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论见丨绘就社区治理“同心圆” 做好社区服务大文章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以下主要目标: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基本建立,能力建设不断强化,管理制度更加科学,激励保障机制愈加健全,关心关爱社区工作者氛围日益浓厚;社区工作者政治素质、履职能力、工作作风全面加强,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收入待遇合理保障,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切实增强,为民爱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进一步提升。

社区是城市运行的“底盘”,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直接面对群众、关系民生,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事关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事关维护社会安定有序,事关巩固党的长期执政根基,对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民无小事,千头万绪在基层。如何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如何让“小修小补”服务规范有序,如何把长者食堂办得更好……解决相关问题需要付出精力,更需要发挥才干。这也再次表明,社区工作是一份事务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要配强基层干部队伍,办好一件件实事,一点点改善,一步步绿化、美化、优化,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舒适的高品质生活家园。

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建设平安社区、健康社区、和谐社区、便民社区,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人民群众生活在基层,必须将工作重心下移,集中更多优势力量到基层一线去,做好日常群众服务工作。选优配强基层干部队伍,既要注重选派优秀干部到基层,又要能够结合当前工作需要,实施“订单式”培养计划,让基层干部的能力顺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同时,将更多优质的资源下沉到社区,在嵌入式社区服务建设中,在“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的打造中,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让惠民行动在手中。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的工作繁重且繁琐,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内容多,工作开展起来难度较大。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赋能,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提升工作能力,增强履职自信。当然,我们也应将监督触角放在日常业务工作中,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约谈提醒,常态化地开展微腐败整治和作风整顿工作,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吹起廉政新风。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窗口,是群众感知服务的神经末梢。要沉下去与群众沟通交流,留下来征集群众意见,调动群众力量,心往一处想找问题,劲往一处使解决难题,绘就社区治理“同心圆”,在办好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王荣伟)

来源:西部网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