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亏1.9亿?曲江文旅为何不行了?

大唐不夜城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西安人山人海的大唐不夜城,半年仅赚23.5万,背后手握西安所有网红景区的曲江文旅,亏损1.87亿。

西安,在人们印象里是一个旅游业发达的网红城市,拥有包括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大雁塔等全国闻名的景点。人气如此高的景区居然会亏损,还亏得不少。此外,手握如此多优质景区的曲江文旅近来还多次被冻结股权。为了还债,曲江文旅不得不变卖大明宫遗址等核心资产,曲江文旅何以沦落至此,今天我们来一探究竟。

曲江文旅的核心问题是表面上人气爆棚,经营不错,但许多应收账款没有收回,而这些欠款单位,则是包括曲江新区事业资产管理中心在内的曲江管委会的下属单位,曲江文旅是这些单位所掌握景区的运营方。这些欠债单位全是事业单位,而曲江文旅是曲江文控旗下的子公司,曲江文控是曲江管委会全资控股的国有企业。其实就是左手欠右手钱,左手不还,右手再能干也只能变卖家产糊口。

要再深入挖掘,就只能从曲江新区的由来说起。

穷则思变

曲江位于西安东南部,是中国久负盛名的皇家园林,其中秦汉时期修建的大量木质建筑,在千年的战火洗礼后,消失得无影无踪,现代人只能在古诗词的字里行间,一撇这些建筑的踪影。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苏联的文物保护专家,在西安规划了遗址保护区,其中就包括曲江作为隋唐文化保护区。保护区内不能搞大型建设,因此曲江一直是西安相对贫困的地区之一。

曲江新区

直到1993年,西安为了发展曲江的经济,在曲江成立旅游度假区,以此申报全国1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但当时的曲江,只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场,未能申报成功。不甘心的西安又在1996年,成立曲江管委会,但当时国家的经济政策是给经济降温,加上全国性的土地冻结政策,曲江一亩地都没卖出去。直到1999年,土地政策才有所松绑。曲江管委会其实是一个类似于经济特区的存在,虽然在经济上要自负盈亏,但在行政上,管委会的一个章,可以搞定区内的所有事情。

管委会最初的想法是卖地发展,但事与愿违,虽然地是卖给了开发商,但钱却如数上交,因此,管委会在1998年成立了曲江文化产业投资公司,作为曲江新区运营开发的主体,曲江文投旗下有几十家全资或参股企业,几乎都是围绕着文旅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有关的企业。

大唐芙蓉园

不过一开始曲江文投走得也并不顺利,到2002年,曲江仅仅融资6000万,只修了半条路和半个湖,半个湖就是现在大唐芙蓉园的湖。大唐芙蓉园在规划之初叫“华夏之光”,后来改名为“历史长河”,不久又改名“长安芙蓉园”,最后才改为现在的“大唐芙蓉园”。最初,是一位香港商人投资的这个项目,号称要把当时全国知名的深圳设计师请来,在曲江也弄一个文化公园,投资高达六个亿,这一下就打动了曲江管委会。于是管委会以8万每亩的价格,把2800亩地批给了这位香港商人。这位商人还承诺要在湖里建设13个亭子,每个代表一个在长安建都的朝代。但是这位香港商人有着自己的算盘,他想等土地升值再开发,原本说好六个亿的投资也只到位了3000万。这个例子就是曲江卖地6年的缩影,没有任何实质性发展。

曲江模式

穷则思变,西安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挖来了段先念,他曾在西安理工大学教经济学,90年代下海经商,在沿海搞房地产开发。1996年,段先念被西安高新区挖回来,任高新区电子工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随后还兼任西安高科总经理,经营过紫薇花园、紫薇绿色广场和紫薇大厦等西安重点项目。2002年,段先念兼任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创造了“曲江模式”。2015年成为华侨城一把手,直到2022年退休。

段先念上任后,把曲江旅游度假区改为曲江新区,但他又碰到了国务院五部委联合发文再次土地冻结,曲江想要发展,就只能从私人投资者的土地入手,重新规划项目。当时曲江卖出去的土地共有52宗,但几乎所有地块都频繁易主,投资者都在坐等升值。但自负盈亏的曲江管委会可坐不住,于是管委会对投资者们下最后通牒,要么一起投资开发,要么回收土地。就这样,民企们被“逼”着参与了曲江的开发,但光有民企参与还不够。段先念又把五矿、煤炭等地方国企拉进来一起开发,他的开发策略是先自己开发,联合地方媒体,把文旅的概念炒热,再进行招商。

大明宫遗址

2003年,曲江新区投资的大雁塔北广场建成,有当时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2005年,大唐芙蓉园开园,全方位展示盛唐的园林风貌。2010年,大明宫遗址公园建成。同时,与这些项目配套的文化宣传也一并跟进。曲江影视在央视推出了同名电视剧《大唐芙蓉园》,开发大明宫时,拍摄了纪录片《大明宫》,并且在联合国举办首映。推广法门寺项目时,还拍摄了纪录片《法门寺》,在凤凰卫视滚动播放。曲江影视后来还拍摄了《大秦帝国》等作品,把长安的历史文化元素和西安的景区捆绑,以此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游客。

随着人气飙升,曲江的商业价值也水涨船高。6年间,曲江的地价从每亩30万涨到了150万至300万不等,到2021年,更是涨到了1890万每亩。曲江的楼面价也从最初的2000元每平,最高时涨到了3万多。住在高档小区云集的曲江新区,显然已经成为了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此时,我们发现了原来文旅只是配套,地产才是核心。比如大明宫遗址的规划面积为19.16平方公里,但大明宫遗址的面积仅为3.4平方公里,其他的地块全部高价卖给地产商搞开发,以此可以赚回几倍于此前投资开发旅游景区的钱。当西安主城区均价7000元的时候,曲江新区的房价已经2万以上了。这个模式后来被西安全市推广。

此路不通

2010年,曲江系又开始打算在周至县打造财神庙,占地500多亩,其中有许多气势恢宏的仿古建筑,门票60元。在距离这个景区一公里的地方有一个真正的赵公明财神庙,而这个景区其实和这个庙没有半点关系。在景区内摆放着许多功德箱,这些功德箱也并不是属于景区的,而是有上级单位管着的,自己想象吧。

周至县财神庙景区

最夸张的是法门寺景区的改造。1987年,法门寺出土了释迦牟尼的佛指舍利,因此闻名天下。此后法门寺有过一次大规模开发,形成了一套管理模式和利益分配模式,但当时法门寺客流并不大,因此没有引起关注。曲江模式成功后,法门寺也被盯上了。

法门寺景区

2007年,陕西法门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股东有包括曲江文投在内的一众国有企业,曲江文旅负责开发。开发还是老套路,尽量圈地,少部分搞景区,大部分商业开发,这次是搞墓地。对于佛教徒来说,能和佛祖葬在一起,将是莫大的荣幸。虽然地处偏远,但法门寺周边规划墓地的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的都有。但这个规划遭到了寺内僧人的抵制。曲江文旅给出的方案是给僧人拨80亩土地修建新庙,让僧人们迁出,但僧人还是不同意,于是曲江文旅另辟蹊径,又修了个新的法门寺景区,把保存佛骨舍利的舍利塔划入景区,僧人们自然有意见,法门寺景区还因为双方的争执关闭了几天。法门寺还没有开发的时候,虽然游客不多,但每年也能有两三千万的收入,而开发后,曲江文旅只每个月给寺庙100万,寺院拒绝配合也在情理之中了。

法门寺景区的开发一直靠贷款支撑,但由于拆迁补偿和工程款迟迟不到位,当地村民和民工都拒绝配合,因此周边墓地工程也迟迟无法推进。2012年,为缓解债务压力,法门寺景区还筹划在香港上市,却因宗教界的反对而作罢。当时法门寺景区欠款高达30亿,还需继续投资35亿,是个无底洞,曲江文投想把景区卖出去,但寺院却拒绝接手。

供养费用一个小目标的合十舍利塔

2013年,在省政府的协调下,才由宝鸡接下了这个摊子。讽刺的是,法门寺景区不仅不顾僧人反对,把法门寺圈进景区,还在景区内到处设立功德箱,而且每个箱子还有KPI考核,景区内大到每尊佛,小到每棵树,都可以供养,供养一棵树每年几千块,供养一尊佛,每年就是上千万了,最贵的是合十舍利塔,供养价每年一个小目标。而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穿着居士服在景区劝捐,20块留名功德簿,200块名字刻石碑。景区里唯一不收费的可能就是抄经了,但当你抄完后,就有人过来看你抄的经,说从字迹来看可能会有灾祸,可以让他们诵经保平安,这当然又是收费项目。

好了,好像扯远了。总之,曲江模式之所以能成功,说到底吃的也是地产行业的红利,而现在地产行业熄火,靠旅游景区炒热地价的逻辑自然行不通了。

举报
评论 5
  • 大唐不夜城就是个开放式的步行街,人们只是在那步行街上走来回,在步行街里的小摊子上买东西的人也不多!而大唐不夜城每晚的电费,维护运营费,演出人员费等等开支比较大,能赚二十几万已经很不错了!大唐不夜城主要功能就是吸流,吸引人们来西安旅游,在西安消费。

    • 这种项目就是引流的,我在文中说过了,曲江文旅主要是文旅地产搞不下去了,欠它钱的都是事业单位,政府不能卖地赚钱事业单位也就没钱给它。

    • 政府,公司,单位,个人都是想搞钱,问题是现在钱不好搞了,各行各业都萧条不景气,普通老百姓没收入了,旅游行业还怎么挣钱,只有那些有固定职业的,比如说所谓的公务员,和所谓的教师们去旅游的多一点……

  • 国有企业亏损了就亏损了,要那么多钱干嘛?该给大家发的都发。亏损了记到帐上。不行就债务重组。再不行再继续重组。

  • 利令智昏!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