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华语电影该有的改编水准

有“台湾社会手术刀”之称的大师杨德昌有一部电影,叫做《一一》。

其中,有一句台词,是这样的“电影的发明使我们的人生延长了三倍,因为我们在里面获得了至少两倍不同的人生经验”。

这就是电影的魅力所在,尤其是那些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更会带给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中国骄傲”三部曲终章篇《中国机长》便是这样的电影。

《中国机长》的上映会让人想到2016年的《萨利机长》,对比在所难免。

二者同样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同样都是人类航空史上的奇迹,同样都是凭借机长和机组人员的临危不乱让数百人生还。

只是两次险情,中国机长要比萨利机长难得多。

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飞机起飞后90秒,速度是370公里/小时,高度975米,突遇鸟群,导致两侧发动机失灵。

经历了208秒的生死垂危,由于处于低空,返航无望,机长做出决定,迫降哈德逊河,救了全机人的命。

但是萨利机长他们太幸运了,因为他们遇到了宽阔的哈德逊河,正巧当时河面没有多少船只。

川航8633,起飞后升空到9800米高空,速度是830公里/小时,零下40度,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驾驶舱处于释压(压强差变化)状态。

副驾驶身体的一半悬挂在机外,第二机长被困在驾驶舱外,他们都面临着人体机能的极限考验。

而且川藏线是全世界公认的最难飞的路线,就算是老司机也不敢轻易尝试,真正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飞机只有降到3000米以下的高度才能较为正常的呼吸,然而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

雪山、冰川、雷雨、冰雹、乱流,随便哪一个都可以造成机毁人亡,现实的环境根本不允许飞机下降高度。

九死一生的时刻,刘传建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川藏线的经验和从业30年的技术,在30多分钟后成功迫降。

安全后,工作人员对刘传建的操作进行模拟机和电脑还原,实验了十次皆失败,可见8633确为奇迹。

但是两部改编电影在表现手法上大相径庭。

《萨利机长》更多是突出从误解到理解的人性转变,着重点在于人;《中国机长》则是强调危险的过程,落脚点是事件。

《中国机长》对原型故事的还原度比较高,电影最刺激的部分当属遇到险情后。

对惊险的展现和遭遇危机的节奏都能很好的调动观众紧张的情绪,彷佛置身于电影之中,机长与区调沟通的内容,基本复刻了成都区调与8633的录音。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的一架空客A319飞机,执行从重庆飞往拉萨的3U8633航班任务。

机上搭载119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飞机从重庆江北机场起飞前往拉萨贡嘎机场。

升至万米高空后,风挡玻璃内层(飞机的风挡玻璃一般有三层)裂了,这是极其危险的信号,代表着飞机承受力会下降,还会引发其他问题。

刚与地面说完要返航回成都的消息后,8633便失联,自动驾驶全部失灵,一切都得靠自己来解决。

当时飞机的时速达到了830公里,这就意味着风挡玻璃飞出去后,他们正面对着220米/秒的强风。

这个风速有多强?17级的台风,速度是60米/秒,又是万米高空,几十秒内人就会缺氧。

联系不到8633,地面的所有人一刻也不敢怠慢,净空、让路、调整航线,空管局、气象局,塔台、消防、警察、医护、安保迅速出动。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8633成功脱难,至于如何脱难,还是将悬念留在电影中去解答。

一部灾难片,如果只是叙述灾难的惊险无疑是浅薄的,搭配人性的多样,才具有厚重感。

《中国机长》刻画了人性群像,在遇险前、遇险后都有不同的嘴脸出来。

遇险前。

头等舱的墨镜男代表了大多数对某些专业和工作有些固执的偏见与误解的人。

他们认为学IT的,工作是贴膜;学建筑工程的,工作是搬砖;学市场营销的,工作是摆地摊……

以此类推,当空姐的,自然是高空服务员,所以他才会说出“一个端茶倒水的,哪来这么大自信”之类的话。

遇险后。

驾驶舱释压冲破了驾驶门导致后舱乘客区瞬间遭受强大气流的冲击,还没来得及系上安全带的乘务员一下子都被冲倒。

周雅文(李沁饰演)由于在推餐车,躲避不及腰与其相撞,加上之前本来就有腰伤,昏迷在走道上。

其他乘务员都在忙着安抚乘客和告知他们自救方法,没有看到已经昏迷的周雅文,旁别的乘客更是无人搭理。

乘客胡子男由于随时会死亡致使心态失衡,推着餐车试图冲破一切到驾驶舱去质问机长为何如此业余让他遭受此难。

至于其他人,在危急时刻,能做的只是大吼大叫,怨天尤人,散播消极情绪和破坏秩序。

乘务组又是怎么做的?

面对刁难,他们都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即使很气,也会保持微笑;

在遇险后,不与乘客一样乱了阵脚,而是紧急告知并帮助他们戴氧气罩、系安全带以及做好防撞准备工作。

如果他们仅仅是服务员,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这次的空中险情可能会是另一个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不要拿自己的爱好和别人的饭碗去比,就像乘务长毕男(袁泉饰演)所说:

“从飞行员到乘务员,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受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能保证大家的安全,这也是我们这些人为什么在这架飞机上的意义。”

可是他们都是可恶之人吗?

影片为他们实现了反转。

胡子男、墨镜男最后都在获救后因自己的鲁莽和偏见向他们伤害的机组人员道歉,周雅文在周围乘客和乘务员的呼叫下苏醒,生命得以保全。

这也是《中国机长》值得称道的改编,不去轻易给一个人下定义,以脸谱化的行为让演员充当某种角色作用。

他们本质并不坏,因为每一张面容都饱含生的渴望和美丽,每一个生命都享有人的权利和尊尚。

当面临死亡时,绝大多数人都是自私的,这是人之常情,我们不应该站在情景外去肆意下定论。

就像《萨利机长》里听证会进行人为模拟迫降时,不论试多少次都能成功降落到拉瓜迪亚机场,但是一旦加入人性因素便以失败告终。

虽然现在的电影市场被流量和IP搞得乌烟瘴气,但是只要是好作品,观众照样会去买单,前提是你得有心和态度。

《萨利机长》只做了一段模拟机,《中国机长》斥资近3000万制作了1:1的空客A319模拟机,有驾驶室、机腹、机尾三部分,之前世界影史上没有这样做过。

跟组群演也是精挑细选的,他们每天都要坐在轰鸣、抖动、翻转的模拟机舱里面训练。

特效方面,请来了为《星球大战》系列、《美国队长》《雷神3》制作特效的好莱坞团队。

正如《大学》所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了这份心才会有好评。

这样的中国好故事,对于编剧来说是喜也是难。

因为真实事件改编必然会有艺术渲染,不可能完全还原,否则跟纪录片没有什么区别,显得片面。

当然,也不能强行煽情,加入尴尬的口号,喊着不知所云的假大空,这样就浪费了现实题材。

《中国机长》是国庆三大主旋律之一的献礼片,但不代表主旋律就要一味的吹或无底线的黑。

只要内容质量是好的,不管它是红是黑,贴上什么标签,都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视而不见。

内地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并不说明华语电影就已经达到了世界前列的水平。

别被数据遮住双眼,坐井观天不可怕,可怕的是笃信天空真的只有井口那么大。

华语电影想要百花齐放,就要推出更多水准之上的类型片,即由不同题材或技巧形成的不同的影片形态。

所幸,物极必反,自《富春山居图》开启烂片时代以来,观众们用脚投出了华语电影的良币驱逐劣币。

烂片我们不缺,好片我们同样不少,但我们更乐于看到像《中国机长》这种水准之上的类型片大爆。

因为这对于国内市场来说,是一个好的现象,有人探索,有人支持,华语电影便会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同时,《中国机长》的出现也是件值得自豪的事儿。

不是因为电影里有多大牌的明星,也不是因为电影的投资多么巨大,而是它代表着中国不再只是人口与领土方面的大国。

70年前的1949年,开国大典,因为飞机数量有限,空军必须飞完一圈折返后再飞几圈。

如今,中国的民航无差别地飞往世界各地,出事率世界最低,我们还可以无顾虑的在电影院看着英雄机长刘传建的故事。

这其中有着70年的大国崛起的艰难历程,有着几代人的大国梦的舍生忘死。

和平的年代我们更需要像先辈们那样的英雄,但同时我们也不需要这样的英雄,正如刘传建他们说的:“民航不需要英雄,我们要的是安全。”

我们敬佩英雄辈出的年代,可当一个时代不再需要英雄为榜样时,不就是一个国家最好的样子。

现在的中国,这盛世,就是她该有的样子。

推荐阅读

周杰伦不该被神化

群租吃人游戏,前两分钟男主就被爆头

真实事件改编,死了37人的杀人密码至今未破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