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芳芬菲|钱行健的新海派花鸟画(110幅)




钱行健是现代海派花鸟画的代表画家之一。潜心探索古今中外绘画艺术数十年,博采众长而自成体系,被誉为海上画坛的优美风景线。




钱行健:(1935—2010年),江苏无锡人;曾从名士袁容舫先生攻习山水、花卉、文学及诗词。擅长中国画。上海外国语大学艺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上海市黄浦画院副院长。


著有《百鸟图》、《钱行健画集》两册,《中国画技法丛书》以及我国台湾出版的《涉禽》、《游禽》、《鸣禽》等花鸟画集共十五种专著,以及中国香港、国内各主要刊物的各种出版物百余种,其中有关艺术论文论述等共约十余万字。


1954年师从上海著名画家江寒汀先生专攻花画。1963年又致力于中国绘画理论的研究。在20多年前,乔木、杨建侯、钱行健三位画家的花鸟画技法入门书是难得的绘画宝典。


中国的花鸟画,到五代黄筌、徐熙时,可以说已经基本成型。以后,历经宋元明清画家的创造发展,到了今天,笔墨技巧,构图意境,都呈现出新的面貌,成为世界艺术之林中一株独特的奇葩。


早期的中国花鸟画,采取全景构图者为多,在花鸟间配以坡、石、水、池,使整幅画面构成一种实有的环境。钱行健也继承了前人的这种画法。

钱行健的这种全景构图的花鸟画,通过大自然中常见的景物,创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表现了“诗人之致”和“地偏无人”的情趣,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钱行健的花鸟工笔精致经典、大量的是折技构图,或以花卉为主,或以禽鸟为主,但不论孰主孰从,花卉和禽鸟互相映照,有机而和谐地形成一种特定的意境,可谓是真放与精微的结晶,绚烂与平淡的结合。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中国的花鸟画在现实主义精神的推动下,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当时上海的花鸟画家以文人画为传承,将明清画风以生活为情采,写生为底蕴,弘扬古气为导向,一开推陈出新之貌。以唐云执笔的《百花齐放图》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全国花鸟画展上,一开花鸟画风的时代之新。


从此海派花鸟画别于任伯年、吴昌硕的以都市市井为基石的新画风,传承古气,张扬现实,事实证明,下生活,搞创作的新写实之技法无疑为花鸟画一开崭新的新题材,浓郁的生活气息加上生动的笔墨与写实的想象,前无古人地开时代画风之先声。


进入开放时代,中国画家摆脱了固步自封的思维,中国画的创新精神再度被唤起,而且是打开国门,畅开胸怀的境界中张扬创新神采的。


八十年代初,钱行健的一幅《幽涧听泉图》巨作在朵云轩的展览大厅以为上海花鸟画再度兴起添一佳景。因为中国前期的花鸟画把山水、花鸟画割裂开,将好些具有创新激情的想象泯灭了。


艺术的创造本是人类生命价值中最有灵动的所在,世界上的好些创新精神都是海洋文化营造的,上海处在开放的前沿,钱行健当时在外国语学院执教花鸟画,在开放激情的推动下,钱行健按捺不住思绪翩翩,由前人的花鸟画在自然山水美中获得一派灵动,将浙派潘天寿先生以花鸟、石块的巨大合一的创作思路,再度注入在更宽广的野荒山涧中,这是一派静幽的山涧,开阔、宏伟、野芳芬菲,一派新欣。


这是想象的新天地,更是钱行健畅开开放的新思维,任凭天地宽敞,野芳绽芳,鸟儿在山石间倾听着山泉在叮咚如诗的礼乐之声。这是开放之声,是激情创新的礼乐之声。


海上花鸟画坛以为钱行健山水与花鸟合一的巨作作为开放时代新海派花鸟创新的先声,使海派花鸟画的现实主义精神开放的激情中得以再度张扬。


从唐云新现实的花鸟画的创立到钱行健新海派开放激情的花鸟画又一新兴,两位先生的新海派花鸟画,就成了现当代上海花鸟画的发展标志。


2010年11月1日下午,钱行健因病经医治无效在上海辞世,享年75岁。



-END-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