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早筛早诊科普行动”在京启动

北京青年报记者5月“中国癌症早筛早诊科普行动” 启动会在北京举行。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邢念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医师杨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王宏光受聘成为中国癌症早筛早诊科普行动“健康科普宣传员”,为癌症早筛早诊科普行动注入专业力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我国癌症发病数处于持续上升态势,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

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已经从2015年的40.5%上升到2022年的43.7%,如期实现了健康中国行动的阶段性目标。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的提升得益于综合防治措施的持续落地。越来越多人主动参加肿瘤体检及国家筛查、早诊早治项目,这与国家大力进行健康科普教育,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密不可分。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要促进癌症防治关口前移,增强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到2030年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这意味着未来的癌症防治方向正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

相关数据显示,前列腺癌是我国发病增速较快的癌症之一,前列腺癌筛查至少可将前列腺癌的诊断时间提前7年。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患者可接受根治性治疗,生存率接近100%。到中晚期再接受治疗就只能通过一些姑息性治疗延续患者生命,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存率仅30%。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邢念增指出,由于前列腺癌存在隐匿性、潜伏性,早期患者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临床常用的前列腺癌筛查手段。PSA筛查大幅提高了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可以大幅降低前列腺癌死亡率。邢院长表示:“前列腺癌到底要不要做筛查,目前社会上是有争议的。我是赞成积极筛查的,只有筛查才能把所有临床有意义的前列腺癌早期患者找到,而目前的诊疗手段已经可以将患者人群进行进一步分级干预,高危的积极治疗,低危的随访观察。”

邢念增院长表示,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明确的前列腺癌筛查标准,治疗水平也基本与欧美同步。遗憾的是,前列腺癌筛查普及度不高,大众对前列腺癌的关注度不够,高危人群进行前列腺癌的筛查意识不强,亟待提升,建议60岁以上老年男性每2年进行一次PSA检查,早发现,早干预,获得健康晚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田野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