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
  • 视频
  • 微头条
  • 合集
  • 问答
  • 小视频
他是潜伏在国军的高级将领,被叛徒出卖揭发后,最终却还成副司令
18小时前

1968年7月3日,抗日爱国名将王耀武因心脏病发作在北京市人民医院去世,终年66岁。关于王耀武的死因,坊间谣传他被特赦后,得知结发妻子郑宜兰与副官卷款私奔,被气出了心脏病,导致他的健康恶化,最终去世。

这则传闻起源于同与王耀武在功德林改造的原军统特务头子沈醉的回忆录《战犯改造所见闻》中所记载,但其实沈醉当时也并不了解详情,只是根据在功德林中听说的小道消息以讹传讹而来,实际上王耀武的结发妻子郑宜兰并没有出轨他的副官,也没有卷款跑路。

后来王耀武唯一的女儿王鲁云曾亲自回大陆说明了这些事情,按照王鲁云亲口讲述,郑宜兰比王耀武小了6岁,本是福建大户人家的小姐,因战乱而导致家境衰败,后与当军官的王耀武结婚。

王耀武是国军中难得的正直军官,不爱钱,不爱女色,与郑宜兰结婚后相敬如宾,两人可谓是非常恩爱,身居高位的王耀武从来不像其他国军高官那样在外面乱搞女人,而郑宜兰也对王耀武很好。

由于王耀武是山东人,很爱吃饺子,福建人的郑宜兰其实不太爱吃饺子,但只要王耀武在家,郑宜兰必定要亲手给他包饺子,由此可见郑宜兰对王耀武还是很深情的。

郑宜兰为王耀武生育了六子一女共七个儿女,在济南城破前夕,王耀武特意命人把郑宜兰及子女送往上海躲避,临行前王耀武一再叮嘱郑宜兰,如果自己不幸战死或者被俘,她万万不要去台湾,一定要去香港隐姓埋名定居,因为如果去台湾蒋介石是绝对不会善待他们的。

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王耀武与卫士乔玉培伪装成商人叔侄出逃,在跑到山东寿光时,王耀武因为大便时用柔软洁白的软纸擦屁股而被识破身份,最终在寿光被解放军活捉。

王耀武被活捉时,郑宜兰及子女刚到上海,郑宜兰在得知王耀武被活捉后,立即想准备去香港,但由于当时战火纷飞,去香港的机票十分不买,这导致郑宜兰及子女滞留在了上海。

正当郑宜兰一筹莫展之时,王耀武的副官王相宾找到了他们,原来王耀武当初对王相宾有救命之恩,因此王相宾动用了一切关系帮郑宜兰及子女整到了去香港的机票,这才使得郑宜兰及子女最终到了香港。

但王相宾与郑宜兰的关系一直是清清白白,王相宾最后也并没有去香港,根本不存在与郑宜兰卷款私奔的情况,王相宾帮助郑宜兰及王耀武子女去香港纯粹是为了报答王耀武对他的救命之恩。

郑宜兰与子女到香港后一直不敢提与王耀武的关系,其子女都低调的在香港就读中学。事实证明王耀武确实有先见之明,他让妻子和子女去香港而不去台湾,在香港也不要提与自己的关系,真的是保全了他们。

因为王耀武被俘后曾在报纸上公开谴责蒋介石,并号召旧部顺应民意起义投诚,可把蒋介石气坏了,当时军统特务就建议蒋介石去找寻王耀武的妻子及子女,然后把他们弄死泄愤。

当然,蒋介石倒没有如此丧尽天良,虽然蒋介石最后不同意整死王耀武的妻子和子女,但毕竟郑宜兰与子女不提王耀武的关系,在香港可以一直安稳的生活下去。

从王耀武被俘后,一直到1959年他成为第一批被新中国特赦的战犯,郑宜兰及子女才终于知道王耀武的消息,十多年的牵挂终于让郑宜兰放下了心,他们也终于可以给王耀武写信了。

1965年在周总理的关心下,香港《大公报》社长费彝民找到了王鲁云,请王鲁云一家去北京与王耀武团聚,但由于王鲁云的丈夫黄振辉工作繁忙,最终只有王鲁云带着三个女儿到北京去见了王耀武。

父女见面后,王耀武看着女儿已经长大结婚并生育了自己的女儿,感慨万分,作为山东人的他还关心的问王鲁云生了三个女儿有没有被婆家刁难,在得知婆家对王鲁云很好后,他才放下了心。

也是这次见面,王鲁云替母亲郑宜兰告知王耀武想离婚的消息,郑宜兰之所以想与王耀武离婚,主要因为当时王耀武的儿子们都大了,要移民去哥斯达黎加。

相比于王耀武,郑宜兰更放心不下儿子们,她决定跟儿子们移民哥斯达黎加,而王耀武又不能去哥斯达黎加,所以郑宜兰想与王耀武离婚,让他在北京再找一个女人在身边服侍他。

就这样王耀武与郑宜兰离了婚,周总理在得知王耀武离婚后也十分关怀他,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当年王耀武与北京82中学老师吴伯伦结婚,而郑宜兰与王耀武结婚后始终未再婚,直到1981年时才去世。

后来关于郑宜兰与王耀武副官卷款私奔的消息越传愈烈,王鲁云与郑宜兰母女曾公开在《大公报》上发表声明澄清这些谣言,所以王耀武之死与家庭变故没有太大关系。

他被称为疯子,打国军、打共军、打日军,最后给毛主席写信求收留
昨天04:53

1958年,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首次为159名非中共党员军事教官(大多为原国军将领)授衔,抗日爱国将领、原国军少将王元直被解放军军事学院授予少校军衔,这让了解王元直的人都深感惋惜。

毕竟王元直曾接受过专业的军事教育,其军事理论水平素养极高,在国军中就已经是少将,现在投归解放军才只授予少校军衔,有点大材小用了。但王元直本人却对此十分满意,直夸中共对他是量才而用。

王元直其实就是曾经热播的电视剧《亮剑》中暂七师师长常乃超的历史原型之一,1909年王元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其家境富裕,早年在长沙高中毕业后就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

1928年王元直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就参加了国民革命军,曾参加过北伐战争、中原大战等当时的重大战争,1931年依靠军功晋升至广东第一集团军独立第五旅参谋,同年又被推荐进入中央军校学习。

1935年王元直又进入中央陆军大学正则班学习,1938年毕业后,王元直就参加了抗日战争,担任第三战区司令部中校参谋,后又调任第七师独立营营长。

1941年,王元直升任暂编第九军三十四师一团上校团长,1942年王元直率部跟随暂九军参加了浙赣会战。

后来王元直调任第十一师参谋长,跟随第十一师驻防鄂西地区。1943年日军发动鄂西攻势,很快渔阳关失守,国军第十八师阵地被日军全部攻占,紧接着日军两个联队开始对第十一师驻防阵地发起猛攻。

当时十一师周围友军已经全部撤退,可以说是孤军面对日军猛攻,而十一师师长胡琏和王元直都决定坚守要塞等待援军。

最终十一师坚守要塞阵地6天,等到了援军全面反攻并彻底击败日军。此战让胡琏和王元直在国军内名声鹊起,很快胡琏升任第十八军副军长,王元直晋升为少将参谋长。

1944年十一师副师长杨伯涛升任师长,王元直被任命为副师长兼参谋长,王元直率十一师三个精锐团驻防常德,其所部装备为国军中第一批美式武器装备,战斗力非常强悍。

1945年,日军发动雪峰山战役,王元直率一个团奇袭山门镇,此战王元直击溃日军,帮助国军取得了雪峰山战役的胜利。

雪峰山战役结束后,王元直获得美国军队颁发的胜利勋章一枚,同年日本投降时,在山门镇被击溃的日军师团长主动找到王元直向其投降,并将所佩戴战刀交给王元直,以示对王元直的敬佩。

1946年,国军开始整编,王元直所在的第十一师被整编为第十一旅,王元直任副旅长,1946年8月份,王元直率第十一旅在中原战场上大胜解放军,并占领了山东重镇菏泽。

1947年国军向解放区沂蒙山区发起进攻,王元直率部突破解放军阻击阵地增援枣庄地区,凭此战功王元直升任第118旅旅长。

但是当年年底,陈粟大军和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在确山胜利会师,王元直得知此消息后,在日军中写道:国军军官指挥能力之低下,远不能与陈、刘相比,正所谓兵贵神速,国军可谓拙而迟矣,安能制裁共军!

此时王元直已经认清国军中的指挥官昏庸糊涂,远不如解放军的指战人员,他已经看清国民政府很可能要败了。

1948年,十一旅恢复为十一师,王元直升任师长,十一师归十二兵团司令黄维管辖。当年11月,黄维命令王元直率十一师向宿县开进增援被解放军围困的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

但王元直所部十一师行军至双堆集镇遭遇解放军围困,在坚守25天后,王元直请求第十二兵团副司令胡琏突围,最终十一师掩护胡琏突围成功。

不过王元直却在突围中与大部队失联,面对突围无望的王元直决定吞食安眠药自杀,在服药后他很快被赶到的解放军俘虏并救活。

王元直被俘后被送往江苏改造,由于他在改造期间表现积极,因此很快就被释放,并被安排到华东军校担任教官。

1950年刘伯承负责筹办解放军军事学院,一直崇拜刘伯承的王元直被调到军事学院担任教员组组长,此后王元直发挥自身的军事理论的特长,为解放军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指战人员。

据说后来在功德林里面的昔日王元直老上司黄维、老同学廖耀湘、亲密战友杨伯涛听说他在军事学院当老师负责教导解放军军官都惊呆了,他们都感叹怎么和王元直差距这么大,同时也感叹中共用人真是不拘一格量才而用。

最后王元直于1970年退役回老家务农。1987年时,王元直以军队离休干部待遇被接到上海海军第三干休所定居,1994年于上海去世,享年85岁。

前天15:50

1951年,沈阳高级炮兵学校组成的军事法庭判处抗日爱国将领、起义将领、原国军少将梁顺德死刑并立即执行。

梁顺德到死都不明白,他在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时率部起义,他本人也加入了解放军,还被任命为沈阳高炮学校高级教员,为何还是难逃一死。

1909年梁顺德出生于广东省梅县松南镇横山村,其父早逝,自幼家贫,全靠母亲一人砍柴为生供他读完小学、初中。

1927年,梁顺德一是因家贫,二是受广东革命思想影响,徒步从老家梅县走到广州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七期。

1929年自黄埔军校毕业后,梁顺德在国民革命军中历任排长、连长等职务,1931年被推荐进入中央炮兵学校学习,从此梁顺德成了擅长指挥炮兵作战的将领。

1934年,梁顺德曾短暂加入军统,但由于他性情耿直,在军统吃不开,最终调离军统回到中央炮兵学校担任教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梁顺德善于指挥炮兵作战,因此被调任炮九团少校副团长,后来任炮兵独立营营长。

1938年,梁顺德率炮兵营驻守潼关,参加了著名的潼关保卫战,在潼关炮战期间,梁顺德所部炮兵营立下大功,压制了日军炮兵的火力,并打击了日军炮兵之前的狂妄嚣张气焰。

凭借压制日军炮兵的战功,梁顺德很快晋升为国军炮九团上校团长,潼关保卫战一直从1938年打到1945年,日军用了7年时间始终没能攻克潼关,最终中国军队取得了潼关保卫战的胜利,而潼关保卫战中,梁顺德率领的炮兵团做出了很大贡献。

1943年到1944年期间,梁顺德先后升任七十六军副参谋长和新二军副参谋长,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梁顺德也顺利晋升为河西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

1947年梁顺德到重庆陆军大学深造,1949年解放军的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时,梁顺德顺应局势主动率旧部宣布起义,并主动参加了解放军。

梁顺德起义后,由于当时解放军缺乏系统性强且科班出身的炮兵教官,因此梁顺德被调到沈阳高炮学校当了高级教员,专门为解放军培养炮兵指挥官。

1951年镇反运动爆发后,梁顺德受到冲击,随即受到高炮学校组成的军事法庭审判,最终被判处死刑并遭到处决。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开始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1984年7月20日,前身为沈阳高炮学校的解放军第二炮兵学校政治部经过详细复核审查,认定梁顺德属被错杀,宣布撤销原判决,并恢复其抗日爱国将领、起义将领名誉和荣誉,按起义投诚人员待遇对待。

1949年国军第3兵团通电起义,为何后来参加起义的副司令被处决?

1951年春天,湖北省黄安县(1952年改为红安县)人民政府判处抗日将领、起义将领、原国军中将石毓灵死刑并立即执行,随即石毓灵被枪决。

石毓灵到死都想不明白,自己不愿打内战早早退役,在担任黄安县长期间,还主动策动国军旧部起义,为何还要被处决。

1891年石毓灵出生于湖北黄安,幼年时考入湖北陆军小学,后来又考入武昌陆军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1917年在保定军校毕业后,被任命为湖北陆军司令部参谋。

此后石毓灵凭借战功,在湖北军队中一路官至暂编第二旅旅长。1929年,石毓灵被调入桂系军团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麾下任新编十七师少将师长。

后来因率部跟随李宗仁的桂系集团反蒋战争,在反蒋战争失败后,石毓灵所部军队被蒋介石裁撤,石毓灵也被蒋介石免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石毓灵被启用为湖北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石毓灵率部在老家湖北与日军打游击战,并率部参加了随枣会战。

1940年,石毓灵调任老上司时任第五战区总司令李宗仁麾下,担任第五战区第一游击纵队司令,并奉李宗仁之命与中共人员共同组建第五战区豫鄂边区抗敌工作委员会,这个机构简称“抗敌会”。

当时抗敌会下设军事指挥部和政治指导部,石毓灵担任军事指挥部总指挥,中共方面派遣陶铸担任政治指导部指导。

由于当时蒋介石要求国军官员要暗中反共,因此石毓灵一直把抗敌会的军事指挥权掌控在自己手中,并且遏制陶铸在湖北发展中共抗日武装力量。

后来由于蒋介石进一步反共,石毓灵遵照蒋介石指示,开始驱逐抗敌会内部的中共党员,陶铸为了团结抗日的大局,以顾问身份留在了抗敌会。

但是即便如此石毓灵还是容不下陶铸,他要求陶铸立刻离开鄂中地区,并且不许在鄂中地区发展抗日武装力量,遭到陶铸当面痛骂,最终陶铸在地下党员的掩护下离开了石毓灵。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石毓灵在鄂中地区驱逐陶铸等中共党员,因此蒋介石晋升他为中将。

内战爆发后,国军节节败退,连连失利,石毓灵认为国军不行了,于是主动申请退役,后出任黄安县县长。

1949年5月,解放军大军兵临湖北,石毓灵这时候知道国民党在湖北的统治将宣告结束,因此他决定向解放军投诚起义,为此他策动了黄安一带的国军旧部起义,所以在湖北解放后,他受到了新中国人民政府的优待,得以在黄安县养老。

直到镇反运动爆发后,石毓灵过去的所作所为还有他敏感的身份导致被捕,随即他就遭到处决之刑。

1986年2月份时,经红安县(此时黄安县已改为红安县)人民法院复核审查,认定石毓灵无罪,宣布撤销当年对他的原判决,恢复其生前抗日将领、起义将领的名誉和荣誉,按国民党投诚起义人员待遇对待。

当99%的财富只掌控在1%的人手中时,而这1%的人又不肯分享财富时,那么届时天下必会大乱,明朝就是因此而亡。

公元1644年,农民起义军首领闯王李自成率领义军一路从西安直攻北京,而此时的大明王朝国库已经连军饷都发不出来,为此明末帝崇祯皇帝朱由检召集群臣,要求群臣按官级捐款给前线守军发军饷。

为了起到带头作用,崇祯特意让岳父嘉定伯周奎带头捐款,而崇祯的妻子周皇后向来知道父亲周奎是个只许进不许出的吝啬鬼,因此周皇后担心父亲周奎不肯带头捐款,于是私下派人把自己的私房钱5000两银子给周奎送去了。

但万没想到,周奎最后竟然只捐了3000两银子,还私吞了亲闺女周皇后给的2000两银子,并且周奎捐款后还坚称自己家无余财。

其他朝廷王公重臣一看周奎如此,自然纷纷效仿,基本都是只拿出一点钱糊弄崇祯,有的官员还向崇祯哭穷,称自己为官清廉,实在是拿不出钱来。

就这样崇祯开口求群臣募捐军费以失败告终,前线守军迟迟拿不到军费,加上此前李自成率领义军攻克西安,并击杀了被誉为大明最后的救命稻草名将孙传庭,明军都已经对李自成的义军害怕到极点,基本上都是不战自溃,所以李自成从西安一路攻到北京是不费吹灰之力。

最终当年农历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克京城九门进入北京,崇祯在景山自缢殉国。李自成的义军进入京城后,最初军纪严明,但是很快就堕落起来。

起因就源于李自成的心腹大将刘宗敏抄了明朝宁远总兵吴三桂的家,还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当时李自成曾劝阻刘宗敏,李自成认为吴三桂还率领关宁铁骑屯驻山海关,要招降吴三桂就不要把事做的太绝。

但刘宗敏却直接回怼李自成:“我不要性命的跟着你造反,现在得了天下了,我还不能享受一番了吗?”

于是李自成默许了刘宗敏的土匪行径,刘宗敏不受约束后,起义军的其他将领则纷纷效仿,就这样当时京城中的王公贵族都开始受到义军劫掠。

从三月二十七日开始,义军就四处拷掠明朝官吏豪绅并抄家,义军对此行为称之为助饷,还给这些王公贵族规定了助饷数额,“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

就这样当初崇祯求着这些王公重臣捐款打义军时,他们不肯拿出钱来,义军一入京城,就从这些王公重臣家中搜出巨额财富。

尤其是周奎,当初崇祯和周皇后求着他捐款,他只拿了周皇后送来的钱去捐款,这一次义军直接从他家中搜出数以万计的金银珠宝,最终周奎一生财富被义军洗劫一空,他也为此被气死了。

其实李自成能成为义军首领与明末这些王公重臣贪婪无度有很大关系,本来李自成是驿站的铁饭碗公职人员,但由于明末这些王公重臣贪婪无度,驿站最后实在运营不下去,最终被解散,李自成这些驿站公职人员也被解雇,李自成成了无业游民。

由于失去工作,李自成只能靠借债度日,后来无钱还债被债主告到官府进了监狱,在他蹲监狱期间,他的原配妻子韩金儿出轨村里豪绅。出狱后的李自成面临着妻子出轨和债主逼债,走投无路之下,他一怒杀掉妻子韩金儿和债主,然后就远走他乡投奔了第一代闯王高迎祥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可以说是明末王公重臣严重的贪腐行为导致了天下义军频发,逼得像李自成这些本来老实本分的人走上了武装反抗的道路。

而这些王公重臣到最后还想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崇祯向他们募求捐款支援前线守军抵御李自成实际上也是在帮他们,但这些王公重臣想不到这个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不明白大明如果亡了,就没人能庇护他们的权势和财富了,李自成绝不会放过搜刮他们。

所以像周奎这些明末的王公重臣错过了崇祯最后给他们抵御义军的机会,最终自食恶果,在义军攻入京城遭到劫掠。

虽然崇祯身上有不少缺点,但平心而论,他确实是有心救国,不过能力略差,再加上当时明朝官场风气腐化堕落,身边又缺少足够的忠臣良将,他又始终搞不定那1%掌控权势和财富的人,所以最终导致他随着大明王朝而灭亡。

他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却敢要挟蒋介石,后来投诚为何还被枪决?

1953年,功德林监狱管理人员接到了一封由原国军中将、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写的一封检举信,原来范汉杰向党中央检举揭发原国军中将、第二绥靖区司令、山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王耀武于1935年参与围剿并下令杀害革命烈士方志敏。

范汉杰的检举让正在功德林改造的王耀武十分害怕,王耀武赶紧向功德林监狱管理人员自述当年他参与围剿红军的对象主要是徐海东所部的红25军,并非方志敏所部的红10军团。

而且方志敏是被身边警卫员魏长发出卖,恰好魏长发将方志敏的藏身之所告密给了江西省保安司令部,当时是江西省保安司令曾中俊下令抓捕方志敏,而当时是王耀武的下属部队配合曾中俊的江西省保安团部队抓捕,在方志敏被捕后,王耀武贪功心切才向蒋介石声称是他活捉了方志敏。

在方志敏被捕后,被移交给了蒋介石亲自处置,最初蒋介石是想劝降方志敏,但最后蒋介石发现方志敏的信仰不可动摇,因此决定命军统特务秘密将方志敏处决。

可以说方志敏是被身边警卫员出卖,机缘巧合被王耀武的下属部队配合江西省保安团部队所抓,下令处决方志敏的人是蒋介石,而执行的是军统特务,可以说方志敏之死与王耀武没有太大关系,所以王耀武直呼自己冤枉。

在与功德林监狱管理人员自辩时,王耀武说:“我必须把真相说清楚,就算共产党枪毙我,我也得说清楚,不然,我被冤杀了,那真凶就逍遥法外了。”

组织上对于王耀武的自辩也给予了充分信任,并没有盲目相信范汉杰的举报,也没有随意给王耀武安上杀害方志敏的罪名。

最终经过组织详细调查,才查明了曾中俊早于1951年执行潜伏任务时被捕,而当初负责执行杀害方志敏的军统特务真凶也在新疆地区即将潜逃时被捕,并且还找到了当初出卖方志敏的警卫员魏长发,至此方志敏牺牲过程始末才终于调查清楚,这不仅告慰了方志敏烈士英魂,也还了王耀武一个清白。

王耀武得知事情真相后,连呼共产党伟大,连国民政府时期的错案都能调查清楚。既然王耀武是清白的,那么同为战犯的范汉杰为何要检举揭发王耀武呢?

其实范汉杰对王耀武是有怨气的,原来1947年时,范汉杰担任第1兵团司令,赴山东与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交战,范汉杰在当年10月份、11月份、12月份连续被解放军三次击败,所部军队被解放军全歼,范汉杰本人也被蒋介石气愤地撤职,直到后来他又被蒋介石调到东北战场,于辽沈战役被解放军俘虏。

范汉杰一直认为他在山东的战败是当时掌控山东军政大权的王耀武见死不救所导致,所以他一直恼恨王耀武,而王耀武则在后来功德林监狱管理人员调节时表示,当时山东地方部队多是地痞无赖组成的乌合之众,根本没能力救援范汉杰,他当时如果救援范汉杰,很可能连自己都得搭里面。

至此,在功德林监狱管理人员的调解下,范汉杰才终于解开了当年的心结,他也放下了对王耀武的恼恨,两人相逢一笑泯恩仇。

何海清:朱德的结拜大哥,辛亥革命志士,最终却成时代悲剧被错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