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八大怪?你out了,早就升级成十大怪了!

“陕西八大怪”,指陕西中的关中地区出现八种奇特的风俗习惯。有着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陕西关中地区,沿袭历史民俗,形成了生动形象的“八大怪”,成为外地旅游来西安探寻的一个热点!

1.面条宽得像裤带。擀厚、切宽,把醋调酸,吃一碗,耐一天。

陕西生产小麦,当地人以面食为主。

扯面也叫biangbiang面,正宗的biangbiang面,宽度可达3-4厘米,长度则在1米左右,厚度跟硬币差不多。

陕西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

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

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饱嗝一打,顿时浑上下都是力气,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2.锅盔大得赛锅盖。 硬面锅盔像锅盖,出门干粮人好带。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

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

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

这样,烙成的锅盔外焦里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坏。

这个锅盔很大,也很厚,吃的时候要张着大嘴,那自然也要瞪着眼睛,所以这种锅盔又叫“瞪眼锅盔”。

锅盔要数“乾县锅盔”最有名。

3.油泼辣子一道菜。 陕西人,脾气怪,辣子加馍不就菜。

都说湖南人和四川人能吃辣子,但他们和陕西人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他们拿辣子当佐料,陕西人拿辣子当菜。

陕西特有的一种“秦椒”被称为“辣椒之王”,关中人没菜、没油、没肉都可以,惟独不能没有辣子。

贾平凹在散文里写到:“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高吼秦腔,端一碗捞面喜气洋洋,没放辣子嘟嘟囔囔”。

一根线辣椒,一口咬下半截下饭,直辣得龇牙咧嘴,唏唏嘘嘘,大汗淋漓,觉得这样才过瘾。

4.老碗似盆分不开。陕西汉,真实在,老碗盆盆分不开。

陕西人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县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

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陕西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晚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5.家家房子半边盖。 房子半边盖,屋檐滴水不流外

无论是在县城还是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

何为一边盖?

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

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

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6.有凳不坐蹲起来。 站着腰疼,坐下窝,圪蹴说话最受活。

圪蹴是方言,意思就是蹲下。

受活是快活之意。

一边吃饭,一边欣赏外面的风景。

有时也是比比看谁家的饭做得好,有什么特色菜。

这是对屋里头的(意即家庭主妇)的夸耀,赞美。

也有的说是,谁家没在外面吃饭,就可能是家里揭不开锅了,出来吃饭就证明家里殷实。

民以食为天嘛。

7.妇女帕帕头上戴。 蹚土多,太阳晒,出门帕帕头上戴。

蹚土指过去交通多为土路,人车马行走的多了,路面上有一层久经踩踏的粉尘状的浮土,极易飞扬。

帕帕指手帕,或手绢。

秦处西北,黄土千丈。

每西北风起,皆黄尘漫天。

若是天晴道干,则日光强烈,久晒灼人。

故乡间女子、老太太,每出门皆习惯头上顶戴一手帕,防尘、防晒、方便、实用,女性爱美,天性之使然,一举多得。

久而久之便成为地域之民俗景观。

8.秦腔大戏吼起来。 拉弦索,敲桄桄,自娱自乐喉秦腔。

难道你只知道八大怪?

你已经Out啦,

现在是陕西十大怪了。

9.睡觉枕砖头

陕西人喜睡热炕,枕棉易上火,故习惯枕硬的东西。

砖、石、木、玉石等皆为可选之物。

久而久之,习惯亦成自然。

10.姑娘不对外

关中平原土地肥沃,风调雨顺,早涝保收。

故其生活条件较为优越。

姑娘从不思远嫁,结亲常不出十里八里外。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