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率东北军到西安
1935年,中央工农红军长征取得节节胜利,陕甘边和陕北两个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逐渐形成更大范围的陕甘革命根据地。蒋介石出于“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策略,置日本帝国主义于不顾,赶紧调兵遣将,一心忙于“剿共”。这样,张学良的东北军被调到了西北,西安是其大本营。

张学良(1901-),字汉卿,奉天海城(今辽宁海城)人。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1928年,其父张作霖被日本帝国主义炸死,成为东北军的首领。“九·一八”事变后,违心地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军迁驻豫鄂皖三省,张任武昌行营主任。1935年,蒋介石提出调东北军驻西北,成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总部设西安,张任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务。张表同意。9月13日,张学良由武汉飞西安,受到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和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的迎接,下榻于新城大楼。半月后移住东门里金家巷张学良公馆。
张学良初到西安,行动非常活跃。8个月内连飞成都、平凉、兰州、宁夏、南京等地,落实蒋介石的“剿共”事宜。11月1日,“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在西安正式成立。就在张为“剿共”积极奔走的时候,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并在劳山、榆林镇、直罗镇歼灭东北军两个半师,击毙师长牛元峰,生俘团长高福源。这使张学良受到很大震动,他意识到红军是一支不可轻侮的力量。从这时开始,他积极寻找与共产党联系的途径。经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的安排,张飞抵洛川,听取被红军放回的高福源汇报苏区见闻,他开始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可靠的同盟军,指示高重返苏区,约中共派正式代表前来谈判。

1935年底,张学良借故去上海秘密会见了著名爱国领袖杜重远和东北义勇军将领李杜。杜、李主张他与中共联合抗日。1936年2月初,张回西安,中共代表李克农抵达洛川。张因急事飞南京,指派王以哲与李克农先行谈判,双方达成了秘密停战的口头协议。3月3日,张回西安,4日即赴洛川与李克农会谈,

表示赞同口头协议,期望全面合作。最后希望中共派周恩来、博古、彭德怀中的一位前来,与他共商抗日大计。中旬,中共代表刘鼎到达西安,住进了张公馆。4月6日,毛泽东、彭德怀密电张学良,告以周恩来偕李克农于8日抵肤施与之会谈。9日晚,周恩来、张学良在肤施清凉山下座天主教堂里举行了历史性的会见。经过会r_{1}谈,张完全同意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赞成实行全面合作。他最后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应包括蒋介石在内。周恩来将此向党中央作了汇报,党中央经慎重考虑,予以同意,确定“我们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肤施会谈之后,张学良回西安,与早同共产党建立了秘密交往的杨虎城达成默契,结为至交。随之采取措施,改造部队,为抗日作准备。6月,创办了王曲军官训练团,张、杨分任团长和副团长。7月,成立了抗日同志会,一大批共产党员成为会员。8月28日晚,发生了有名的“艳晚”事件,张派兵搜查了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救出被特务抓去的共产党员,查抄了文件、档案。次日创建了学兵队。

“九·一八”事变5周年时,西安各界群众召开纪念大会,会后示威游行。张学良戎装接见群众代表,一再赞扬群众的爱国热情,表示一定要“率东北军披甲还乡,雪耻报仇”。其时,西安群众的爱国行动,已与张、杨的爱国行动融为一体。10月5日,毛泽东、周恩来致信张学良,说:“先生是西北各军的领袖,且是内战与抗战歧途中的重要责任者,如能顾及中华民族历史关头的出路,即祈当机立断,立即停止西北各军向红军进攻,并祈将敞方意见转达蒋介石先生速即决策,互派正式代表谈判停战抗日的具体条件。这更促进了张学良思想的彻底转变。
就在这时候,蒋介石来到了西安,形势更加紧张起来。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