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降价促销,与中国车企合作,国际豪车巨头集体过寒冬
知道传统豪车的日子不好过,可没想到会难过到这种地步。
就拿传统豪华车的三驾马车BBA来说,2024年,宝马利润暴跌36.9%,奔驰下滑28.4%,奥迪更惨,跌幅高达37.8%。

为了保销量,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疯狂降价,像X6、GLE等百万级豪车直接降了十几万,跟菜市场甩卖似的。
但即便如此,销量还是止不住地下滑,逼得奔驰要裁3万人,奥迪要在德国裁7500人,宝马虽然还没有 动静,但估计也快绷不住了。

更关键的是,他们为了挽救销量,还都选择了与中国车企合作。
有些人就开玩笑说,将豪车价格打下来的,不是国际车企的良心,而是中国车企的自强。
现在整个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已经彻底改变了。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为啥以前BBA等合资品牌就是“豪华”的代名词。
那时候买BBA,其实买的不仅是牌子,更是买它们背后的德国高端工业。比如曾经豪车们引以为豪V8发动机、精密变速箱、空气悬挂等等技术,一度领先我们几十年。

他们可以将这些垄断性技术作为卖点,对中国汽车品牌进行降维式打击。
于是他们想卖多高的价格就可以卖多高,甚至中国消费者为了购买某些豪车,还得不断往上加价才能买到。
其实本质上,是那时候西方科技处于对中国科技的领先,甚至是碾压的态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技术崇拜。
有钱人愿意为这种技术买单。
而现在,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这种技术崇拜崩塌了,中国科技不仅追上了西方科技,在大部分领域还完成了反超,而且还是领先了两三代。
比如电动化上,原来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些传统三大件变成了三电系统,国际豪车巨头的优势就没有了。
而在智能化,激光雷达、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技术领域,中国车企更是完成了对西方的全面反超,而这些技术,又成了新的豪华标准。

以前买个国产车会被嘲笑为杂牌,现在风水轮流转,买个国外电动车才是杂牌车。
这种思维的转变,造就了中国汽车崛起!
但是这怪不了咱们,而是国际豪车巨头们实在太高傲了,高傲到不愿意相信中国汽车产业能逆袭翻盘。
在中国布局电动车技术的时候,他们还在用造燃油车的思路来应对智能电动车,结果处处被动。
比如现在大家重视的汽车软件问题,中国车企可以通过OTA升级不断进化,而BBA很多车型连个像样的车机系统都做不好。

再比如智能化,现在国产车已经能做到城市NOA了,而BBA还在为L2级辅助驾驶较劲。
落后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刚开始还不愿意向中国车企学习与合作,不学习他们,造车的思维模式就跟不上时代了。
而不合作就会被产业链抛弃,中国不仅拥有全球最全的产业链,甚至是全球技术水平最强的产业链,从电池到电机再到智能座舱,都能自己搞定。而BBA还得依靠那些传统的供应商,成本根本压不下来。
现在一辆2-30万的国产电动车,配置、智能、技术全方位吊打50万的BBA。
不过,更让传统豪车们难受的是,未来这种局面只会变得更加恶劣,因为中国车企的目标从来不是他们。
像比亚迪、华为这些公司,眼睛盯着的始终是特斯拉、苹果、谷歌这样的科技巨头,中国企业要的是在技术研发、产业链等环节上,统统超越这些科技巨头。可以说传统豪车是被误伤的也不为过。

当然,现在说传统豪华车明天就会倒闭,那也不现实。毕竟人家百年品牌,全球渠道、供应链、品牌影响力都还在,短时间内想要被中国车企们取代,恐怕还很难。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那些传统豪华车在其他的海外市场也将会被中国车企蚕食。
就像诺基亚,在iPhone刚面世时还能靠着惯性卖一阵子,但问题是,趋势一旦形成,结局就注定了。
如今中国新能源车在国内市占率已经突破40%,下一步就是出海。而到那时候,传统豪华车的"品牌光环"还能剩多少?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