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留籍成首户 六百年传世积万家

4月3日下午,受贵州安顺梅氏之邀,我和堂弟立新在叔公梅实和堂叔兴保的精心安排下,带着数千湖湘子弟的敬祖怀祖之情,踏上了西去云贵高原祭祖之旅。

踏入黔中大地,不闻手劈石虎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悲鸣;不见一代英主毛泽东巧渡乌江的畅快淋漓;只闻百里飘香的安顺梅氏六百年文脉;只见云贵高原威震华夏雄浑的武脉。梅家的文脉源自北宋翰林院侍读、兵部侍郎梅询,北宋翰林院学士、北宋开山诗祖梅尧臣。明清时期,贵州省安顺市梅家多人中举中进士,显现了文化集聚效应。当代湖南岳阳中畈梅家梅兴保、梅可望、梅楚波、梅实、梅馥保、梅关应等文人墨客层出不穷,中畈梅家成为了当地文化新村。梅家的武脉可以上溯到秦末汉初的武将梅鋗,楚霸王项羽封其为十万户侯,刘邦封其为台侯。

到元末明初,先祖梅思祖自创一支梅家军,梅思祖因功封汝南侯、官云南布政司使。梅思祖长子世袭汝南侯、官辽东都指挥使。梅思祖次子因功封忠烈侯、世袭汝南侯、官广西都指挥使。梅思祖从子梅殷官封驸马都尉总兵官,镇守淮安,为明太祖朱元璋托孤重臣……

穿越时空回到洪武十一年,安徽凤阳汝南侯府格外喜庆。洪武大帝朱元璋和皇后马秀英前往汝南侯府为爱女宁国公主选驸马。汝南侯梅思祖五个儿子梅义、梅思、梅忠、梅洪、梅江,个个都是武将,英姿飒爽,威武雄壮,令朱元璋赞不绝口。其时,梅义、梅思已然婚配,梅忠显得特别耀眼。梅思祖从子梅殷姗姗来迟,儒雅谦和,令马皇后另眼相看,选为驸马。日后,朱元璋评价梅殷堪为儒宗,定为托孤重臣。

穿越时空的我如梦初醒,转瞬已到正清明,黑压压的人群已聚集安顺汪寨。堂弟立新以湖南岳阳梅氏宗亲会会长的身份带去了中华梅氏宗亲会会长梅兴保亲笔题写的字画“梅香千里远,家和万事兴”。贵州、湖南两地宗亲依次以兴保会长的字画为背景合影留念。梅忠后裔以有大贤才梅兴保引以自豪!

先祖梅忠乃明朝开国大将汝南侯梅思祖第三个儿子,明太祖朱元璋封其为昭信校尉,洪武十四年领兵从颍川侯付友德征云南,由辰沅趋贵州进攻,南征至贵州普定,在普定擒土酋安瓒,奉朱元璋圣旨镇守普定卫,兵营设在普定卫马桑坡。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借《胡惟庸党案》大杀功臣。时,梅思祖长子辽东都指挥使梅义拥兵四十万,负责抵御北方外来侵略。

为夺其兵权,朱元璋借口梅思祖(洪武十五年病故于云南省布政司使任上)生前与胡惟庸关系密切为由下旨灭其家,梅思祖长子辽东都指挥使梅义被冤杀,梅忠化名七二,从贵州普定卫(今安顺市)返安徽凤阳接妻儿后一家三口逃难至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梅家村[元顺帝至正十五年乙未(1355年)秋,宣邑大疫,族人父子夫妇相继死,俱葬叶家山,思祖从军去归德府未与灾,梅思祖父亲梅安夫妇携子远祖、开祖迁居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又迁居湖南岳阳之铁炉巷。梅忠长子叫鼎实,在岳阳生次子友鼎。建文二年,明朝第二任皇帝朱允炆为梅思祖一家平反昭雪。梅忠将两个儿子留在岳阳,携家眷返贵州普定卫戍边,任普定卫镇抚司镇抚(正五品或从五品),在普定卫又生三子,寿足葬马桑坡。

清晨,在族叔梅荣的带领下,我和堂弟搜寻马桑坡兵营遗址,已荡然无存。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的高楼大厦,高山已夷为平地,早已被地质队和三零二医院占据。1971年,梅家兵营遗址马桑坡被国家所征,马桑坡左岭梅家13座明朝古坟在征得梅家人同意后被安顺市政府搬迁至旧州汪寨。其中:始迁祖梅忠墓迁葬汪寨对门坡;其余12座祖墓迁葬汪寨大苑坟。年近93岁的梅德铃爷爷就是当年迁坟的见证人之一。我们的始迁祖梅忠的坟墓里有铜质护心镜一枚,墓碑载:昭信校尉 镇抚司镇抚。2015年因修筑高速公路,始迁祖梅忠墓及九世祖梅卜、顾氏祖妣墓从汪寨对门坡迁葬汪寨大苑坟。2008年因国家建设需要,安顺旧城东北郊之马桑坡右岭10座祖墓迁葬平坝区乐平大坡顶。

徜徉于云贵高原,“明朝汉服”不时映入眼帘,一如中原大地的少数民族服装,特别耀眼。鄙人不禁感叹:曾几何时,我们汉人在西南边陲也是少数。先祖屯兵戍边200余年后,明天启二年(1622年),贵州水西土酋安邦彦暴乱,在安顺屠城,梅忠后裔仅存八人。心痛之余,倍感屯兵戍边人之艰险!

有幸观赏了族人称之为风水宝地的飞虎山梅家大坟,登上祖坟所在的小山坡,望向四周,方才明白宝地玄机。四方形祖坟处于中央高地上,形似棋盘,而四方八座山峰聚而围之,是为“八仙”,故称“八仙下棋”。此坟乃安顺梅家十世祖梅廷模祖坟,葬于乾隆十三年,称“四方坟”。梅廷模以科入仕,曾任福建省南平县知县、贵阳府龙里县学训导、黔西州学正。子孙发达,人才辈出。杨姓一家种其祀田为其世代忠实守墓人。

年近93岁的梅德铃爷爷同我们一起登上旧州汪寨大苑坟和平坝区乐平大坡顶祭奠我们的始迁祖梅忠及其他先祖。贵州梅氏宗亲会会长梅景升经过查询族谱,得知自己是梅忠后裔,特地组织50余名家人共同祭奠先祖。长跪在祖坟前的族人达到300多人,男女老少显得特别虔诚,既敬先祖,又为今人祈福,此时,似乎阴阳不再相隔。看着年近93岁的梅德铃爷爷同我们一起上山祭奠,让我感动得泪液婆娑。梅家传统好,家风正。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文化,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我们梅家人一代代妻贤子孝、奋发有为,与梅家传统好、家风正不无关联。

吃过晚饭,德铃爷爷安排安顺梅氏宗亲会会长梅宗祥送我一套《安顺梅氏族谱》,为了敬宗收族,嘱托我收齐贵州、湖南两地梅忠后裔族谱,修出梅忠支系古今通谱。大作家梅世红校长送我一本《文学有声:安顺梅氏六百年》,助我修缮梅忠支系古今通谱。

据贵州、湖南两地宗谱载:梅忠长子鼎实生梅暹,梅暹妣侯氏,生纲、纪、钺。梅忠次子友鼎生梅渊,梅渊妣王氏,嗣子一:梅纪(梅暹次子入继)。梅忠三子梅俊生子梅瑄、梅鼎。梅鼎生子梅纲、梅纪、春铣等。梅忠另有两子后裔有待查考。鼎实和梅俊都有两个儿子叫梅纲、梅纪,是遗传因子的印记提示,还是梅纲、梅纪兄弟应召从湖南到贵州,有待查考。湖南的梅纲不知去向,而梅纪在新婚后不知去向,儿子秀庵长大后问母亲方十妹要父亲。母亲方十妹告诉儿子:你父亲被老虎吃掉了。如今在安顺谱中发现了同一辈的梅纲、梅纪,同是始迁祖梅忠曾孙。

真的让人浮想联翩!目前,贵州、湖南两地梅忠后裔已达万余人。梅忠一个人在贵州安顺留籍戍边,舍小家为大家,历经六百年传世至今后裔已发展至千万家。这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一个鲜活的缩影。鄙人业余正在发掘云贵川的军屯文化,借以弘扬先祖保家卫国之功业。

来不及观摩安顺的牌坊、镇宁的城墙,我和堂弟就匆匆返湘,余韵未了,余韵未了……

梅细象写于2024年4月8日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