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方式像周伯通“双手互搏”,长海医院精准治腰椎病,“开大刀”或成过去式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这些都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腰部疾病。在很多患者的传统观念中,腰椎手术要“开大刀”,担心手术会损伤腰椎神经,有瘫痪风险,术后还要卧床休息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还不如不做”,“能扛就扛、能忍就忍”,这些观念导致一些患者延误了治疗时机、加重病情,甚至造成神经功能的不可逆损伤。

随着现代脊柱外科理念与技术的进展,腰椎疾病手术日趋微创化、精准化,快速康复化。上海长海医院脊柱外科微创中心开展的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而言可谓福音——这项技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适合不同年龄阶段患者。

近日,该院脊柱外科副主任毛宁方收治了3位患者:李女士,26岁,左下肢麻木伴放射痛3个月,诊断为腰45椎间盘突出症(左侧旁中央型);陈先生,49岁,腰痛伴双下肢乏力、麻木,会阴部麻木1个月,诊断为腰5骶1椎间盘突出(中央型)合并马尾综合征;王老伯,78岁,双大腿前侧放射痛5个月,行走时加重,诊断为腰45滑脱症(退变性、1度)、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他们都进行了相关保守治疗,但病情没有得到缓解。

三位患者年龄、症状、病因各不相同,但毛宁方教授团队经过专业评估,决定对他们都采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来进行手术。三台手术安排在同一天上午进行,每台手术平均用时40分钟,中午便都顺利完成。术后,患者术前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手术切口只有腰后部两个8毫米的小切口,手术后第二天就顺利出院回家康复。

毛宁方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中青年患者,常常表现为腰痛伴随一侧或双侧肢体放射痛、麻木等神经根压迫症状,髓核突出较大时可能引起会阴部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马尾神经压迫症状。腰椎管狭窄症则多发于老年患者,症状多表现为下肢麻痛、乏力,行走距离稍长时症状加重,即间歇性跛行,需要坐下休息才能缓解。而腰椎滑脱症,发病人群从青年到老年都有,发病症状以腰痛为主,但大部分老年患者椎体滑脱是退变性的滑脱,滑脱程度不重,平时没有明显严重腰痛,而长期腰椎退变性的滑脱可导致局部椎管内黄韧带增生,逐渐导致椎管狭窄,临床症状也如同腰椎管狭窄症。

对于这些腰椎疾病,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通过药物、理疗、腰围保护、卧床休息等保守治疗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对发病症状频繁、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神经症状严重的患者,还是建议采用手术治疗,彻底解决病患。

毛宁方说,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有点像《射雕英雄传》里周伯通的“双手互搏”,相比较传统单通道椎间孔镜技术,原先的一个通道变为两个通道,手术医生可以通过双侧通道同时操作,一侧通道为观察通道,通过内镜可以将病灶区域放大至20-40倍,另一侧为操作通道,可以在观察通道下内镜提供的“宽阔”视野,更加灵活及多角度精准完成手术,提高了安全性和精准性,对腰部肌肉、腰椎骨性结构的干扰和损伤相对更小,还能更便捷地解决腰椎椎管内的神经压迫病因。

“患者一般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行走,术后一个月恢复期内避免腰部弯腰负重、久坐、剧烈运动等,逐渐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毛宁方表示,未来,随着内窥镜影像技术、导航技术和机器人辅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脊柱微创手术将获得更大突破,为更多患者带来无创或微创的福音,真正实现“小切口,大手术”的理念。

栏目主编:张骏

来源:作者:白进 刘雪妍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