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我是如何做到工作刷剧读书记录学习五不误?

小冒坚持原创的day315 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精力没管好!


2019上半年,我一共阅读了76本书。

坚持原创写了112篇文章,累计有20万字。今年开始从公众号,扩展到头条,简书,豆瓣,人人视频,百家号等在内的8个平台。大部分都得到了不错的反馈,通过原创认证,中过青云计划,第一次有近20万阅读量。

各种小爱好也没放弃,不务正业欢乐地刷了二十多部新剧,还不算热门综艺和口碑电影。

作为一个野生又佛系的业余写作者,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为了不变成只有工作没有生活的“社畜”,我坚持自己的时间管理模式,做到了工作读书刷剧记录和日常学习提升五不误。

虽然时间管理上,通过一定的方法整理日程,可以做到兼顾这些方面。

但更重要的是,我有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精力,将这个状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其实,只是每天坚持思考,坚持原创写作这件事,就很烧脑了。想向村上春树那样,坚持写作几十年,真的是对毅力耐力体力创造力,更是对时间和精力管理能力的终极考验。

我将结合近期读完的《精力管理》,谈谈我是怎么进行自我管理的。



《精力管理》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我非常认同:管理时间重要,但管理精力更重要,所以要学会高效工作,高质量休息,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超过最佳程度,就会变得有害。精力管理也是如此。

同时坚持打卡这么多事,需要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精力补充模式”

因为一方面,如果没了模式所带来的条理性和明确性,我们就会容易受到日常紧急任务的压迫,被瞬间的诱惑,自身不好掌控的意识意志和自律性的局限性所影响,很难长期执行下去。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的模式变得太死板、没有变化,那么最终会导致枯燥、难以投入、缺乏激情和创造力。


以前的我,总是简单地以为,体力上的休息和精神上的休闲,就足以恢复精力了。然而经历了上一段工作经历中,过度加班,回家废柴状无所事事,劳累就抓紧一切时间拼命睡,依然陷入了恶性循环,又疲惫又痛苦又没有希望。

后来我及时调整了工作,重拾爱好,建立了一些工作之外的人生小目标,并为了完成目标开始自我规划以后,才逐渐意识到,就像书中提到的:

恢复精力其实有四大来源: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

(一)体能

体能上,我们需要配合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的饮食,坚持锻炼等方式,提升自己生理上的极限。书中整理出很多可以参考的健康习惯,大家可以按需执行。

我个人一直在坚持的有以下几个小习惯:

关注最基本却最容易忽视的方面:饮食,作息,锻炼,呼吸。

1.坚持规律健康有营养的饮食,我基本上一个月只会外食5-6次。也不会在为了减肥过度节食,三餐间隔里,适量补充低卡高营养的非加工食物,比如坚果,低升糖指数的新鲜果蔬,优质蛋白质。每天至少喝2升水。

2.坚持早睡早起每一天,睡眠保证在8小时左右。我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为了避免周末晚起,就把口语课定在早上。平时把想看的电视剧留在早上。为了追剧,我真的是可以坚持早起很多天每一天。

参考专业睡眠类书籍,学会掌握快速进入深度睡眠的一些技巧。

3.休息时间尽量放空思绪,不要纠结搞不定的公事。我其实很不喜欢,硬要强制别人在休息时间继续大谈特谈工作的人。因为工作时间越长,越不间断,熬夜越久,效率就越低,也更容易出错。

4.按自己的习惯进行锻炼。

锻炼是需要克服身心上的惰性的反人性的一种坚持。所以很多人包括我在内,总是间歇性放弃,就是因为短期内等不到效果凸显,没有正向及时反馈。我也不太想在这件事上,耗费自己太多意志力,所以通勤路上选择一段步行,保证每天快走3-5公里。睡前的空闲时间,偶尔做做Keep推荐的简单易行的运动。

5.情绪起伏不定的时候,至少深呼吸三次。

(二)情感

情感方面对精力的影响,是深远又容易忽视的。

我今年一直在坚持20件事中,最重要也对自己有最大改善的事就是:

不开心的事绝不过夜。睡一晚,第二天不要在忧郁。

因为,太多人因为生气而耗费了大量精力,除了满腔负面情绪,无能为力,于事无补。

而且,更残酷的真相是,我们越是忙碌,越会高看自己,认为自己对他人来说不可或缺,越喜欢给自己加码加压。

书中提到了情商的重要性,就是在于能巧妙管理我们的情感,从而促进积极精力投入的能力。事实上,能为积极情感充电的关键能力是:自信、自制、社交技巧和理解他人,以及耐心、坦诚、信任和快乐等正面情绪。

我们可以通过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来获得上述体验,及时调整情绪,掌控情感。这些心理满足可以源自亲情爱情、人际关系,也可以是休闲娱乐:

比如从事一项有挑战性的身体训练,经营少而精的深度人际关系。

我最深有体会的有以下几点:

1.一个人的大部分注意力应该集中在自己如何忠于内心价值观,充实生活,不要眼望别人的世界,避免“讨好型人格”,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冯唐在《奇葩大会》上总结得特别精辟,解决纠结两句话就够了:

关你屁事,关我屁事。

2.具备必要的共情能力。工作生活中,要能设身处地。

比如对待同事,如果还没有听完别人的意见就打断他人、仓促作出判断,你又怎么能保证判断的公正性呢?

如果因为有所分歧,就要怒怼别人,乱发脾气,又如何能推进工作?

因为我被这样对待过,所以更清楚那种憋屈的感受;我不会这样做,更是因为,我明白我会懊悔自己的发火冲动造成的过失,心理负担也不会比受害者少。

3.书中特别提到,窝在沙发上看电视不属于这个范畴,这一类被动式休闲,不仅消磨时间,而且没正向反馈的活动反而可能放大焦虑。

但对于热爱追剧的我,还是秉持“与其无所不知,不如无所不思”的理念,坚持输出高质量剧评和感悟,用一些其他方式,将追剧这类不务正业的被动短期刺激活动,转化为有所收获的主动式休闲。

人,总还要保留一些不思进取,只为喜欢的单纯爱好。


(三)思维

从思维上补充精力,指要学会通过一些特定行为,清空思维、切换思维。

比如工作压力很大的时候,我们虽然身体下班,但是大脑很可能还在疯狂运转。这个时候强制自己放空是不现实的,不如选择用美好的事物来重新填满。

可以通过投入在自己的爱好中,迅速获得“心流”体验,沉浸在能让自己彻底放松的世界。像我,就是运动,记录,阅读,刷剧或者冥想。


有些时候,单纯只是体力上的休息,也难以改善头脑阻塞宕机的不适感。

这就是书中提到的,精力的过度使用和使用不足都会削弱精力储备。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前者的危害,但是殊不知不正确的休息,也会进一步消耗精力。

真正的休息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换个思路和方向来使用精力。

比起一根弦绷到底,一张一弛的节奏比单线化的不断持续效果更好。比如健身中的间歇性训练,工作强调劳逸结合,都是体现。

现代人时间太有限,想做的事太多,哪一件都难以取舍。所以如果对所有事都采用简单的串联式工作模式——即一次只专注做一件事,做完进行下一件,真的太奢侈了。而且一旦中间遇到障碍,又不能快速解决,调整不好自己心态,钻牛角尖死磕到底,就容易造成一事无成。

像我会视情况而定。如果对专注力要求很高的事,比如工作和学习;我会采取悬置式的工作模式。一段时间内,一种事的状态已经饱和,我会选择做一些截然不同的事,切换思维方式,来获得放松。

只要保证时间节点选取得当,重新启动上一份任务的成本不会很高。不做太多无用功。

我平时,写到一半突然词穷的时候;可以去干点体力活。其实大脑仍旧在后台运转,经过适当缓冲后,过一会儿重启,突然就会柳暗花明,茅塞顿开了。

比如学英语太累了,就学点韩语调剂一下。短暂放松后,在回到原来的主线学习上。

读艰辛的书,也是这样;我会在一周以内,难易搭配着看好几本书。最难的书作为重点,每天消化一部分,觉得累了就换一本易读轻松的书。


如果对于休闲式的放松活动,我会采取多线程同时处理的模式。比如刷剧时,辅助做做运动,或者翻翻书籍,做做家务。大脑和身体同时都在运作.

不太重要的几件事情,如果最多一件事是需要多一些注意力,就可以放在一起做。

时间就是这样被延长至双倍甚至三倍的。

(四)意志


从意志上补充精力,可以理解为我们要树立短期和长期人生目标。人唯有找到生存的理由,才能承受任何境遇。

一个简单而让人羞愧的事实是,我们觉得太忙,没有时间去思考人生的意义。所以我们总会感觉到时光飞逝但好像什么也没留下,大多数时候都在跟着感觉走。我们承担应负的责任,却很少问自己是否可以做得更多。

每天盲目地忙碌不已,但其实,战术上的努力弥补不了战略上的偷懒。

我之所以能坚持以上繁忙打卡日程这么久,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内心的迫切感,和忠于内心的喜爱。

因为对未来世界的竞争的焦虑,还带着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不可替代性的迷惘,再加上来自优秀同龄人的peer pressure的无情碾压,我其实有很重的心理负担。

但我选择在没有明确方向和目标之前,先去跟随自己心之所向,做一些正确的努力。虽然没有即时反馈和成果,虽然也不知道这些改变和努力能否换来前途和希望,但从长远看,行动起来总没错,至少把我自己从负面情绪中拯救出来。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即刻行动。



除了以上四大补充精力的主要方面,书里还列举各种实例来说明大家容易忽视的细节和容易陷入的误区:

1.不要轻易给自己设限:

不要还没开始,就觉得这么多事,我做不到,我坚持不了。我们要学会突破惯常极限,精力的上限,和体能一样,也是可以锻炼的。

每一次对于突破极限的尝试,都应该附以充分完备的休息计划,让自己从高强度的工作中快速休息过来。


2.不要急于求成。

学会用渐进的方式。可以每次关注一个重大的改变方向,并为转变过程的每一步都制定出可实现可量化的目标。要学会复盘和总结。

我今年开始除了年度总结还在进行月度复盘,后期生活更丰富,我会考虑将周期缩短。

完成的每个小目标,都会培养自信会让你更有毅力去寻求更具有挑战性的改变。半年前的我,绝对没想过自己可以离10万+这么近。所以现在每天都更新得很勤快很快乐。


3.建立仪式习惯。

形成固定节律的行为,对于精力的消耗更小。给重要的事情安排固定的周期和时间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决策成本,也可以帮助我们节约精力。

现在的我每天读书,写文章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固定模式,和每天想刷剧一样自然而然。

所以我从今年开始,参与到了“一年培养起26个好习惯”的活动中——每两周坚持一个好的改变,不管有多微不足道,但是一定要排除万难完成。两周后很有可能就成为习惯之一。


4.实事求是面对自己,不要自欺欺人,别轻易自我感动。

作秀式地列出许多目标,为了打卡而打卡,特别容易陷入一个自我满足的误区——虽然花了大量时间做了许多事,也很骄傲,但实际上毫无提高,没有改变。

更有可能,买完书报完班列完计划,就算完成了。

与其这样,真的还不如踏踏实实只做好一件事。



综上,精力管理没有那么高深和遥不可及,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刻意学习,锻炼提高。起点也不艰难,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从无数日常小事入手去改变。

所以同样地,精力管理就是一件普通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好,也能够做好的事,绝不是天大的了不起的事。

生活方式没有统一标准,所以精力管理方式也因人而异。大家应该把握住大的方向,不断寻找积累最适合自己的精力管理的方式方法。

最重要的是,就从此刻起,不要只在原地挣扎期待改变,学着轻松调动四种精力源,驾驭劳逸结合的生命脉动节奏,其实没那么难。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