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政公用集团:打造“比肩湾区”的供水营商环境
赣州市政公用集团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积极响应省委、市委关于对标深圳规则规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秉持“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的信念和“干就赣好”的担当,通过政企协同、流程再造、服务集成、数字赋能、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创新举措,致力于打造高效便捷的“湾区式”公用服务新标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政企协同——
构建多部门联动新格局
该集团加强与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审批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城管局、通信、供电、燃气等多部门协同联动,建立数据高效共享机制,实现用户落地信息资料和审批数据跨部门互通,推动用水服务从“单打独斗”向“协同联动”转变,优化办理流程,压缩业务时限。配合市住建局深化“水电气视网联合报装一件事改革”,制定《水电气视网外线工程“四联合”操作细则(供水领域)》,变各水电气视网服务单位“分头踏勘、分段施工、分散验收”为“联合踏勘、联合审批、联合施工、联合验收”,实现从“重复挖”到“一次办”转变,降低企业接入成本。推行水电气视网联合账单、联合缴费服务,实现民生费用“一单清缴”,用户办事“一次不跑”。

流程再造——
实现用户“零跑动”服务升级
创新推出“预报装”服务,依托政务服务平台联动机制,提前获取企业落地信息,建立用水客户“信息库”,将服务环节前置,为用户提供前期咨询、现场勘查、方案设计、外线预建、验收通水等全流程跟踪服务,实现“申报即通水”,刷新获得用水“赣州速度”。截至目前,该集团已为334家企业提供用水“预报装”服务,平均通水用时1.98小时,企业实际办理时间缩减至0.5个工作日,效率位列全省前列。推行容缺受理或承诺告知制,对不影响项目合法性、安全性的材料允许容缺办理,避免因材料不全而导致业务停滞;实施信用备案承诺制,在缴费施工环节简化流程,让用户充分体验“易办”“快办”“好办”的供水报装服务,目前已惠及10 余户企业。

服务集成——
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网络
构建“水管家”网格化服务体系,实现中心城区各小区基层抄表员服务全覆盖,108个社区中层助理以上干部服务全覆盖,推动用水需求“一站式响应”。该集团常态化开展用水“进社区、进园区、进校园、进乡村”四进活动,直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用水问题,让用户感受“管家式”的贴心、便捷服务。该集团建立“重点企业项目经理负责制”,按地理位置将企业用户划分为章贡区河套老城区、经开区电子工业园、新能源科技城等12个片区,组建专业服务团队,通过短信、电话、走访、随机抽访等多渠道精准对接用户用水需求。全面畅通用户用水诉求反馈渠道,打造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建立用户诉求“沟通-受理-转办-处理-回复-回访”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大力推行“多户一表”供水改造,推动城市供水“同城、同质、同价、同服务”,2025年已完成3个小区、1682户居民供水改造工作,正在推进和谐港湾、天华御景苑等10个小区改造施工,将惠及3078户居民。

数字赋能——
推动服务模式智捷升级
加快用水服务数字化转型,推动办事窗口延伸至政府服务平台、网上营业厅和“指尖水务”,对标深圳政务服务先进经验,优化“赣服通”“指尖水务”“网上营业厅”等线上渠道,实现用水业务“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站办结”,真正让用户足不出户享受高效便捷用水服务。截至目前,赣州水务8个用水服务“一网通办”事项已与深圳同事通标,2025年以来,网上业务办理量达到 2183 件,线上办理率达96%(企业用水报装线上办理率达到100%)。构建“智慧水务”服务体系,打通水务综合业务平台与“赣服通”“电子证照”等政务平台数据壁垒,在全省率先实现用水报装与政务大数据交换平台对接,在线获取电子身份证等证件,打造“零材料、零跑腿、零费用”的“三零”报装模式,推动用水服务从“全程网办”到“智捷快办”跃升。

队伍建设——
提升服务能力与专业水平
深化窗口业务和热线服务队伍建设,对标大湾区先进经验,通过“传帮带”机制与“请进来教、送出去学”模式,不断提升人员形象、服务能力和应急水平。该集团每月开展窗口人员专业技能与服务礼仪培训,提升用水报装、政策法规等知识技能储备和常见问题应急处理能力。制定一线人员业务培训计划,通过专家授课、组织外出学习等方式拓宽团队视野,提升服务水平;2025年2月,赣州市政公用集团主要领导带队深入深圳水务集团交流学习,通过实地考察、经验分享等方式,努力打造一支“平时能服务、急时能战斗”的高水平服务队伍。
下一步,赣州市政公用集团将持续对标深圳规则规制,拓宽工作思路,创新服务机制,不断提升“获得用水”便利度和社会满意度,为赣州打造“比肩湾区”的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动能,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市政力量。
( 钟 涛 刘员琴 )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