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追光”,行!

全国一半以上的光伏玻璃、1/3的逆变器、1/4的组件、1/7的电池皆出自安徽制造……“双碳”目标之下,安徽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以下简称光储行业)加速“追光”。

机遇和挑战共舞下的安徽光储,在资源禀赋、产业生态、技术创新等方面有着怎样的发展优势?又该如何应对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5月15日,聚焦安徽光储行业发展之道的“金种子·徽商圆桌会”在合肥举行,20余位嘉宾展开热烈讨论,寻安徽光储逐光、聚光、发光之路。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电子信息处副处长张传超

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何秀侠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电子信息处副处长张传超,徽商传媒副总编辑、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徽商全球理事会秘书长鲍小春,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何秀侠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此次会议。

“白酒是传统行业,光储是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虽大相径庭,但同样都是跌宕起伏,也同样都需要通过不断地创新来筑牢自己的‘护城河’,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徽商圆桌会主办方之一,何秀侠在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的同时,也对此次圆桌会充满期待。

光伏行业“长坡厚雪”,企业发展“冷暖自知”。

对此,从地产转战光伏的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梦琳感受了作为“新兵”的压力。在其看来,“双碳”目标的提出,是中环新能源更换赛道的第一底气。精准地选择领先的TOPCon电池(N型太阳能电池技术路线之一)、选择一流的设备、领先的技术团队、选择淮南这一安徽省唯一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是第二底气

“市场决定技术路线的成败。”安徽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公共行政总监蔡庆兵表示,与中环新能源相同,晶科同样坚定不移地选择了TOPCon电池技术路线,“在P型电池加速出清、N型电池登上主流舞台的当下,我们在合肥基地开始量产TOPCon电池。”

安徽中科海奥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滋健秉持着科创精神,同样执着于对技术的追求,“无论是光伏还是储能,都属于技术密集型领域,长期深耕于此,依靠的是核心技术、是对行业的深度思考。”

清电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钱峰认为,对光储行业来说,“运营为王”已取代“产能为王”,通过精细化管理、智能制造来推进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一个深耕行业24年的软件服务商,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杨涛对此感触颇深,“我们从高可信软件优势入手,切入新能源汽车BMS(电池管理系统)领域,正是希望能够实现数字化新能源的路径。”

有项目、有订单,才能生存、发展,国轩高科战略业务及资本板块总裁孙爱明深以为然。“虽然2023年储能电池和海外业务成为公司业务增长的新引擎,但在技术、产能都拉不开距离的情况下,必须打通产业链,才能成为主导者。

听了光伏电池/组件、光伏电站、储能设备、储能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等从业者们对现状、痛点、趋势等方面的切实感受后,张传超表示,对光储企业而言,要坚定发展信心、练就自身本领,同时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要抱团取暖、共谋发展。

此前,安徽省工信厅发布了安徽省首个光储产业专项政策——《支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重点聚焦研发、制造、应用三大环节,从鼓励创新、锻长补短等方面提出19条举措,赋能产业发展。

在张传超看来,安徽光储行业坚持顶格推进,已成为全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企业帮扶、拓展应用场景、布局海外市场,进一步提升安徽在全国乃至全球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中的位势,加快建设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强省。”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近期《徽商》杂志。


《徽商》全媒体

文 | 邵梦

摄影、视频 | 李朦

责任编辑 | 马园园

编辑 | 吕品田

一审 | 戚飞

二审 | 马园园

三审 | 鲍小春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