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文章
- 视频
- 微头条
- 问答
特朗普宣布名为「星际之门」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投资规模将达 5000 亿美元,会带来哪些影响?
在我看来,这再次证明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故事”的开端。这里有几个关键词:硅谷自由派、一种新科学和特朗普 2.0。
1、特朗普背后是一整个“硅谷自由派”。
特朗普不仅在和马斯克结盟,而是和整个硅谷的“技术自由派”结盟。马斯克身边站着 OpenAI 的 CEO 山姆·奥特曼,投资了 Paypal 和 Facebook 的硅谷预言家彼得·蒂尔,还有彼得·蒂尔身后的“Paypal 黑帮”,以及蒂尔在硅谷曾经的亲密战友、如今的副总统 J.D. 万斯。
联盟里还包括更激进的技术原教旨主义者,硅谷新贵——数字货币和区块链大佬。关键是这群硅谷自由派大佬,可不是一直支持特朗普的。
传统的硅谷倾向于建制派,或者干脆中立,埋头挣钱。但随着美国的问题愈发严重,左翼建制派开始把手伸向硅谷,不想着利用他们的技术提高生产力,反倒总憋着让他们放点儿血共同富裕一下。
2024 年,好多硅谷大佬忍无可忍,转向了右翼特朗普。就连当年亲手封掉特朗普 Facebook 账号的扎克伯格也去海湖庄园结结实实拜了个码头,还给就职典礼捐了 100 万。
但硅谷自由派对特朗普并非毫无保留。他们的真正态度可以用彼得·蒂尔的观点来概括:相比特朗普本人,他更支持特朗普背后抽象的意识形态——反建制、彻底推翻重构的“特朗普主义”。
2、什么是新科学?
OpenAI 最牛 X 的核心是什么。我在《当我们都活成了大模型》里提到过 OpenAI 的领悟:远大的目标是达到目标最大的敌人——伟大无法被计划。
最经典的例证是他们做的“图片繁育”实验。AI 随机生成一些无意义的图片,人们从中选择一些“有趣”的,AI 在此基础上继续突变,不断循环。经过迭代,最终碰巧有一张很像“汽车”。
如果一开始就让人奔着汽车去筛选,却怎么也无法得到汽车,因为那张汽车图片是从一个“外星人”变异而来的。谁会想到要“繁育”出一辆汽车,先要搞出一个外星人呢?
沃尔夫勒姆把建立在“计算不可约性”上的科学体系统称为一种新科学。GPT 大模型的诞生处处都在践行这种“新科学”。
模型训练的基本原理是“无监督”。人类即便知道很多道理,也不把预设告诉 AI,只把海量的素材扔给它,让 AI 在混乱中用自己的方案参悟奥妙。
ChatGPT 的训练模式是给一些句子,让它预测下一个字的概率。只凭预测下一个字就能拥有智能?这听上去完全不可行,OpenAI 这群人同样没有预设,花了几百万美元训练,竟然他喵的可行!
OpenAI 成功了,不是因为它注定成功,而是因为它尝试了,恰好找到迷宫的一个出口。
回溯历史,我们必须承认,很多后来牛 X 的事情,最初都是众多“胡逼试”中的一员。比如 Airbnb 最初就是想用客厅闲置的气垫床赚顿饭钱,Unix 操作系统最开始就是为了玩一个游戏。
所以,和很多人一样,我也认为坐在马桶上等着自己的空气币冲过 500 万的行为非常冒傻气,我也认为骑小黄车从洛阳冲到开封非常无厘头,我也觉得买一堆盲盒娃娃拆开再倒卖很扯淡。
但我同时也认为,这些行为和马斯克尝试做出特斯拉,和 OpenAI 做出大模型没有本质分别,它们都是在既有规则之外用激情驱动的尝试。
无差别的尝试一定伴随着大量无效的个案;但只要最后有一人杀出重围,作为整体,我们就从混乱中获得了效率。
既然基于这种“混乱中的效率”可以做出更好的科技创新,为什么不能做出更好的社会治理创新?
过去几十年,美国按照建制派的思路运转,不正像那种对供应链调控到无比精密的传统车企,看似严丝合缝,但整体效率已经陷入泥淖吗?
特朗普和马斯克合流,和 OpenAI 合作创造“星际之门”,本质上就是要把这种“新科学”引入美国的治理的尝试。
3、特朗普 2.0 的本质是“新科学”主导的权利格局。
把 2024 的特朗普当选和 2016 年特朗普的当选划等号,不那么恰当。
2016 年,没有硅谷的支持,特朗普的政策是比较典型的“民粹主义”。
2024 年,特朗普和硅谷融合,相比过去 8 年,两者都发生了重大的思想进化。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届美国路线,我觉得应该是:技术自由主义、民粹主义与特朗普主义相杂糅。
硅谷自由派第一次分享了巨大的权力,他们“混乱中出效率”的思路也将首次扛起大旗。这开创了美国 250 年历史上的先例。
很多人困惑:从现在开始,特朗普满打满算只有四年任期,硅谷大佬们押注特朗普,不怕将来被清算么?
答案很简单:特朗普本身不重要。
硅谷精英们押注的,是一个更长期的,无论谁当总统都将绵延上百年的由“新科学”主导的权力格局。
正如彼得·蒂尔的一声长叹:21 世纪终于来了。
这才是发生在美国真正的大故事!
#马斯克##川普##数字货币##openai# #发微头条每周赢奖金#
之前看到人形机器人公司 Figure 突然宣布与 OpenAI 终止合作,我在琢磨,它这么做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仔细思考后,我猜测,也许事情的真相是:OpenAI 终止了和 Figure 的合作。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细致地分析过:人工智能的未来一定是具身智能,也就是通常人们说的“机器人”。
但具身智能所需要的投入和纯粹的 AI 大脑有很大的区别,早在 ChatGPT 爆火之前,OpenAI 就一直尝试做机器人,但很不幸。。。失败了。
这才导致了 OpenAI 和其他机器人公司合作。
但问题是,那些创业公司,一个个都扶不上墙,OpenAI 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眼看老对手特斯拉、中国的宇树科技都取得了进展,心里不急那绝对是扯谎。
如今的 OpenAI如日中天,手里有充足的资金,要我是奥特曼,肯定也会恢复自己的机器人研发。说实话,我觉得奥特曼都恢复晚了。
#openai##宇树科技##机器人##人工智能##畅聊人工智能##科技##发微头条每周赢奖金#
大家都知道特斯拉在做机器人,很多人非常好奇,特斯拉机器人的销量有可能超过特斯拉电动车吗?
从广义上说,其实电动车也是机器人的一种,算是机器人的初级形态。但我觉得,既然说机器人,指的就是“人形机器人”,也就是特斯拉的“擎天柱”(Optimus)。
马斯克预测,当年产量达到 1000 万台时,擎天柱的售价有望降低到 2 万美元,也就是不到 15 万人民币。
作为一个宅男,15 万的人形机器人比 15 万的电动汽车对我更有吸引力。我相信,如果成本降到这个水平,那么,特斯拉机器人的销量是很有可能超过它的电动车的。
马斯克最擅长的东西就是通过“第一性原理”降低工程复杂度和原料成本,在特斯拉电动车和 SpaceX 的火箭上,这种能力已经被验证,马斯克领导的美国政府效率部门(DOGE)似乎也在印证这种能力。
我毫不怀疑马斯克可以把擎天柱的成本降到 15 万,但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我关心:
1、擎天柱的成本什么时候能降到 15 万?
2、擎天柱是不是也能像特斯拉汽车一样,很多核心部件采购自中国,并且能在中国的工厂完成组装?
#谈谈特斯拉##机器人##人工智能##马斯克##发微头条每周赢奖金#
近期最热文章
CPU 的“庶民的胜利”
6.9万阅读2024年04月15日14亿人的战争:中国人用了30年望见计算力的珠峰
5.7万阅读2020年04月27日解锁 AI 开发新高度:AI 工作站与 NVIDIA AI Workbench 全栈解决方案
4571阅读04月18日CPU 的“庶民的胜利”
1984阅读2024年04月15日比特币的宇宙与星空
888阅读2024年10月14日京东要造“人”
510阅读2024年12月05日当 AI 活成了你的样子,而你活成了狗
508阅读2024年06月07日“凡人”生死阿里云
411阅读2024年11月15日我遇到一群为14亿人捍卫秘密的老师傅
236阅读2024年07月30日辛顿的冬与春
156阅读2024年11月27日
© 2025 今日头条
网络谣言曝光台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侵权举报受理公示
MCN 专项举报:mcnjubao@toutiao.com
未成年人相关举报:400-140-2108
算法推荐专项举报:sfjubao@bytedance.com
京ICP证140141号京ICP备12025439号-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3〕3628-111号
营业执照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营业性演出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1220190002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3)第00006号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74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公司名称:北京抖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