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奶还是不能停!伊利、蒙牛19业绩复盘


往期链接:乳业看今朝,蒙牛不牛,伊利更风流

疫情期间,中国驻美大使馆邀请网红教授张文宏问答,当问到现在针对新冠疫情,最好的药物是什么?张教授回答除了不要外出瞎溜达之外,就是要多吃鸡蛋,多喝牛奶,增强抵抗力。看来非常时期,牛奶堪比特效药呢!

一、我国乳制品消费概况

根据中国财经报道,目前,我国乳制品人均消费量大约是世界平均的三分之一,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成为乳制品消费最大的潜在市场。国内乳制品企业也由此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从整体来看,我国乳制品行业基本处于成熟阶段,2012-2018年,我国乳制品销量变化趋势大体同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呈波动态势。2018年,我国乳制品销量为2681.47万吨,较上年同期下降7.7%。2019年上半年,我国乳制品销量为1295.04万吨。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对标美日国家,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但是如果考虑到我国的城乡差异,按照中国的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进行拆分,中国的乳制品在一二线城市已经接近上述两个国家了,因此,未来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提升将主要由农村地区贡献,而一线城市乳制品更多的是产品升级。

中国的乳制品消费结构与美国、亚洲&中东地区的结构相差比较大,中国的乳制品消费主要以液态奶和奶粉为主,干酪消费量非常少。这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从饮食习惯上来说,中国企业肯定更了解中国人的胃,那么作为我国最大的两家乳制品龙头企业伊利和蒙牛表现如何?接下来让后我们来看一下。

二、两家公司基本面对比

1、公司业绩

2019年伊利营业收入902.23亿元,蒙牛营业收入790.3亿元,两家乳制品巨头营收总和接近1700亿元,两家企业合并市占率妥妥地超过了50%。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伊利的营收和净利润一直是领先于蒙牛,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其实在2011年之前,蒙牛的营业收入要高于伊利的,但是在2011年之后,伊利的营业收入高于蒙牛的,并且在最近几年,领先的距离还在不断地拉大。

从下图可以看出,从2011年开始,伊利的市占率就开始反超蒙牛了。

2、三费情况

乳制品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市场营销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蒙牛和伊利都十分重视市场营销工作,从2014年起两家企业每年投入市场营销的费用超过百亿元,2019年两家企业的市场营销费用超过400百亿元。

由于营收总量不一样,从销售费用率上来看,伊利还是比蒙牛低的。

伊利和蒙牛不断投入的广告营销费用,也让两家企业在广告投放厂商排名中的名次持续上升。

同时,中国的娱乐产业发展迅速,综艺类节目很受年轻人的喜爱。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对产品的关注,伊利和蒙牛纷纷选择冠名赞助部分综艺类节目。针对不同类型的综艺观众,伊利和蒙牛会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以及产品潜在目标消费者,有选择性的进行冠名。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还是伊利更懂现代年轻人的口味。

从财务费用率上来看,两家公司都是逐年下降的态势,控制得都很好。2019年伊利股份财务费用率稍有上升。

3、盈利水平对比

从净资产收益率上来看,伊利比蒙牛要高出近一倍,盈利能力强了不止一点点啊。

从毛利率上看,虽然两家企业差距不是很大,近几年都在百分之三十五左右,但是净利率上,2019年伊利仍然高出蒙牛2.3个百分点。但是可以看出近几年差距在不断缩小。

两家企业为什么在毛利率接近的情况下,净利率会相差如此之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两者的销售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蒙牛采用的是“大商制”经销模式。大商制的优势是初期渠道扩张快、管理成本低,但随着大经销商的壮大,其对蒙牛的议价能力也在变强。近年来,由于渠道激励不足,蒙牛对渠道的控制力减弱,使得公司投入的促销费用对营收的拉动偏小。

而伊利采用多级分销模式,在全国建立几个大区,每个大区有分销商、经销商和零售商。伊利深度参与销售网络运作,安排大量的营销人员进行销售网络的开发、终端维护、陈列和促销等工作,对渠道的掌控力更强。

(2)蒙牛的原材料价格高于伊利

由于伊利前期深耕上游原奶基地的建设,而蒙牛早期对奶重视不足,使得蒙牛的原奶成本高于伊利,且更容易受到原奶价格波动的影响。对于乳制品企业来说,得奶源者得天下,这也是蒙牛近年来一直加强自有奶源建设、并通过收购加强对上游奶源控制的原因。

(3)伊利在毛利率较高的奶粉和冰淇淋等领域做得更大。

伊利早在2007年就开始布局奶粉业务,2012年奶粉收入已经突破40亿元,而蒙牛布局奶粉业务晚于伊利,2016年并购雅士利后又面临诸多困难。蒙牛冰淇淋产品营收2014年起降至30亿以下,而伊利冷饮产品近年来高速增长,2018年营收已突破80亿元,占营收比重超过10%。

(4)并购标的的亏损和政府补贴少也是蒙牛净利率落后于伊利的一部分原因。

4、偿债情况对比

2019年伊利股份的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目前两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差不多。

5、运营能力对比

从总资产周转率上来看,伊利常年来要比蒙牛高出一大截。

从存货周转天数来看,蒙牛的存货周转天数比伊利的少,这主要还是跟两者的销售商模式有关系,蒙牛采用的是大商制,存货卖给大经销商就算周转出去了,而伊利是深度经销。

再看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伊利的周转天数比蒙牛低了很多,这意味着伊利的收现能力比蒙牛更强。伊利的销售回款能力以及对客户的控制力应该是显著高于蒙牛的,财务上更加健康。

6、现金流情况对比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两家公司的现金流情况都很不错。

7、股息率对比

伊利最近几年的股息率还是不错的,都高于同期银行的存款利率。相对比之下,蒙牛就显得“抠门”多了。

8、重要股东买卖

去年伊利股份高管一直在持续买入。

9、估值对比

目前两家公司估值都在中位线上。

三、小结

从财务数据上来看,目前伊利股份明显比蒙牛集团更具体有优势。

具体指标上:在营收规模和盈利水平指标上,伊利近年来的表现优于蒙牛,尤其是净资产收益率特别突出。

但在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财务费用率指标上蒙牛胜过伊利。

但是在中国乳业市场上,从来就没有“长胜将军”。想想昔日的乳制品老大“光明乳业”,现在早就被远远地甩在后面。再看伊利和蒙牛二十年来的竞争历史,也是一个不断超越和被超越你追我赶的过程。所以说蒙牛再一次赶超伊利,在未来也并不是没有可能的。谁更具有前瞻性,谁能抓住未来,谁就会在市场上具备更多的先发优势占领市场。

2019年《中国乳制品行业现阶段发展趋势报告》中指出,从目前来看,我国乳制品消费的产品类型、市场区域、消费观念、销售渠道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第一、从消费现状看,高端化、低温化产品需求旺盛。

2017 年下半年至 2018 上半年,我国低温奶销量同比增长 5.9%;低温酸奶市场增长也很快,平均增速也在 10% 左右。同时,消费向品质化、高端化升级,如羊奶粉、有机奶粉被广为接受。再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特医食品”)等特殊配方奶粉市场潜力巨大,国内外主要乳企都在推进特医食品市场拓展步伐。

第二、低线市场增长快、品牌观念增强。

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液态类乳品零售额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同类产品零售额增速,农村地区消费者也开始注重品牌消费。

第三、低线城市消费能力较强、市场竞争趋烈。

三四线城市消费能力提高,但由于乳制品消费习惯形成中,对奶粉认知度偏低,国外品牌具有质量安全“先发”优势,更具消费偏好。国产奶粉也将面临国外品牌渠道下沉所带来以提升集中度为核心的“大吃小、强吃弱”残酷市场竞争挑战。

第四、电商渠道乳制品销售增长迅猛。

从2017 年开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消费国,跨境电商销售数据分析显示,购买奶粉人数最多。但是,由此也带来电商渠道产品假冒伪劣问题层出不尽,跨境电商成了许多不法分子及不良商家走私假冒洋奶粉的集散地,尤其是雅培、美赞臣、雀巢等国外知名品牌奶粉,频繁被“假冒”。

中国市场的未来是年轻人的市场,新一代80-10后都是喝着牛奶长大的一代人,与在物质贫乏年代中长大的60,70后不同,乳制品消费习惯他们从小就已经养成了。那么未来哪家公司更能够迎合这部分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和喜好,谁就能占领他们的心,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投资理财##巴菲特# ##疫情##股票##财经头条#

特别提醒:本文为投资逻辑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巴菲特读书会

价值投资理念、知识经验学习与交流平台,投资风险教育平台。

发现价值,践行价值。书会长期开展独立投研活动,定期发布原创研究报告,组织线下分享活动。

“行稳致远”,秉持“专业、谨慎、诚信”的精神,努力与会员和客户共同实现长期价值稳步成长。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