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少将救下近9万红军,毛主席下令:一定要找到他
1951年盛夏,广东英德悄无声息地发生了一件大事。传来的电报让人眉头紧锁。警方抓住了一个国民党落网少将,这人死倔,每次问话,嘴里只吐出一个名字,谁劝也没用。这种情况可不常见,英德地方公安觉得蹊跷,上报省里,最终一封急件递到了叶剑英案头。

叶剑英盯着报告,名字不算生僻,却让他心里一惊。他没立刻批死刑,也不知道是不是该真如公安所言照章办事。于是,他拿起电话,径直给毛泽东拨了过去。他说,英德抓到一个姓莫少将,报信还带着疑惑语气。毛泽东在电话那头沉吟了一下,声音带着急切,马上要求:“立即放人,做好安顿!”哎,这个人,究竟有什么关系,竟然惊动了两位大人物?人就是这么奇怪,有时候一句名字里,藏着的是生死命运的转折。

莫雄,这个被抓住的倔强男人,1891年出生在广东英德县。家里穷得叮当响,做小买卖的父母省吃俭用,总算让他在私塾念了三年书。他自己说,这点文化,有时真不够看,遇事茫然,不识字的苦大概瞒不过去。小莫雄离开学堂后,满心想做点大事,转了一圈连炒菜都炒不出头,在广州石室圣心学院打杂。那时候他也苦笑,说抱着锅铲,心里琢磨的是满世界的事情。

但奇怪,锅台边反倒接触新潮思想。学校里的人谈孙中山、谈革命,三民主义,听得他眼睛都亮了。1907年,同盟会的名册上多了一个莫姓少年。不久他参了新军,还被卷进武昌起义。这座城市那一声枪响拉开了序幕,他急匆匆跑着,甚至忘了家里刚给他补缀的新衫。

随后的十几年,莫雄混在北伐军里,任过排长,连长,一步步往上爬。北伐初期风头很猛,后来队伍里乱成一锅粥,各路小头目各自为政。南京的钱越发紧张,国民党人中也有人开始反对打仗。汪精卫他们甚至提出要和袁世凯讲和,弄得孙中山北伐不得不戛然而止。历史常常给人突如其来的转向,有些事儿,谁都不想承认最后会散了。

北伐军解散,莫雄黯然回到广东进了省防军。可省里主政的是龙济光,这人毒着性子大肆清算革命党。莫雄几次想刺杀他,都没成,只换来一次次的疏远和警惕。现实并不美丽,有时只能认。而孙中山再次振臂高呼护法战争时,莫雄又带人加入。他打得猛,还能处理地方宗教冲突,不偏不倚,倒让国民党高层看上了,连升几级,1925年竟成了左翼前敌总指挥。

风头一过,蒋介石横空出世,莫雄被排挤,灰溜溜逃去了澳门。可这人不服输,第二年又偷偷潜回广州,参与粤桂战争。不巧失败了,跑到上海一头扎进宋子文账下混饭吃。当财政部巡视,日子轻松,兵的苦难没了,却有更多时间琢磨局势。

也是那会儿,他结识了刘哑佛、卢志英这些共产党人。有人说他思想左倾,有人说只是现实使然,他却大方承认:“我觉得他们说得对。”他悄然靠拢共产党,组织上也不是没怀疑。可那时局如此复杂,还有人说他两面三刀。特科最后找来,让他利用身份搜集国民党情报,双面间谍的身份由此而来。人有时候就像在薄冰上跳舞,莫雄明知危险可还是走了这条路。

1934年,他混到赣北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剿共”保安司令,蒋介石倒真给了大权。他暗中招进了好几个地下党,把整座司令部变成了情报据点。国民党眼瞎,或是太自负,没人察觉。莫雄经常琢磨:“这才是我最大的作为。”

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节节败退,根本挡不住。蒋介石动员上百万大军,几十万大米,五百米一圈铁丝网,五公里一条碉堡线。他把每个细节安排得密不透风。莫雄预感到不妙。参加一次高层作战会议,危险弥漫会议室。他冒死藏下作战方案,取道机关枪阵地时差点摔倒。他怕死却更怕事情败露。

文件交到刘哑佛手里,两人没多说什么,只是点头。情报送出去才是关键,莫雄事后忐忑不安。事实上,带着情报出圈的项与年想出法子,用砖头把牙砸掉,装疯卖傻扮成乞丐,才混出包围圈。中央红军收到计划后紧急调整方向。几天后,大批红军突然从蒋介石最薄弱的口子冲出包围,开始长征。将近九万红军,由此得救。蒋介石火冒三丈,严查内奸,可惜没头绪。真相像刀口舔血,谁也不知道下次再有机会吗?

莫雄的起伏远不止这些。孙中山对他信任过,也疑惑过,有一次差点签字枪毙他,看似朋友其实随时能翻脸。帮蔡廷锴报信被误当奸细,绑在树上等死。和蒋介石也是如此。曾经并肩奔走,后来却成了死对头。蒋介石甚至多次下令杀他,每次死里逃生,朋友变仇敌仇敌又成朋友,大概只有他知道中间滋味。1949年,蒋介石以通共罪名要结果他性命,莫雄最后只能逃去香港。
这些年里,莫雄旁敲侧击,救过不少共产党人。也许是形势更迭里,谁也说不好谁正谁邪。广州易手后,他甚至让人假扮汉奸钻进日伪集团。有时手段诡谲,同事看了都不敢信。据不完全统计,仅他亲自策反的潜伏者就有十多个。事实远比小说离谱,哪里还讲什么正邪分明。
解放后他回国,偏偏又是在老家被公安逮了。这回身份复杂,眼神里全是倔强,谁问都不吭声。公安局里有人甚至说:“就让他拖下去吧!”可这事儿真能这么处理?差点就直接枪毙,幸好叶剑英和毛泽东插手,否则一个大人物就要毁在小地方了。莫雄命大,连自己都感到意外。
他身后,有白、蓝、红、黑、黄五种势力的关系纠缠。革命党、蓝衣社、共产党、中南一带黑道,甚至侵华日军。真实的莫雄,今天有人说他是“背信弃义”,明天有人把他奉为“传奇英杰”。五色将军这个称号,从南到北越传越远,真真假假,谁看得清,他自己倒是从不多做解释。媒体多方交叉求证,如今还能找到他出任赣北政务的档案影像。过往种种,档案部门有详细记载。查询1999年解密的《最高法院判决书》也能确认,莫雄刺杀龙济光、策反国民党、通共等多项历史事实,史料确凿;网络公开数据同样显示,英德公安局1951年年报里,莫雄列于特殊身份未判处者名单。
有趣的是,有时笔者都想弄明白:莫雄究竟忠于谁,也许这世上本没有明确答案。他助红军突围,效果是好,换了别人又能这样舍命吗?可他也为蒋介石卖过命,乐于成为清流,最后却选择帮共产党,真让人难以左右。或许英雄也怕被人定义得太死?但终局来看,他的每一步,恰恰印证了自己走动世局的能力。
有段时间,外界争议很多。有人将他推为隐秘战线的代表,也有人专门写书批评他三心二意。可一切尘埃落定,他最终还是活到了八十八岁。后来莫雄悄然淡出人群,有些朋友劝他写回忆录,他摇头苦笑,说真要写,哪个敢信呢?现在可以确定的是,他确实在历史洪流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说到底,多年以后人们再回首,莫雄的名字还会出现在档案袋里,也许在晚风里也会被传颂。英雄不问出处,也许,任何历史人物的复杂和多元,都能给我们后人带来一丝模糊又真实的震撼。
人事难测,选择无对错。有时候,方向也只是一步之遥。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