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贝宁《挑战不可能》:抓住这一点,家长不用愁,让孩子爱上学习

导读:很多家长反馈:孩子定力差,背书没法背进去,练琴容易放弃。今天就来讲一个小学霸的例子,介绍如何运用1个“笨方法”,避免孩子放弃学习的4个技巧,让孩子省力学习、乐于坚持。

预计阅读:3分钟


前一段时间,看综艺节目《挑战不可能》,瞬间被5岁萌娃王恒屹圈粉了。

王恒屹不仅能熟背460多首诗词,还都能理解诗词的意思。


5岁萌娃王恒屹

在挑战中,直到最后一关都全部答对。这让董卿和撒贝宁都惊讶不已,直呼他为“行走的中华小诗库”。

网友们也纷纷肃然起敬——

看着自家连话都说不清楚的儿子,我就想知道学霸“秘籍”是什么。

对此,王恒屹在接受采访时非常认真地扳着手指头说:“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三遍不行五遍,五遍不行十遍。”

我就侧目了:哪有什么秘籍,原来只是不断重复的“笨办法”嘛。

但我了解之后,发现——别说,这还真不是“笨方法”。


规律重复,是科学记忆的精髓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研究,提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人的遗忘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今天学习的知识,如果不进行重复,明天就只剩下25%了,一个月以后就所剩无几了。

按照“遗忘曲线”我们学习一个新知识,需要在记住后5分钟重复一次,20分钟重复一次,1小时,12小时,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各重复一下,就会记得很牢固了。

可见,只有不断的重复,有规律的重复,才能使所学的知识由短时记忆过渡到长期记忆。

知乎上有个帖子“为了考研,我们能努力到什么程度?”

在几千条回答里,很多已经上岸的高分考生分享了他们的学习历程。

有人一字一句地抄写课本

有人反复刷政治1000题

有人一套真题做十遍……

除了这些简单、朴素的“笨”办法,我发现并没有什么考研秘籍、学习宝典,也没有哪个名师能“带你飞”。

著名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而且还是政治家、发明家、作家、外交家,被评为美利坚开国三杰之一。

他是如何做到在短暂的一生中,有这么多的成就呢?

《富兰克林自传》中如此描述,他给自己制定了13条戒律, 并设有一个专门表格进行记录。

表格中,戒律一一列出来,并按照星期划分。

每周,他只集中精力做其中一条戒律,到第二周时开始抓第二条,同时对上一条进行复习;第三周盯住第三条戒律,同时复习第一条和第二条……

读书的富兰克林

同时,富兰克林每天还会检查自己是否坚持得足够好,如果不合格就会在表里画上黑点。

13周之后,他发现自己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一年内,富兰克林重复进行了3次13周的轮回训练。最终这些戒律彻底成为了他的习惯,甚至影响了他的性格,成为他走向成功的内在根基。

李小龙说:“我不怕练过一万种踢法的人,但我害怕一种踢法练过一万次的人”。

不断重复,是方法,更是自律的培养。

在“重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完成自我升级和自我精进,完善人格,体验到一步步靠近目标的幸福感。


坚持的技巧(避免放弃学习的技巧)

重复,虽然用之有效,但真要做起来,会很枯燥,对于没多大耐性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困难。

要让孩子乐于坚持,需要有些小技巧:

1.遵循记忆的规律

要让“重复”发挥作用,,并不是简单的循环和反复就可以,还需要掌握学习和记忆的规律。

记得妹妹的孩子两周半时,就已经认知几十个汽车的车标,我很惊讶。

细问之下,发现妹妹正是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记忆规律指导孩子进行学习的。

第一天认识几个车标之后,当时就对照卡片进行了一轮复习。晚上入睡的时候,又复习了一遍。

规律复习才能真的“学习”

第二天玩耍的时候,再拿出卡片进行巩固练习,五天后、一周后再复习一次......

就这样按照“遗忘曲线”的规律进行复习,没过多久,孩子就可以看见车标,就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了。

可见,遵循大脑记忆的规律,的确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同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将时间切割成小块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还处于发育阶段,专注能力较弱,而且越小的孩子,专注的时间越短。

2岁的孩子最长只能保持7分钟,4岁时达到12分钟,10岁时才达到20分钟。

由此可见,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完成作业,不是他在故意作对,而是的确办不到啊。

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发明的“番茄工作法”,提出将工作时间切割成以30分钟为单位的小块。每次集中精力工作二十五分钟,休息五分钟,这种工作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25分钟“番茄钟”

这种将整段时间分割成若干切片的时间管理方法,也非常适合用于孩子完成作业的时候。

同事的女儿刚上小学的时候,她曾跟我们抱怨女儿做作业非常拖拉,而且出错率特别高。“她在书房就呆不住,一会要吃水果,一会要上厕所,经常要磨蹭到晚上10点钟之后才能写完。”

后来,同事大胆地把工作上的“番茄工作法”用到了孩子做作业上面,每次只做20分钟作业,休息5分钟,4个循环之后,就可以放松25分钟。

按照这个方法,孩子感觉坚持20分钟并不难做到,做作业的主动性提高了许多,大部分时候8点钟就可以完成作业了。

著名的“帕金森定律”告诉我们,“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

时间安排得越宽裕,就越容易被浪费。相反,时间越短,注意力越集中,学习效果越好。

3.设定阶段性的小目标

列宁说:“要向大的目标走去,就得从小的目标开始。”

前段时间看到个小视频,一位父亲给只考了7分的儿子放了一车的烟花庆祝。

这个男孩之前一直考0分,父亲为了激励他,说只要下次不考0分,就给放烟花。

正是因为父亲设定的是一个容易达成的小目标,孩子才会有努力的动力。

目前,这个男孩已经开始了主动学习和自我激励,最近一次考试已经考到了57分。

“小目标——小成就——小自信——主动学习”,良性循环一旦建立起来,成就感就会驱动孩子主动学习,并乐享其中。

4.鼓励孩子做个小老师

根据美国国家训练实验研究室证实,不同的学习方式产生的平均学习效率是不同的,这就是著名的“金字塔”理论。

处在这个金字塔底部,也就是学习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就是——教给别人,这种方式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前段有个四岁英语教师的视频走红网络,这位“老师”是个叫“言言”的小男孩。

他目前已经可以拼写近2000个英文单词,平时还读一些国外的科普类杂志,他现在读的英文课本已经达到国内初中生的水平。

正是录制教学视频这种形式,促使“言言”把英语学得更好更精。

其实,孩子在给别人讲授的时候,就是把已学的知识进行了一次深加工,只有自己琢磨透了,才能给别人讲出来,讲明白。

这种知识“输出”的过程,比单纯“听讲”的“输入”的效果要好得多。

同时“言言妈妈”提到,录制教学视频,还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可见,鼓励孩子当个小老师,不仅能够把知识学的透彻扎实,还能提高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简直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讲故事让学习更生动


曾国藩曾说,“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勿揠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他们身上都有着天才的潜质!

父母要做的就是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适时引导,不断鼓励,长期坚持,相信每个孩子都会迎来属于自己的“花期”!


今日话题:

最适合你孩子的记忆方法是什么?

你的孩子有什么独特的记忆方法?

记忆力差的一定就是"笨孩子"吗?

猜你还想看:

致父母: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孙俪经纪人照片刷屏背后,是千万中国女人的辛酸

孩子越吼越不听话,试试这5招,立马省心多了

90%以上的家长都在牺牲亲子关系进行教育

老板说

每一条评论

都给学堂君一大元奖金呢!

一个分享转发两块!

我加班的宵夜就靠泥萌了

拜托拜托


本文编辑:飞慕课学堂君

欢迎关注飞慕课,我们愿做您的育儿路上的知心人~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