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产房仔猪腹泻类疾病综合防控措施

关注兽医在线,了解实用养殖技术和行情信息!


产房仔猪腹泻病因复杂、发病普遍,尤其以冬春季节发病率高、死亡严重。为了大家更好的防控此病、减少损失,特编写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第一、特引起仔猪产房腹泻的原因

有环境因素、母源性腹泻、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球虫性腹泻等。

1、环境因素

多数属于发病诱因,环境不适造成仔猪抵抗力下降或者形成了适宜病原微生物生存、繁殖的条件,造成仔猪发病。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是:温度、湿度、卫生条件。

(1)温度

温度不适宜或温差过大是造成仔猪难养的最主要因素。曾经有专家提出:“没有温度就没有猪”。也就是说没有适宜的温度就没有仔猪的成活率,尤其是冬季寒冷是造成仔猪发病、死亡、压死、冻死的主要诱因。猪的被毛几乎没有御寒能力,仔猪又缺乏足够的脂肪层,所以仔猪的最适宜温度往往在25°以上(出生当天需要32°以上,2——7天28°至32°,7天——断奶需要25°至28°)。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没必要,常拿过去家庭土猪养殖方式比,认为雪窝里、泥窝里照样能把猪养大。还有一些人很重视温度管理,但受条件所限,只能因陋就简,采取些土办法。比如:产房屋顶加层塑料布隔热,仔猪栏吊个取暖灯。只有一些规模大的、条件好的、意识强的场,温控工作做得很到位。产房首先要有一定的保温与隔热性能,门窗密闭,严防贼风。然后要有室内升温设备,比如:各式各样的取暖炉,有烧煤的也有烧油的,有水暖、有风暖等。关键还要有仔猪活动、休息区域取暖条件,比如:电热板、红外线灯等。我见过山东李博士管理的一个场,产房用的是自制取暖炉,温度恒定在25°,母猪产仔时一个母猪位吊了三个取暖灯(保温箱内一个、母猪乳区上一个、母猪产道上一个),可见对仔猪取暖的足够重视。冬季通过对温度的控制能有效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病率。

(2)湿度

产房大多存在湿度过大的现象,无论冬季或夏季湿度过大都易于发病、不利于猪群健康。夏季高温、高湿利于细菌快速繁殖,仔猪黄白痢的发病率骤升,关节炎型链球菌及渗出性皮炎的发病率也会升高。冬季阴冷潮湿则加速了仔猪体表温度的流失,加重了低温带来的危害。减少湿度一方面要从减少湿度来源入手,比如:减少饮水系统漏水。另外要促进地面污水的快速流出,比如:地面坡度尽可能要大,地面不存水、不存粪污。我在周口见到的一个猪场产房地面坡度在15°,地面不存水、十分干燥。三是产床离地面越高潮气对仔猪危害越小,建议最小距离不低于40厘米。四是采取一些吸潮措施,比如:石灰块、活性炭等。

(3)卫生消毒

产床表面及母猪体表是仔猪接触病原的直接条件,搞好二者的卫生、消毒就是减少了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减少仔猪发病率。母猪、仔猪排出的粪便要及时清理,防止沾染在母猪体表及产床表面。产房配备清理产床的专用刮铲及拖把。尤其个别仔猪有腹泻现象时更应及时清理、消毒。病毒性腹泻高发季节宜用碘制剂消毒。

2、母源性腹泻

母乳做为仔猪主要甚至是唯一的食物来源,母乳的变化直接影响仔猪的健康。母猪长期便秘造成肠道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母猪泌乳量减少、仔猪腹泻。母猪日粮中霉菌毒素超标也会引起繁殖障碍及仔猪腹泻。母猪感染病原体温升高可引起仔猪腹泻。母乳中抗体数量及结构决定仔猪的抵抗力及是否发病。有时会遇到仔猪久治不愈的顽固腹泻调换母猪领养则仔猪腹泻自愈。这就充分说明母猪健康决定仔猪健康,仔猪腹泻有时与母乳有关。

3、细菌性腹泻

仔猪细菌性腹泻最常见,一年四季均会发生。主要病原是大肠杆菌,主要表现是排黄白色稀粪。7日龄内是仔猪黄痢的高发期,15日龄后是仔猪白痢的高发期。大肠杆菌虽说是猪肠道内的常在菌,但发病诱因是外在环境。仔猪黄痢的主要发病诱因是母猪乳头卫生、仔猪活动环境卫生及仔猪的环境温度。仔猪白痢的主要发病诱因是母猪泌乳量不能满足仔猪需要及乳脂蛋白不易消化。

4、病毒性腹泻

仔猪病毒性腹泻病原比较复杂,除了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病毒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和猪轮状病毒外,猪瘟、猪伪狂犬、猪蓝耳病也易导致哺乳仔猪出现腹泻症状的主要病原。胃、流、轮引起的仔猪腹泻,具有发病急、一窝猪往往同时发病,大多先有呕吐,次日出现腹泻。7日龄内发病死亡率可达100%,7日龄后发病通过补水等治疗措施50%以上可治愈。猪瘟引起的仔猪腹泻,往往先有或伴有发烧表现,无论多大日龄仔猪发病,死亡率均接近100%。伪狂犬引起的仔猪腹泻发病日龄主要在3——15日龄,伴有发烧症状,后期有尖叫、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死亡率几乎也是100%,猫、狗吃死猪后也会发病、死亡、有奇痒症状。猪蓝耳病引起仔猪发病主要在15日龄以后,出现腹泻症状的同时伴有发烧及呼吸困难的症状。

5、球虫性腹泻

由艾美尔球虫引起,主要发生于7——21日龄哺乳仔猪,出现黄白色或棕红色粘性稀便,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病程持续时间长,死亡率变化大,主要表现消瘦或发育受阻。

第二、预防措施

(1)提高环境控制意识

提高环境控制意识,改善环境控制能力,确保环境温度、湿度科学合理,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2)加强母猪饲养管理

加强母猪饲养管理,防止母猪便秘,长期添加益生菌类添加剂,同时可减少细菌性腹泻的母仔传播。定期给母猪投喂抗病毒类中药“七清败毒颗粒”,减少病毒性疾病的垂直传播。保证母猪日粮原料质量,适当添加优质脱霉剂类产品,防止饲料霉菌毒素超标。尽可能的使母猪做到:体质强健、营养充足、少携带病原微生物。

(3)预防仔猪细菌性腹泻需要三管齐下

预防仔猪细菌性腹泻需要三管齐下:一是确保母猪健康,给母猪添加益生菌,减少母猪排出有害菌数量。二是做好环境温度与湿度的控制,尤其是搞好环境卫生与消毒,减少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数量。三是仔猪出生后口服益生菌,使有益菌成为仔猪肠道内的优势菌群。

(4)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预防仔猪病毒性腹泻,主要靠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首先是猪瘟、伪狂犬等超强病毒病的基础免疫。其次要严密做好胃、流、轮三种病毒的程序化免疫,一年四季不间断才能维持抗体的高位水平,许多人认为胃、流、轮属于季节病,只在发病高峰季节提前预防,临时抱佛脚式的免疫是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猪瘟、伪狂犬等疾病的免疫程序相对简单、没有争议,要求大家严格执行、科学操作,在此只对胃流轮的免疫程序做一介绍。

普防免疫程序(适合小规模猪场)

(1)“胃流二联灭活苗”4ml/头(后海穴注射)普防一次。

(2)间隔3-4周“胃流轮三联活苗”加强免疫一次1头份/2ml(后海穴注射)。

跟胎免疫程序(适合大规模猪场)

(1)经产母猪分娩前40天后海穴注射“胃流二联灭活苗”1头份/4ml。

(2)经产母猪分娩前20天后海穴注射“胃流轮三联活疫苗”1头份/2ml。

(3)初产母猪需在配种前注射“二联灭活苗”和“三联活疫苗”各一次。

(5)仔猪球虫病的防控

仔猪3——5日龄口服球虫药。

开封益农牧业技术部推荐

蓝耳病的防控经验锦集(一)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