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贵,不停涨价的苹果手机,今年却在疯狂降价?

在中国定价策略通常是粗暴的,例如打价格战,或者宣称自己物美价廉。像苹果这样的电子消费类产品,应该也得遵循摩尔定律,但是过去许多年它却一直不断的地涨价,且价格昂贵也不影响人们排队抢购。苹果的定价策略是如何制定的?

每年苹果发布会,新款 Apple Watch 和 iPhone 一经亮相,大伙讨论最多的不是新功能,而是那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的价格。

2018年上市的苹果iPhone XS Max,512G 版本刚上市在美国售价约 1500 美元,这价格都能买台不错的笔记本电脑了,普通用户真的需要 512G 吗?但苹果似乎并不担心,因为过去的成绩给了它足够的底气。

原来iPhone X 发布后,虽然它的销量只占当年苹果手机总销量的 30%,远低于以往旗舰机 70% 以上的占比,但神奇的是,当年苹果整体业绩依然亮眼。一切都因为—— 提价了!单款手机平均价格上涨,即使总销量没增加,收入照样能提升。

苹果手机定价策略

其实早在 2013 年,华尔街和投资人就呼吁苹果推出低价机型,抢占中端、低端市场。当时推出的 iPhone 5C,算是苹果的低端尝试,结果却惨遭滑铁卢。

从那以后,大家似乎达成了共识:买苹果的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支付溢价,而不是单纯追求物美价廉。而且,消费者宁可买去年的旗舰机,也不愿买当年的便宜款 iPhone,这也让苹果坚定了走高价路线的决心。

苹果的定价策略高明在哪?一方面,它巧妙运用老款机型覆盖市场。每年新旗舰发布后,旧款 iPhone 如 iPhone 14、iPhone 13,甚至 iPhone 12,在性能上依旧能与安卓中端和高端机型抗衡。以 iPhone 13 为例,目前其价格大幅降低,凭借苹果定制的 CPU以及流畅的 iOS 系统,使用体验仍不逊色于中高端安卓手机。

如此一来,苹果即便每年仅推出几款新机,也能实现从低端到超级高端的产品线全面覆盖。

其次,苹果在新品定价上玩起了心理战。

新推出的iPhone 16系列提供了普通版、Plus、Pro、Pro Max四个版本,其中iPhone 16 Pro 和 iPhone 16 Pro Max 定价较高

iPhone 16 Pro 有 128GB、256GB、512GB、1TB 四种存储容量,售价分别为 7999 元、8999 元、10999 元、12999 元。

iPhone 16 Pro Max 专注高端市场,提供 256GB、512GB、1TB 版本,售价分别为 9999 元、11999 元、13999 元 。

这两种型号拉高了消费者对新品价格的预期。此时推出的 iPhone 16 和 iPhone 16 Plus,价格相对亲民。消费者不再将其与去年的 iPhone 15 系列对比,而是与更贵的 iPhone 16 Pro 系列比较,瞬间觉得 iPhone 16 和 iPhone 16 Plus 的价格更具吸引力。

当然,苹果敢定高价,绝非仅靠营销手段,依靠背后扎实的技术实力。高性能手机搭配的新A18和A18 pro 芯片,在屏幕显示技术上的持续创新,苹果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与积累,使其在定价时底气十足。

但近几年,一些能够买得起iphone的消费者反倒很大比例选择了国产手机,这是为什么呢?

国产机崛起

曾几何时,iPhone 推出土豪金时,引发了国内消费者的抢购热潮,炫耀性消费使得众多人对其趋之若鹜,而高价安卓手机则备受冷落。但时过境迁,如今的中国市场,本土手机品牌百花齐放,即便价格并不亲民,消费者依然踊跃选择安卓系统手机,标志着手机市场格局的重大转变。

国产手机品牌强势崛起,对苹果构成严峻挑战。以华为为例,凭借强大技术研发实力,在 5G 通信、芯片制造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跻身高端手机市场,与苹果正面竞争。

小米、OPPO、vivo 等品牌凭借高性价比、丰富产品线和本地化服务,赢得大量消费者青睐。Counterpoint Research 数据显示,2024 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中,国产手机品牌合计份额超 70%,苹果市场份额被挤压。

在高端市场,曾经苹果几乎成为霸主。然而,如今这一局面也在发生改变。在 8000 元以上的中国超高端手机市场,一份 2025年第 1 周至第 18 周的数据揭示了手机市场格局的变化:虽然排名前两位依旧是苹果的 iPhone 16 Pro Max 和 iPhone 16 Pro,但华为紧随其后,Mate 70 Pro+、Mate X6 典藏版等多款机型接连进入前十。

在榜单前二十名中,苹果占四席,华为则多达七席。这表明国产手机品牌已经成功突破了高端市场的壁垒,与苹果展开了正面交锋。

国产手机能够取得如此成绩,技术创新是关键因素。以华为为例,面对重重困难,持续投入研发,麒麟芯片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鸿蒙操作系统也日益成熟,生态不断完善。

华为 Mate 70系列凭借卓越的影像能力、强大的性能以及极具辨识度的外观设计,一经上市便引发抢购热潮。

小米在技术创新方面同样表现出色,例如红米 K80 搭载高通骁龙 8 Gen3 处理器,性能强劲,配备 6550mAh 大电池与 90W 快充组合,满足了用户对续航和性能的高要求,且定价亲民。

此外,国产手机在影像技术、快充技术、折叠屏技术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新颖的体验。

在全球市场,国产手机同样表现出色,在东南亚、欧洲等地区,通过本地化营销策略、技术创新和优质产品,逐渐打开市场,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苹果疯狂降价

苹果长期采用高价策略考验粉丝忠诚度,从 iPhone X 起价格不断攀升,但这一策略正面临困境,新兴市场热衷炫耀性消费群体规模缩小,消费者趋于理性,不再盲目追高。

据 IDC 数据显示,2024 年第四季度,iPhone 在中国的销量大幅下滑 25%,是前五大智能手机品牌中唯一负增长的品牌。2025 财年第一季度,苹果大中华区营收大跌 11.1%,销售额降至 185.1 亿美元。苹果若无法吸引足够多高价位产品消费者,利润增长将受严重威胁。

据统计2025年,苹果已累计降价3次。

第一次:2025 年 1 月 4 日至 7 日,苹果中国官网推出 “叱咤福利” 新年促销活动,全线产品最高立省 800 元。

第二次:2025 年 3 月,苹果推出全系降价活动,iPhone 16(128GB)价格一度低至 4499 元,创下其旗舰机型的历史新低。

第三次:2025 年 5 月 10 日,苹果向渠道商下发调价通知,iPhone 16 全系出现上市以来最大降幅,Pro Max 全系降价 160 美元(约 1313 元),Pro 系列 128GB 版本最高降 1445 元。


除了受市场份额冲击外,今年 “618” 活动于 5 月 13 日开启,苹果此次调价明显是在为这场电商购物狂欢节做准备。

回顾过往,苹果在电商促销活动中常用价格策略来提升销量,2024 年 “618” 促销期间,iPhone 15 Pro Max 就荣登手机单品销量累计榜首位 。

在电商购物节期间,消费者往往会对心仪已久的产品持观望态度,等待优惠时机。苹果此时降价,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并购买,抢占市场份额,在电商平台的激烈竞争中拔得头筹。

影响苹果降价最直接的原因,是因其自身产品创新不足,靠降价吸引消费者。

从产品本身来看,iPhone 16 系列在外观设计和创新理念上与前几代相比变化不大,无法满足消费者对新鲜感和科技感的需求。

在硬件配置方面,虽然有所升级,但升级幅度未能达到消费者预期。比如在快充技术上,相比一些国产手机品牌已经实现的 200W 甚至更高功率的快充,苹果手机的快充功率提升缓慢;在影像系统方面,尽管苹果一直以出色的拍照算法著称,但在长焦拍摄、夜景拍摄等方面,与国产手机品牌相比已不占优势。

2025 年苹果除了降价,必须要在产品创新上 “杀出血路”,比如在 AI 功能上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设计上带来让人眼前一亮的改变。在价格策略上找到平衡,或许还有机会扭转局势。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苹果要走的路,还很长。

#科技##财经#

文章素材来源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举报
评论 23
  • 最好的国产手机用了三年基本卡顿,苹果用了6年不卡,这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华为质量一般,靠道德绑架,虚高价格营销。

  • 华为真的便宜吗??

  • 产品之升降也只咬钱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