马白山抵达广州参加具有重要意义的海南岛战役作战会议。3月26日,同刘振华率领的加强团一起偷渡过海。
1950年4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兵团发出命令,向海南岛发起总攻。当天,马白山被任命为西线指挥司令员,负责接应四十军登陆。
“父亲在后来的日子时常提到他一生的两个战场,一个是23年红旗不倒的孤岛作战,一个是用木船打败军舰的渡海作战。”马洪中说。
“1950年春夏,大军分批渡海登陆,在琼崖纵队和琼崖广大群众的配合下,至5月1日,全歼了岛上的残敌,解放了全海南岛。四十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马白山在文中的结尾回忆道。
时值四月,天朗气清。走进马白山将军纪念园内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在将军铜像前驻足肃立,向革命先烈致以深深的敬意。
马白山将军纪念园建成于1997年,园内建有马白山将军铜像及陈列馆、纪念亭,收藏有许多珍贵的照片及资料,记录着马白山将军的生平事迹和革命历程。
马白山是我军优秀的指挥员,海南人民的优秀儿子,是坚持海南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老战士。在65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为琼崖革命和海南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
晴空下,马白山将军铜像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马白山将军纪念园坐落于澄迈县马村西面,面朝波澜壮阔的大海。从大门前的台阶拾级而上,纪念园全貌映入眼帘,园中央竖立着的马白山将军的半身铜像,静静地凝望着每一位来访者,目光深邃而幽远。铜像基座正面镌刻着杨成武将军题写的“马白山将军”字样,背面刻有马白山的生平事迹。
马白山原名马家声,1907年3月生于澄迈县老城镇马村。出生于贫农家庭的他从小成绩优异,1925年春,高小毕业后考入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就读。时值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革命形势飞速发展,马白山深受革命思想的熏陶。同年冬,他怀着对国民革命的热情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然而,1927年琼崖“四·二二”反革命事变发生后,马白山感到万分失望。1927年9月,他由地下共产党员李兴佑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初中毕业,党组织派他回自己故乡开展革命活动。
他先在村里小学任教,并兴办农民夜校,一边教文化一边进行革命宣传,为建立党组织和革命武装做准备。1928年春,在中共琼山县委书记冯白驹的领导下,马白山发动20名青年成立了马村农民协会。随后又经5个多月的努力,在澄迈县第四区的马村、盐丁、白莲等乡村建立起5个中共党支部,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共澄四区区委和区红军分队,马白山任区委书记兼红军分队长。
1929年夏,党组织决定马白山去江西苏区学习。他到上海后,因去江西的交通线被敌人封锁,遂由上海党组织改派去南京中央军官学校学习军事。1931年底在中共沪西区委工作。虽然身在上海,马白山的心里却时刻惦念着琼崖的革命斗争。1932年8月,经组织批准,他取道广州返回海南昌江第二小学(现东方县墩头小学),以教师职业作掩护,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纪念园内的草地上,矗立着反映琼崖战士英勇作战场面的雕像。一位位战士或抱臂沉思,或举起武器英勇冲锋……走到雕像前,静静瞻仰为革命付出无数努力的战士身影,仿佛仍能感受到当年的热血与激情。
1938年12月5日,琼崖红军游击队在琼山县云龙墟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冯白驹任队长,马白山任副队长。1939年2月10日,日军入侵海南岛,独立队在中共琼崖特委领导下奋起抗战,极大地鼓舞了琼崖人民的抗日热情,广大爱国青年纷纷加入抗日队伍。
同年3月,独立队扩编为独立总队,马白山任副总队长兼第三大队大队长。他率领第三大队积极打击敌人,攻克琼西重镇那大,扩大游击区,发展琼西地区抗战,有效地配合了琼文地区第一、二大队的对日作战,为特委和总队部西迁创建山区抗日根据地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1940年春,冯白驹率领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领导机关西迁到澄、临、儋交界的美合山区,创建了山地抗日根据地。随着美合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抗日武装力量迅速壮大,先后又组建了第四、第五两个大队。7月,特委和总队部决定成立西路指挥部,任命马白山为指挥,统一指挥第三、第五大队的行动和领导琼西地区的抗日战争,巩固和扩大美合根据地以及周围的抗日游击区。【注:《琼崖纵队史》第117页。】
同年9月,特委和总队部为适应新的抗日形势和斗争的需要决定撤销东路、西路指挥部,成立支队建制。马白山任第二支队,率部于美合外围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在澄迈的仁兴、美厚和临高的和民、和祥以及儋县那大周围的南丰、陶江、清平、洛基等乡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与活动在琼文地区的笫一支队互相配合,推动着全琼抗日战争形势的继续发展【注:《琼崖纵队史》第121页。】。l2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逆流,集中保七团等部共三千余人的兵力,分五路进攻我美合根据地。马白山率第二支队配合总队部的特务大队、第四大队担负保卫美合的任务,以第一大队和总队部特务大队分别从正面和两侧抗击敌人,经数小时激战,打退了顽军的多次进攻;第二大队则在水南村抗击从兰洋向美合进攻的顽军,掩护了特委和总队部领导机关安全撤出美合村,粉碎了顽军妄图一举消灭我特委、总队部领导机关和歼灭我西路部队主力的阴谋【注:《琼崖纵队史》第126—127页。】。
顽军进占美合之后,特委和总队部决定撤出美合地区,取道临高、澄迈,迁回琼文根据地,继续领导和指挥全琼的抗日反顽斗争。根据特委和总队部的命令,马白山率领第二支队转战澄迈、临高地区,打开通路并掩护特委和总队部东迁。1940年2月,特委和总队部领导机关安全到达琼文抗日根据地。这时,国民党顽固派亡我之心不死,立即调其保六、保七两个团再向我琼文抗日根据地进犯。面对这阴恶形势,琼崖特委于2月15日在琼山县树德乡山心村召开第三次执委会议。会议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琼崖抗战方针、任务的指示,作出了集中力量,打退国民党反共逆流,坚持团结抗日的决议。决定调第二支队回琼文,集中一、二支队力量,进行抗日反顽斗争,巩固琼文抗日根据地,发展全琼的抗战形势。3月下旬,马白山奉命率领第二支队撤出澄、临、儋地区,赴琼文根据地,与第一支队并肩作战,展开抗日反顽斗争。4月10日,顽军保七团一个营和琼山县游击大队向我进攻,马白山率部与第一支队在洪烈坡进行阻击和包围,重创顽军。5月19日,马自山率部与第一支队围攻进犯我琼山县龙发乡青云村的顽军保七团二营。5月27日马白山命令第二支队第一大队,在琼山县道崇乡湖子村截击从文昌县锦山乡接运军用物资归来的顽军保七团副团长林荟材所部二营四连,顽军仓皇逃窜。5月29日,马白山又率第二支队与第一支队包围进犯我咸来乡的顽军保七团董伯然部和琼山县游击大队许大任部,予以重创。7月4日,马白山和吴克之指挥第一、二支队在文昌县大昌乡美德村、潭牛和琼山县大致坡三个日军据点之间伏击日军,拔除日军美德据点,取得了重大胜利。同月第二支队又在文昌县重兴公路伏击日军车,也获全胜。10月,总队部决定吴克之和马白山为正副指挥,率第一、二支队挺出琼山县甲子乡六坡村将国民党琼山县游击大队全部、第三和第四大队各一部围歼,并摧毁几个反动的乡公所。12月,保七团二营向我咸来乡进犯,马白山与吴克之率第一、二支队将其击溃。
1942年1月,吴克之、马白山统一指挥第一、二支队将琼崖保安司令兼保七团团长李春农所部第二营、特务连、保六团九连包围于三江乡斗门村,击毙了反共老手李春农。接着又在咸来乡大水村和三江乡公举伏击顽军,将顽军包围子大水村,经五天四夜的激战,毙伤顽军数百人。在整整一年中,马白山率领第二支队与第一支队紧密配合,协同作战,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逆流,拔除了深入琼文根据地的日军据点,巩固和扩大了琼文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开创了琼崖抗战新局面。
随着抗日反顽斗争的节节胜利,琼文根据地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扩大,第一、第二支队也得到了补充。同时,第三支队的成立及其战斗的胜利,亦促进了琼南和琼东地区抗日形势的发展。但是琼西地区由于第二支队东调琼文之后,各县地方武装处于各自为战的局面,这与当时整个抗日斗争形势很不适应。马白山遂向特委和总队部建议:以琼西各县地方武装为基础,组建一个新支队,以加强琼西抗日战争的领导,发展琼西的抗战形势,形成全面抗战的战略布局。冯白驹采纳了这项建议,并经特委会议讨论作出了在澄、临、儋地区组建第四支队的决定,任命马白山为支队长兼政委,负责组建工作。l942年3月初,马白山带领潘江汉、陈岩昼夜兼程到达澄迈、临儋办事处,转达特委和总队部的决定。在当地党政的支持和配合下,以澄迈、临高、儋县的地方部队为基础,并发动群众拿出武器加以充实,组成了两个大队兵力的第四支队。
第四支队成立后,其第二大队活动于临高、儋县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抗日反顽斗争,建立了以木排为中心的和民、和祥、清平、洛基地区抗日根据地。第一大队的第一、三中队在澄迈地区,边扩军边战斗,巩固发展了旺商、仁兴、美厚、和安等乡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到1943年3月,经一系列战斗,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扩编为三个大队,迅速巩固和发展了西区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使琼西地区的抗日力量适应全琼抗日战争的平衡发展,为实现向西发展的战略意图和后来创建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有力地策应了第一、二支队在琼文地区的反“蚕食”斗争。
1943年春,第一支队主力向澄迈转战,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也从琼文根据地迁到澄迈六芹山根据地,使党政军领导机关有了相对稳定的驻地,有利于领导抗日军民开展反“蚕食”斗争。同年秋,日军调集兵力对琼西地区进行“蚕食”和“扫荡”。日军在我根据地公路线上的桥头(和庆)、袅翔岭、巴总、武教岭、黑岭等地建立碉堡,接着深入和民、和祥、清平、洛基、南宝等根据地的中心地区建立据点,并在据点之间修筑公路,收买汉奸建立维持会,妄图分割、“蚕食”我抗日根据地。马白山和支队政委陈青山坚决执行特委的指示,吸取第一、第二支队在琼文反“蚕食”斗争的经验,采取“坚持内线,挺出外线”机动作战的方针,由第三大队坚持内线斗争,活动于四行山、木排山、能仁,卜吉等地,军民配合,分散游击,杀伤敌人有生力量,摧毁敌伪政权,维护抗日民主政权;第一大队和猛进大队则挺出外线,第一大队到大星、大成、南辰、雅星等地,猛进大队往东成、南宝等地,寻机打击敌人,开辟新区;第二大队挺进南丰、纱帽岭开展斗争,建立根据地和游击区,牵制那大镇日军。【注:《琼崖纵队吏》,第l62—163页。】
8月中旬,以红毛乡乡长王国兴为首的白沙黎族、苗族人民,为了求生存、求解放,在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和抗日反顽斗争节节胜利的鼓舞下,举行了震撼全琼的白沙起义。9月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反扑,起义遭到挫折。同年冬,起义首领王国兴派代表寻找共产党,首先同第四支队和当地政权取得了联系,要求派部队进入白沙支援并领导起义群众开展斗争。马白山和陈青山一致认为进军白沙,是建立中心根据地的有利时机,当即派政治处主任江田带领起义代表赴总队部汇报。冯白驹亲切接见了黎族人民的代表,听取了代表的汇报,对代表提出进军白沙的请求,表示坚决支持;随即指示马白山、陈青山立即选派数名军政干部,随同起义代表进入白沙开展工作,支持王国兴坚持斗争,为部队进入白沙做准备。1944年春,第四支队主力大队进入白沙,配合王国兴发动群众开展斗争,创建了白沙文豪山根据地,继而成立了白沙县临时抗日民主政府。次年春天,冯白驹率领党政军领导机关进驻文豪山根据地,组织兵力进入白沙腹地歼击顽敌,建立了白沙抗日根据地,形成了夺取琼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战略布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我党努力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但是,国民党反动派不顾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强烈愿望,竟然一边在重庆进行谈判,签订“双十协定”,一边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挑起反共反人民的内战。10月,蒋介石派国民党四十六军来琼,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挑起琼崖的全面内战。l946年1月,中共琼崖特委在牙叉召开会议,作出加紧准备自卫反击战争的决定。2月,敌四十六军向我白沙解放区进攻,第四支队支队长马白山、政委王白伦,坚决执行牙叉会议的决定和部署,率领所部在临高、儋县地区,机动灵活地迎击来犯之敌。春夏间,在儋县的洛(基)长(坡)公路设伏,歼敌一个排,缴获轻机枪一挺,枪榴筒两具,步枪二十多枝。继而在东成乡立丁山反击深入“清剿”之敌。【注:《琼崖纵队史》,第207页。】马白山在这个时期坚决执行了特委正确处理“北撤”和“南撤”,继续坚持琼岛斗争的方针,同各支队互相配合,英勇奋战,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11月后,国民党四十六军陆续调离琼崖,广东国民党当局派几个保安总队前来“接防,继续在琼打内战。此时,军事上敌我力量对比已发生变化,敌人被迫从“全面清剿转为“重点清剿,我军在自卫反击战中经受了考验,作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同年l2月,琼崖特委召开临委书记联席会议(支队领导亦参加),作出了粉碎敌人“重点清剿,扩大解放区,建立白、保、乐中心根据地的决策,确定以白沙县为基础,逐步向保亭、乐东发展。【注:中共琼崖特委:《关于临委书记联席会议向中央的报告》,1946年12目28日。】根据临委书记联席会议的决定和部署.马白山指挥第四支队,首先担负起发展澄、临、儋解放区,稳定白沙局面,保证我党政军领导机关再次顺利进驻白沙根据地的任务。当时,第四支队在马白山率领下活动于白沙、儋县交界的山区,按临委书记会议决定,主动寻找战机,狠狠地打击西区的敌人,策应琼文地区的反“清剿斗争;同时,积极向白沙推进,切断敌人从那大到白沙牙叉之间的联络线,使白沙守敌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12月中旬,马白山率其主力进入南丰、牙叉公路沿线。不久,从南丰乡党政机关送来的情报中获悉,敌保二总队一个营由那大向南丰开来,准备进入白沙县城牙叉,然后窜入我白沙根据地进行“清剿”。12月29日,马白山命令主力大队在牙(叉)南(丰)公路两侧选择有利地形伏击敌军。当日晨敌人进入我伏击阵地,被我军一举歼灭一个连,余敌溃退,从此那大守敌再也不敢冒进白沙。
战斗胜利后,琼崖纵队电告中央军委:“……计此役,缴获轻机枪四挺,枪尾炮四门,步枪四十余杆,敌伤亡八十余人,俘敌八名,子弹一万五千发,其他胜利品无数。”【注:琼崖纵队《我溃敌一营歼敌一连致中央军委电》l947年1月3日。】中央军委复电祝贺:“海南得此胜利,甚为欣慰,……你处应继续此精神,寻求敌之分散部队及其弱点,集中我之优势兵力,争取不断的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一连至两连的胜利,定可改变过去局势,有利于今后的发展。”【注:《中央军委给琼崖纵队的复示》1947年1月6日。】
1947年1月,我党政军领导机关进驻白沙红毛乡,领导白、保、乐根据地的创建工作。马白山奉命率第四支队主力大队向自沙县城牙叉挺进。牙叉城内原仅有国民党白沙县长率领的一个武装中队,后来蔡劲军为了维护白沙县的这个反动堡垒,急急忙忙加派了一个营,妄图困守牙叉。马白山率主力大队进入白沙后,立即将牙叉守敌包围,敌人孤军无援,乘夜仓皇潜逃。我军进占县城,即向白沙的加钗、新市、元门、细水等地守敌进攻,迅速摧毁敌政权,惩办恶霸,发动群众,恢复和巩固革命政权。至此,白沙全境遂告解放。【注:马白山:《浴血天涯》第81—83页,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l984年6月。】
5月间,琼崖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在白沙县红毛乡特委驻地召开,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将琼崖特委改为琼崖区党委。会议还作出了巩固扩大五指山白、保、乐根据地,使之联成一片大块解放区,作为解放战争大后方的决定。【注:林李明:《自卫战争以来琼崖各个时期的工作决定及对策》,l948年。】会上,马白山当选为琼崖区党委委员,并担任区党委军事部部长。
会议结束后,马白山奉命率领前进支队转战保亭、乐东,迅速解放了这两个县。前进支队首先清剿盘据于通什、南圣一带地方反动势力头子“二嫂”、王光华所部反动武装,越过九曲岭,攻占保亭县城,继而进入水满乡,歼击国民党乡长王正强、王正群的残部。8月,前进支队和第三支队配合,再次攻陷保亭县城,摧毁国民党保亭县政府。9月,前进支队和第三支队两个中队在马白山的统一指挥下,夜袭水满乡公馆墟的保安队两个连,迫使敌人窜逃。此后前进支队转战乐东的番阳、万冲、千家地区。【注:《琼崖纵队史》,第231页。】
10月,琼崖独立纵队召开第一次全军代表大会,马白山当选大会主席团,并作了《十年来军事管教总结报告》。会上宣布了中央军委关于决定将“广东省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的电报。马白山被任命为纵队参谋长。【注:《琼崖纵队史》,第235页。】他奉命组织第一总队的第一支队和第五总队,在肃清从崖县到乐东县城公路线上敌人据点后,再扫除了乐东县城周围的据点,进而围攻乐东县城。乐东县城守敌四百余人在我围困之下,发生粮荒,被迫倾巢出动抢粮,我军于造水村将其围歼,解放了乐城。【注:马白山:《浴血天涯》,第101—103页。】至此,白、保、乐全部解放,五指山中心根据地胜利建成,实现了“五代会”的决定。
1948年下半年,琼崖的国民党反动势力在我军沉重打击下,被迫采取以分兵固守城镇为主的作战部署。而我琼崖纵队已发展壮大为八个支队七千多人,还有各县地方武装一千四百多人,我军转入战略进攻之时机已经成熟。【注:琼崖区党委致中央统战部:《琼崖军事建设报告》,l948年10月31日。】9月初,我琼崖纵队集中第三总队两个支队、第五总队两个支队和粤江队等五个支队的兵力,在纵队副司令员李振亚的指挥下,发动大规模的秋季攻势。这时,马白山兼任西区地委书记、专员及第一总队长、政委,领导西区党政军民积极展开对敌斗争,连续拔除新民县(今屯昌县)的大同、海军和澄迈县坡尾等据点,全歼守敌,扩大解放区,为我军主力转向琼西地区发起下一个攻势,创造了有利条件。【注:《琼崖纵队史》,第251页。】
1949年春,我军又从三个总队中集中六个团的兵力,向琼西地区发起春季攻势,由琼纵副司令员吴克之任前线总指挥,马白山任副总指挥。这次攻势,从拔除澄迈的好保据点开始,继而在临高海岸岭歼灭敌机动部队一部,而后进军儋县,包围新州城,全歼儋县反动政府和驻军。接着挥师白沙、石碌,围歼白沙县府和大坡乡公所,消灭敌两个自卫大队和矿警中队。后又围攻报板。歼击敌正规军一个营。当我主力向昌感、崖县挺进之时,马白山奉命率领第八团,返回儋县,配合第九团活动于那大周围,先后将那大周围袅翔岭等据点拔除,并围攻桥头墟威胁那大镇守敌,牵制海口与那大之敌南下,使我主力部队南进歼灭东号、广坝、热水、九所之敌军,取得了春季攻势战役的胜利。【注《琼崖纵队史》,第254--262页。】这时马白山已升任纵队副司令员。【注:中央军委1949年8月28日电。】
春季攻势胜利结束后不久,夏季攻势拉开战幕。马白山继任前线副总指挥。1948年8月,党中央来电指定马白山为琼崖纵队、华南游击队代表赴京出席全国第一届政协会议。当时华南地区尚在敌人统治之下,琼州海峡被敌人严密封锁,马白山启程后在沿途各地党政组织帮助下,越过重重难关,终于安全到达北京。抵京的当天下午,马白山就前往中南海参加朱总司令招待解放军代表的宴会。宴会上,马白山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宴会后,朱总司令还亲切约见了马白山。朱总司令首先问候冯白驹后说:琼崖坚持长期革命斗争很艰苦、很顽强,冯白驹是一位坚强的领导者。广东解放后,就要解放海南岛;建国后军队改编,要正规化,要办军事院校,你要来学习。朱总司令的一席话,使马白山深受鼓舞。【注:马白山:《浴血天涯》,第138—142页。】
9月21日,全国政协会议隆重开幕,马白山光荣地出席了会议。10月1日,又参加开国大典,登上雄伟的天安门城楼,聆听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庆典大会后,马白山还荣幸地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仪式。
1949年冬,解放军解放了华南。中央军委毛主席发出解放海南的命令。12月,马白山从北京南返广州,以琼崖纵队代表身份参加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在广州召开的工作会议。此时,第四野战军之四十军、四十三已集结雷州半岛,作渡海作战的准备。华南工作会议结束后,马白山奉命协助四野部队渡海作战的组织准备。次年2月初,他应邀参加叶剑英主持召开的海南渡海作战会议。会议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在1950年春夏两季解决海南问题的英明决策,提出了渡海作战的组织部署和具体措施。1950年2月,马白山随同十五兵团副司令员兼四十军军长韩先楚到徐闻一带沿海,组织领导所属部队做渡海前准备工作。3月初,决定组织一个加强营偷渡登陆,并选定儋县白马井西南海岸为登陆点。四十军加强营于3月5日启航,翌日抵岸,在琼崖纵队接应下,胜利登陆,并安全转移。渡海作战首战告捷,受到了华南分局来电嘉奖。【注: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十五兵团兼广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1950年3月9日给琼崖纵队嘉奖电。】
3月下旬,韩先楚副司令员决定由一一八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率领一个加强团渡海登陆。马白山遂向韩先楚副司令员提出自己的看法:一个团渡海登陆,是对敌人“伯陵防线”的试探,胜利与失败对于今后主力部队登陆作战关系重大,加强团登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因而登陆的地点、时间和气候选择极为重要。他认为,要争取在夜间偷渡抵达,登陆点必须在儋县、临高、澄迈沿海选定,从三个县的情况看,以临高角西南西海岸线为登陆点较为安全。他还指出,帆船航行依靠风向,速度快慢均由风向而定,如果风向好,即可于预定地点登陆,并得到琼纵部队接应;反之则要靠登陆部队独自机动作战,危险性较大。为此,他要求参加这次渡海作战,发挥自己熟悉地方情况的长处,以便与敌周旋,选择有利时机带领登陆部队安全进入解放区。马白山的意见和韩副司令员的想法不谋而合。但韩副司令员又表示,马白山是琼纵副司令员,参加一个团的渡海作战,必须慎重考虑。而马白山则坚持认为这不仅是一个团的渡海作战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主力部队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的重大问题,因而再三坚持陪同渡海。韩先楚终于同意马白山参加加强团的渡海作战指挥。
3月26日,马白山和四十军一一八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率领加强团,分乘八十一只大小帆船,自雷州半岛灯楼角启航,经过一段顺利的航行渡过海峡中流后,风向和风速突起变化,航行速度剧减,只得靠人力划行,至次日凌晨五时,先头的船只才抵达澄迈玉包港的海面。如要抵达临高角登陆点,还需二、三个小时。而这时在临高角的接应部队已同敌军发生了战斗,敌机敌舰也到达临高参战。在此严重关头。马白山向刘振华提出:以变应变,就地登陆为宜。刘振华立即命令就近的船只向面前澄迈玉包港冲击登陆,经一小时的激战,消灭了守敌,占领了滩头阵地。早上8时,当地党政干部赶来接应,提供情况和商定转移路线。待大部分船只抵岸登陆后,于下午5时向解放区转移。经一昼夜的转战,安全抵达了美厚解放区。刘振华十分高兴地说,在这种突变的情况下转移登陆胜利,是和马副司令员参与指挥的作用分不开的。同时,琼纵一总队在临高与敌激战一整日,牵制了敌军,使我加强团登陆后没有受到敌人二线部队的反击,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国民党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部署的由海、陆、空组成的立体防线——“伯陵防线” ,由于我四十军和四十三军加强团分别在澄迈玉包港和琼山塔市地段突破,敌人乱了阵脚,我军主力大批渡海登陆条件已经具备。于是,解放海南岛战役指挥部决定:由韩先楚副司令员率领四十军六个团和军部于4月16日起航,l7日在临高角的昌拱、美夏港登陆;与此同时,四十三军副军长龙书金率领一二八师两个团及师部在临高角东侧的澄迈地段登陆。冯白驹命令琼纵和已登岛部队全力以赴接应。马白山担任接应四十军的前线总指挥,于17日4时,率部抵达高山岭附近,组织一支勇猛的突击队,歼灭岭上之敌军炮兵连,占领了高山岭。同时派出四个营挺进登陆点配合渡海部队登陆,派一个团控制临高城的敌人,派一个团阻击第二线敌人增援。经一小时的战斗,发出信号联络渡海部队迅猛靠岸登陆。这时,我接应部队向海岸线的守敌发起攻击,配合登陆部队消灭正面之敌,抢占滩头阵地,向高山岭挺进。第二线敌军的增援,也被我军击退。当日上午,韩副司令员率领的部队胜利登陆,在高山岭与马白山的接应部队胜利会师。l7日四野第四十军六个团和四十三军两个团胜利登陆后,在琼纵的配合下向纵深发展,随即在澄迈的黄竹、美亭打垮敌人的反击,后向北推进,于23日占领了海口、府城。纷纷向榆林。三亚、八所潜逃的残敌,于4月30日被我追击部队各个歼灭,5月1日解放了全海南岛。
1950年7月,琼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马白山任军区副司令员。12月,中央军委指定马白山带职到南京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经过一年六个月的学习,马白山以优等成绩完成了学业,获得学院奖励和表彰,并受聘为学院高级函授系辅导员。马白山重返海南后续继担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分管正规化、现代化军事训练。1955年9月,马白山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 勋章。然而,1957年,坚持琼崖革命斗争有功绩的马白山却被横加“地方主义” 的罪名,被撤销海南区党委委员、海南军区党委常委职务,只保留副司令员的空名,分管兵役局工作。马白山忍辱负重,忠心耿耿为党工作,他经常同市、县武装部同志一起,深入农村、农场、厂矿宣传民兵的战略地位,发展民兵组织,加强民兵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为保卫祖国南大门不辞辛劳,尽心尽责。1963年,他恢复党内职务后,被选为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马白山的冤案得到彻底平反。不久,提升为海南军区副兵团职顾问。这时他虽已年逾古稀,除了参加党委会议和重要的工作会议之外,还努力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1983年,中央军委批准他离休,享受正兵团职待遇。然而,马白山“壮志未与年俱老,全日豪情似尚沈”。他离休后,仍担任海南区党委(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积极参与琼崖革命斗争史的研究和编写工作。近几年来,他完成了革命回忆录《浴血天涯》的写作,主持编写出版了《琼崖纵队史》一书,撰写了二十多篇有关文章在报刊上发表;还时常给机关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作报告,进行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教育,现在正积极参与组织编写琼崖地方党史的工作。马白山是一位退而不休的老革命战士。1988年“八一”建军节,中央军委授予他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走进陈列馆,纪念园的管理员王奋进拿出一本笔记本向记者展示,“这是我们的登记本,每个来参观的人都要在这里登记单位、名字等,许多人还写下了留言。”翻开厚厚的笔记本,里面写满了来访人员的名字和留言。“我们永远怀念马白山将军”“光辉事迹流芳百世,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句句留言表达着后人对马白山将军的追思,见证着革命精神的传承。
“我从2005年3月开始担任管理员,至今已经有15年了,我觉得很光荣。” 纪念园的另一位管理员、70岁的马传花老人说:“每当看到有人来缅怀将军,我都感到很高兴,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将军的事迹,将他的革命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马白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胸怀大志,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以及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革命事业的高贵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纪念园里存放着记录马白山将军戎马一生的《浴血天涯》。然而,这本回忆录远不能述尽将军一生的伟大功绩。唯有我们身体力行地把将军的事迹一代代传颂下去,才能使他的功绩永存,精神不灭。
精神的传承广阔而永久。如今,马白山将军已离开我们,但是人们不曾忘记他为海南的解放和建设、为党和军队建设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不曾忘记他在峥嵘岁月中所秉承的革命精神。
斯人已逝,但信念永存。于后人而言,马白山将军,这位勇谋兼具的琼崖抗日将领,正是凭借着心中对中国共产党、对广大群众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与信念,让他深受海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也让他永远活在海南人民的心中。
“从戎投笔回天涯,孤岛烽烟出将才。独领风骚创四支,共同征战除狼豺。驰驱五指建基地,长守边防卫国家。夕照勇承编战史,汗青留得继开来。”这首诗写的是在洒满热血的琼西南抗战史上,被人称作“西线王”的马白山将军,他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看到新中国的成立,见证了时代发展,直到1992年逝世。
3月15日,记者来到澄迈县老城镇马村马白山将军纪念园,寻访马白山将军戎马一生的风云故事。
以教师职业掩护,开展革命活动。据中共澄迈县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邱铭成介绍,马白山原名马家声,1907年3月出生于澄迈县老城镇马村。出生于贫农家庭的他从小成绩优异,1925年春,马白山高小毕业后考入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就读,时值国共第一次合作,革命形势迅速发展,马白山深受革命思想熏陶。同年,他怀着对国民革命的热情加入中国国民党。
然而,1927年,琼崖“四二二”反革命事变发生后,马白山感到万分失望。1927年9月,经地下共产党员李兴佑介绍,马白山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党组织派马白山回故乡开展革命活动。回到家乡的马白山先在村小学任教,并兴办农民夜校,一边教文化,一边进行革命宣传,为建立党组织和革命武装做准备。
1928年春,马白山发动20名青年成立马村农民协会。随后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在澄迈第四区的马村、盐丁、白莲等乡村建立起5个中共党支部,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共澄四区区委和区红军分队,马白山任区委书记兼红军分队长。1929年夏,党组织决定让马白山去江西苏区学习。他到上海后,因江西的交通线被敌人封锁,遂由上海党组织改派去南京中央军官学校进行军事学习。1931年底,在中共沪西区委工作的马白山心里时刻惦记着琼崖的革命斗争,于是,1932年8月,经组织批准,他取道广州返回海南昌江第二小学,以教师职业作掩护,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威震四方“西线王”。1938年12月5日,云龙改编后,琼崖抗日独立队只有3个中队300多人。3个月后,独立队扩编为独立总队,马白山任独立总队队附(副)。
为扩充革命武装,马白山主动提出到琼西去拉起一支队伍来。冯白驹和特委同意了他的请求。经过短短两个月的努力,一支300多人的武装组建了起来,不久编为琼崖独立总队第三大队。一年后,扩充为第二支队,马白山任支队长。
1942年春,马白山奉命率领第二支队从琼西到东线,协同第一支队作战,取得了琼文地区抗日反顽斗争的胜利,使琼文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巩固。但此时的琼西地区,由于第二支队东调,各县地方武装各自为战,极不适应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马白山又一次主动提出,到琼西建立一支新的支队。
“无军费、无枪支、无人,建立新的队伍谈何容易?”“好不容易把一支队伍带起来,何必再去建新的?”当时一些人的质疑没有打消马白山的念头。不到一年时间,第四支队在他的努力下硬是拉出来了,成为一支建制齐备、兵员足额,拥有4个大队、10个中队和医疗队、军械厂,威震琼西、令敌胆寒的铁军。
1938年12月5日,任琼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队附(副队长)。1939年3月任总队附(副总队长)兼第三大队大队长。率领第三大队攻克琼西重镇那大,扩大游击区,配合琼文地区第一、二大队的对日作战,为特委和总队部领导机关西迁创建山区抗日根据地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1940年7月,马白山兼任独立总队西路指挥部指挥,统一指挥第三、第五大队的行动,为美合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贡献。9月任第二支队长,在“美合事变”中,率部抗击国民党顽军,掩护特委、总队部领导机关的安全转移。1941年3月下旬,奉命率部赴琼文根据地,与第一支队并肩作战,开展抗日反顽(国民党顽固派军队)斗争。在琼山县道崇乡湖子村截击顽军保七团二营四连;在洪烈坡阻击战中重创顽军1个营和琼山县游击大队;在大致坡、潭牛、重兴等地伏击日军;组织指挥三江乡斗门战斗,击毙国民党顽军团长李春农;参与组织指挥大水战斗,与顽军激战五天四夜,毙伤顽军数百人。1942年4月初,奉命带领潘江汉、陈岩等到澄迈县旺商乡林峨村(一说仁兴武万村)组建第四支队,任支队长兼政委。尔后,建立以木排为中心的和民、和祥、清平、洛基等地区抗日根据地,参加和领导了六芹山抗日根据地的建设。1944年春,第四支队主力大队从六芹山根据地进入白沙,配合王国兴发动群众开展斗争,创建白沙文头山根据地,继而成立了白沙县临时抗日民主政府。
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广东省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第四支队长,中共琼崖区党委委员、区党委军事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参谋长、纵队副司令员、中共西区地委书记兼第一总队总队长、政委,分别担任春、夏季两个攻势的前线副总指挥。1946年,在六芹山根据地,坚决执行中共琼崖特委关于不“北撤”和“南撤”的决定,坚持琼岛武装斗争的方针。1948年6月6日,亲自指挥第五总队主力、第一总队一部攻克乐东县城——抱由。至此,乐东全境解放,使白、保、乐三县解放区连成一片,五指山中心根据地终于胜利建成。1949年7月赴京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会议期间,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朱德总司令还邀请他到家里做客。10月1日,在京参加开国大典,还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仪式。
1949年12月,马白山返回广州,奉命协助四野部队渡海作战的组织准备工作。1950年3月26日,和解放军第40军118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率领一个加强团,在玉包港一带强行登陆成功,带领渡海部队安全抵达澄迈县六芹山根据地美厚解放区。1950年4月,兼任接应40军前线指挥部总指挥(4月前为陈求光)。
海南解放后,马白山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1950年12月,奉命入南京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马白山被横加“地方主义分子”的罪名,被撤销了中共海南区委委员、海南军区党委常委的职务。1963年恢复党内职务后,被选为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马白山的冤案得到彻底平反,任海南军区副兵团级顾问。1983年离休,享受正兵团级待遇。离休后,他仍担任中共海南区委(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的职务,积极参与琼崖革命斗争史的研究编写工作,完成了革命回忆录《浴血天涯》的撰写任务,主持编写出版了《琼崖纵队史》一书,还撰写20多篇有关文章在报刊上发表。马白山为海南的解放和建设、为党和军队及民兵建设、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88年8月,中央军委授予他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8月3日在海口逝世。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