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ppp项目,公用事业产品价格受管制,而经营成本却市场化

当前我国ppp项目主管部门主要是财政部和发改委,分管基建与公共服务领域。在公共服务领域的ppp项目中,根据政府回购文件要求,公用事业产品的价格是受管制的,而经营成本却是市场化。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ppp项目中的政府回购类项目占到了绝对的大多数,而使用者付费项目虽然数量较少,但是却是不折不扣的“民资参与项目”,由于使用者付费项目完全商业化,也因此金融机构对此类项目亦是多有看重。除了此类项目的回报机制明显,监管部门对此类项目支持政策也是多有倾斜。

好了,下面该说核心问题了,无论ppp项目也好,BT-BOT项目也好,启动项目的关键还是需要银行资金到位。由于今年以来,监管层收紧了资金面,致使许多项目面临“ppp化”转型。许多在建中的项目也多有采BOT模式进行ppp项目的做法,当然现在叫停了很多。不过政府层面不能为资金出面,致使ppp项目融资难的问题已经颇为突出。这种情况下,银行倾向于对使用者付费项目提供贷款。但是这类项目中,政府虽承担运营补贴支出责任但仍将承担财政或有支出责任。不过却仍有一个可控风险却在于公用事业产品的价格是受管制的,而经营成本是市场化的。

该项收益风险之所以是可控的是因为在标准的使用者付费项目中,需要协议填报一个基准收益率,再规定一个超额收益的分配机制,要根据财务模型来考虑具体的数值和比例。根据现行的使用者付费规定使用者付费的PPP项目是政府允许社会资本的一项收费权,属于间接性的政府收入,也是一项公共资源,因此,应该由财政部门统筹管理。目前使用者付费项目仍存在或有或隐性的财政支出责任,同样需要按照PPP的统一程序接受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单纯按照价格调控的思路来管理,很难做到公共利益与政府财力的平衡,更容易忽视后续监管和绩效评价。

此前已有专家表示,在长达10年以上的ppp项目中,收益问题是ppp项目中的主要参考指标。由于投入时间过长,收入单价却停滞在经营初期,而经营成本增加使得社会资本望而却步的案例在增加。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