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开启,重温苏洵《六国论》,以史为鉴,对美国就该奉陪到底
一周前的香港DSE中文试,考了《六国论》:
六国论如何使用情理兼备游说君主的,各举一例说明。
当时,有网友在评论区提问:几十年了,还是考这些文章啊?
有网友回复:几百年来都是这几篇,中国最好的文章。
香港教育局网站载有《六国论》的赏析:
六国破亡之因复杂,苏洵作《六国论》言六国因赂秦而亡,并非为探讨历史,旨在借古讽今。因此,欣赏本篇,宜从立意切入,以见其布局用笔之妙,不宜着眼于探讨历史。
今天,重读《六国论》,我们惊讶地发现,它仍然能够“讽今”。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这就是“中国最好的文章”的含金量。

估计苏洵老爷子也没想到,他一千多年前写的《六国论》,居然会在今天再次爆火,理由竟是他的文章神预言了今天正在进行的关税战。
果然,今天发生的一切,都会在历史中找到答案。只不过,没有几千年历史底蕴,也没有读过中国历史的老外们,有没有机会在《六国论》中汲取营养,在苏洵老爷子振聋发聩的“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结论中吸取历史的教训。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中国对美国商品再加50%关税,达到84%;欧洲对美加25%关税。
川普没有顶住压力,宣布对没有采取关税报复的国家关税延期90天,随后美股暴涨。
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帝国主义是不可怕的》:
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就究竟谁怕谁?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历史 潮流不可抗拒,不可抗拒。美帝国主义必定灭亡,全世界人民一定胜利,全世界人民(就)一定胜利!
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
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毛选》
《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六国论》开篇点明六国灭亡的根源是“赂秦”,即以割地求和的妥协策略换取短暂安宁,最终导致国力削弱、自取灭亡。类比当下,美国的“关税大棒”政策(如对钢铝、汽车、半导体等加征高额关税)迫使部分国家采取单方面让步或报复性措施,形成恶性循环:
美国的“贪欲无厌”,通过关税施压迫使他国开放市场,其政策目标从缩减贸易逆差演变为重构全球产业链,甚至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他国技术产品进入,恰如秦国“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而加拿大、墨西哥、欧盟等贸易伙伴虽曾尝试反制,但部分国家因经济依赖被迫调整政策(如转移生产线至越南、印度),这种被动应对就像“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反而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
苏洵文末警示北宋统治者勿重蹈六国覆辙。主张六国应联合抗秦,“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然而,历史早已证明,妥协退让无法换来真正的和平与安全。六国割地赂秦,不仅没有阻止秦国的扩张野心,反而让秦国越发强大,最终导致六国逐一灭亡。那些向美国低头的国家,即便短期内看似获得了一些利益或者避免了冲突,但长远来看,自身发展处处受限,国家主权不断被侵蚀,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小。
一个国家唯有坚守自身主权与利益,坚定发展自身实力,联合志同道合的国家共同应对霸权威胁,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站稳脚跟。一味地向美国低头,就如同六国赂秦,终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沦为霸权主义的牺牲品 。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