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 专家:美国不是我国电动汽车等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影响有限

本报记者 刘萌

5月14日,美方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的加征关税。

其中,对电动汽车的关税将从目前的25%提高到10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对我国相关产品加征关税,可能对中国相关行业造成一定影响,但是由于美国并不是我国电动汽车等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因此影响有限、可控。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宋思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加征报复性关税,阻碍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对中美两国贸易合作和相关产业发展将带来负面影响,损害两国利益和人民的福祉。对于中国,这一行为将增加企业成本,给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等产品出口美国设置障碍,削弱中国产品在美的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变相压低中国相关产业产能。对于美国,中国质优价廉的商品不能为美国消费者所用,无法对美国市场需求给予有效满足,不利于美国推动其经济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其中,新能源车出口120万辆,同比增长78%。不过,尽管我国新能源车出口量不断攀升,但美国市场所占比重并不大。

在陈建伟看来,此举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除了加剧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双方贸易关系紧张,影响双边经济合作和发展,并不能实质性解决美国自己的贸易失衡问题,也不能解决美国电动车相关产业生产竞争力相对不足的问题。

5月1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发表谈话时表示,美方出于国内政治考虑,滥用301关税复审程序,进一步提高部分对华产品加征的301关税,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是典型的政治操弄,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世贸组织早已裁决301关税违反世贸组织规则。

此外,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也将因此受阻。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阻碍中国绿色产品自由贸易无助于解决自身问题,反而会破坏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阻碍全球绿色转型。谈气变合作就不能搞保护主义,搞保护主义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气变合作。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优势源自持续推进技术创新、持续完善产供链体系、持续优化市场生态、持续推动开放合作。在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形成了“4小时产供圈”。在活跃的创业创新和激烈的优胜劣汰中,不断涌现出竞争力强、广受欢迎的优质企业和产品。

多个商会负责人5月13日在出席2024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时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和规模成本方面优势明显,产品品质也在提高。

中国澳大利亚商会会长冯栢文表示,中国的电动汽车在澳大利亚做得“非常好”,在技术、在规模成本方面都具有优势。这意味着中国企业有非常好的机会和澳大利亚合作,实现能源转型。

冯栢文表示,基于中国拥有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通过合作,澳大利亚和中国不仅能够加速减碳,也能够树立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榜样。

陈建伟表示,近两年,美国对中国锂电相关行业的打压主要体现为关税调整(加税)、技术限制(电池和车载先进芯片)和贸易限制(获取美国补贴的原产地规则),这些需要中美双方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寻求双方共赢的解决方案。

(编辑 上官梦露)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