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文庙里的木雕和石雕都是古老的艺术品!

在中国北方留存的古代建筑中,除民居最多的应该就是山陕会馆和文庙了。一个是商业的代表,另一个是文化的符号。而作为古代政治归属的县衙府衙倒是很少完整的留存下来。经济和文化的传承性在一定程度上生命力更加强盛。

文庙分为三种,国庙、家庙和学庙。郏县的文庙就属于学庙,但是因为孔子的后裔最初在这里建的时候是以孔氏家庙的形式建设的,后来在历史上不断翻建的过程中规模比较大,规格比较高,所以完全有"皇家"的派头。

清代县志记载的郏县文庙

文庙建筑大都有规律,基本组成部分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牌楼、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郏县文庙坐北朝南,同样继承了"自古孔庙无南门"的传统,东侧的入口很不显眼,正南面则是一道围墙。

走进文庙,从南到北中轴线上,泮池、泮桥首先呈现,旧时,学子入学称为"入泮"。有将泮桥称作跨鳌桥,意为跨过此桥,科举应试之时就能独占鳌头。

跨过泮桥就到了戟门,泮桥和戟门之间,原本矗立着棂星门,但是现如今早已不复存在了。

戟门东侧是名宦祠,按理说应该供奉着汉代以来,在郏县任职,并造福一方的十九位县令;西侧的乡贤祠,敬奉郏县籍的历代先贤。可惜,现在都是大门紧闭!

穿过戟门,进入祭拜的庭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青砖琉璃瓦的焚金炉,周围树木参天,两侧廊庑环绕!

主体建筑大成殿,单檐歇山式建筑,殿顶覆盖绿色琉璃瓦。殿檐下的大额枋、平板枋和斗拱上,透雕着日月云气、人物车马、桥梁房舍、花鸟山水、卧榻桌椅等精美的图案。

郏县文庙真是"无木不雕",殿前迎面的四根檐柱,通体浮雕腾龙形象,柱顶装饰獠牙虎面,两者对望,相互嬉戏。柱础八面浮雕,中间二柱础的正面雕刻河图和洛书,其他的柱础分别雕刻着鱼跃龙门、一品当朝、封侯摘印等吉祥图案。

另外在四根檐柱之下的台基上,应了那句"无石不刻",每个台基之上都是八面石雕,寓意美好。下面简单选择几幅揣测一下古意。

鲤鱼跳龙门

喜事连连

龙凤呈祥

吉祥如意

龙腾虎跃

喜相逢

三阳开泰

连年有余

三世同朝

丹凤朝阳

犀牛望月

如虎添翼

我本愚钝,很多生动的画面都没领略知意,下面放上几幅,大家不妨也猜猜,可以在下面留言给出你的答案。

郏县的文庙是典型的"左学右庙",在古代既是学校又是祭拜孔子的庙宇。现在文庙周围还是学校,文庙则成为了学子求学、许愿祈福的精神场所。

在文庙的东面有一座单独的院落,叫做"魁星楼",在古代同样作为文庙的一部分出现,是为儒士学子心目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而建的,可惜同样大门紧闭,只能一窥外观!

还没到中午的时候,管理人员对着偌大的文庙喊了一句"下班了",我看了看空荡荡的庭楼肃穆威严,发现原来里面一直就我一个人在参观拍照,我带着恋恋不舍离开了。

文庙将迎来又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希望这种修缮能保住文庙的这份沧桑,而不是破坏性的建设!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