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简史(四)

文章在公众号和头条号同时发布;

文章精简后制成的短视频和其他各类视频在西瓜、抖音和哔哩哔哩发布。








路易十五在七年战争(1756-1763年)中战败,其孙路易十六又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投入过大,当时法国国债总量高达20亿法郎,还要给退役老兵提供福利。美国独立战争前,都是用退役可以获得土地吸引人参军的。



路易十六和玛丽·安托瓦内特皇后的奢华生活,让老百姓更心里不平衡,政府债务高,只能出台更不合理的税务制度,王室、贵族们和天主教教会的日子不受影响,平民阶级就怨声载道了。



国王不但没有治国才能,反而昏庸无能,穷奢极糜,难怪他成为法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被斩首的国王,他造成的人祸,让法兰西王国的通货膨胀日益恶化,法兰西国内最大的地主——罗马天主教会教廷对谷物开征什一税,更是雪上加霜。



而国运走下坡的封建王朝,除了人祸,又碰到很多天灾。在1785年,发生旱灾;三年后的1788年春又大旱;1788年7月13日,周长达40毫米的冰雹连续敲打着农田,造成大量土地收成全无。同年冬天,法国处于严寒状态。



面包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从正常情况下的一个4磅面包8苏到的12苏,患病人数和死亡率上涨,大规模的饥荒和普遍的营养不良。饥荒甚至蔓延到欧洲的多个地区,而且政府缺乏足够的运力致使食品无法运往灾区。



面对财政困难,国王路易十六在1789年5月召集了三个庄园的总管,向他的政府提出解决方案。由于陷入僵局,三个等级的代表组成了国民议会,参加者有教士(第一等级)、贵族(第二等级)和市民、农民、资产阶级和农奴(第三等级),作为三个等级的代表,故名为“三级会议”,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



这三个等级,第一和第二都是金字塔顶端,不足30万的人口,占据了法兰西大量的土地,拥有特权,却不需缴税,或只是交一点点,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第三等级是社会底层,超过2000万的人口,在重税下艰难度日。



社会阶层固化,分配严重不均。而且启蒙运动已兴起,位于底层的第三阶级人口中的大部分人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能接收整个欧洲最顶尖的哲学家们的思想。卢梭的那句:“人们生来就是自由的,并且拥有平等的权利。”觉醒意识一旦被点燃,就很难被扑灭。





由于担心国王会镇压新成立的国民议会,叛乱分子于1789年7月14日攻占了巴士底狱,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这一天后来成为了法国的国庆日。



这事件迅速传遍了法兰西,七月,各地的人们开始积极响应,革命之火被点燃。饱受欺压的农民们闯进了贵族的豪宅,毁掉封建地契,地方主教们的住宅被抢掠一空。各地建立了自己的国民自卫军,地方政府的旧体制就这么倒台了。波旁王朝的统治,实际上在此时已经结束了。



大革命倒逼改革,路易十六也只能妥协。1789年8月初,一位年轻的贵族——拉斐特,在国民会议中站出来抨击上层阶级的特殊权利,随后大会提议并通过了废除封建特权、消灭农奴体制和免除一切阶级的税收。整个法兰西自上而下的阶级特权皆要被废除,路易十六也只能无奈地表示赞同。



1789年8月27日,通过《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确立了男子的基本权利。《宣言》申明“人的自然权利不受时效限制”,人的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的权利”,这句话就是卢梭说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是他说的。



根据宣言规定,公民开始享有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任意逮捕被宣布为非法。宣言呼吁摧毁贵族特权,宣布所有人的自由和平等权利,以及根据才能而不是出身获得公职。



欧洲经历了黑死病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基督教产生怀疑,加上法兰西天主教教会常年对民众的剥削,量变引起质变,大革命启动后,国民议会才会开始通过一连串反对天主教的严格法律,教会的诸多财产被充公,教会本来是法兰西最大的地主,而且对民众有着征税权力。



大革命就是反阶级的革命,有人带头闹事,越闹越大,更多胆小观望者也逐渐加入。新资产阶级也趁势聚集力量谋取更多的权力和权利,一场大洗牌开始,资产阶级是新贵,是新的财富阶级,他们也想打破世袭贵族们把持的上流社会。而对于底层人民来说,苛捐杂税加上天灾人祸,快活不下去了,有人出头废除封建制度,底层人民也可以受益,自然大力支持。



法国王室、贵族和教会神职人员所在的第一和第二等级,不足30万的人口,在太平的时候还可以安享富贵,大革命开始后,对上第三等级超过2000万人口,性命都受威胁,只能点头废除封建君主制。



1791年6月,感觉不妙的路易十六带着王后潜逃,却在逃亡德国的路上,在接近边境的瓦朗纳斯被俘,押送回国,这也激怒了革命领导者们。难怪后面把国王给当众斩首了,再也不怕他逃了。



1791年9月,国民制宪会议迫使国王路易十六接受宪法,从而将法兰西的绝对君主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



原先第三等级的民众们是开心了,地位获得了提升,法兰西的王室和贵族们可开心不起来,纷纷逃往其他欧洲国家,教会人员也急剧减少,大难临头纷纷赶忙各自飞啊!



可法国这么一革命,可把周围的邻居给急坏了,大家都是封建君主制,你法兰西王室被人这么一通革命,其余欧洲国家的国王们也都担心自己国家的国民们开始效仿,废除封建君主制会动摇他们的根本利益。



美国1776年的独立宣言,已经让欧洲众多国家的人们开始向往,法兰西国王的倒台,说明旧秩序已经开始瓦解,欧洲各大国家的王室也感受到了压力,于是纷纷出手想把法兰西的星星之火给掐灭。



奥地利国王列奥波特二世,是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的兄长,法兰西王室的命运和他有着更深的个人利害关系。于是,他劝服了普鲁士的国王威廉二世,于1791年八月同他一起公布了庇尔尼茨宣言。



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两位君王都认为,法兰西恢复君主体制和秩序是关系着欧洲所有君王的共同利益,为此,他们两国不惜发兵攻打法国,给法国革命的领导人施加压力。



法国革命的领导人决定奋起反抗,更有人觉得应该马上宣布法国为共和国家,法国人头上戴着象征自由的红色帽子,高唱自由的新赞歌《马赛曲》,《马赛曲》也是那个时候成为了法国的国歌。



可惜的是,奥地利和普鲁士的联军领军者威胁巴黎的革命者,让他们把王位归还给路易十六,如果任何王室成员受到伤害,就要毁掉巴黎,这起了很大的反作用,等于火上浇了一把油。



1792年9月22日,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刚刚满一周年,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压力,直接让法国人民怒了,巴黎就有近2000名保皇党人被残杀,国王被囚禁。路易十六的亲戚们一帮忙,激得法国人干脆就推翻了君主立宪制,创建了共和国,此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国成为了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共和国。



把国王关了起来,国家也变成了共和国了,各派革命势力也赶紧瓜分胜利果实,法国又进入了另一种混乱,直到出现了一个人——拿破仑,才止住了各派的纷争。



代表了大工商业资产阶级吉伦特派先上台执政,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处死,没多久,英国、荷兰、西班牙、撒丁、奥地利和普鲁士就联合起来,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法国大革命开始面临严重的危机。



1793年6月,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代表法国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派,雅各宾派掌握了政权,法国大革命达到了高潮。



12月,年轻的少校拿破仑受到了雅各宾派的赏识,被破格升为准将,此时拿破仑只有24岁,开启了他后来军事专制的篇章。



有关他的内容,法国简史内的介绍完全不够,他是如何在年轻时就迅速在法国国内崛起,又如何成为了欧洲的主人。



很多人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都比较模糊,其实分清主要派系后就会简单很多,我特地做了一张图来说明:





如上图所示,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先后掌权,最后拿破仑被民众们当成救星,众人拥戴的他一举拿下法国大革命的果实,雾月政变后,拿破仑成立了“执政府”,先是在1799年做了第一执政,又改成终身制。觉得还不过瘾,遂于1804年建立法兰西帝国,灭了老牌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也就是德意志第一帝国,他坐上法兰西第一帝国国王宝座时,年仅35岁。



对于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不同派系的历史学家们也有点争议,一派认为“雾月政变”的那一刻为结束,之后拿破仑开启军事独裁已不算大革命阶段;而我还是比较认同把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覆灭,作为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他也是革命者中的一员,只是他的各项综合才能过强,使之能享受到了胜利果实,并建立了属于他的帝国,这是其他改革派做不到的。



拿破仑1804年开始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1814年退位,随后被流放至厄尔巴岛,此时法国大革命算彻底结束了。1815年,拿破仑建立白日王朝后,再度败于滑铁卢之战,后又被流放,1821年去世,享年52岁。



期间,拿破仑发动的各项战争,导致了大约有一百万法国人的死亡,他也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军神,他颁布的《拿破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



虽然拿破仑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的12年后,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自己加冕称帝,很多人以为法国大革命辛苦破除的封建制又回了头,可是他在位期间,对外率军打败了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五次反法联盟,打赢五十余场大型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其实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换做其他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改革派,谁能有此等能力,就像雅各宾派的罗伯斯庇尔,他难道又不独裁专制吗?如果不是拿破仑,法国大革命早就断送在外部集合的反法势力手中了,他们可以轻松地迎回波旁王朝流亡在外的后裔,法兰西不是又回头成为了封建君主制吗?



因此,我认为拿破仑的出现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他使法国大革命取得了一些永久性的成果,比如封建特权的废除,他自己不是出生于贵族,哪怕称帝,也没让旧时特权(贵族和教会)势力重新抬头。他称帝15年不到,法兰西的经济和社会革新是巨大的,他也积极贯彻了1789年《人权宣言》中的诸多平权意识,并把之完善进法兰西的法律体系中,进一步保护了民众们的个人权益。



虽然他是军事专政的中央集权,却让法兰西民族主义意识得到加强,毕竟在他的带领下,法兰西一国横扫了大部分欧洲,还灭了神圣罗马帝国,这都让法兰西人觉得骄傲非凡。同时,也让整个欧洲的民主主义,因为法国大革命而明显地促进了,给整个欧洲打了一个样,其他国家才有信心有样学样。



如果没有他,封建特权再掌权,资本主义也不会那么快地成为国家势力的掌权者,人们才会认为可以凭借自己的双手,获得比血缘传承的特权阶级更多的财富,不认命才使更多人有动力奋斗,社会阶级的向上通道被法国大革命给彻底打通了,社会经济才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拿破仑失势后,1814年的维也纳会议主张恢复旧秩序,被砍头的路易十六的儿子路易十七在1795年已去世,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于1815年回国登基,成为了波旁王朝复辟后的第一位国王。



声名狼藉的波旁王朝在1830年在七月革命中被推翻,路易十八的弟弟查理十世下台,七月王朝开始,政权落入了大资产阶级手中,法国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1830年时,工业革命已经在法国兴起,接着工人起义、共和运动、民主运动此起彼伏,法国国内并没有太平许久。那一年,法国军队征服了阿尔及利亚,在非洲建立了自1798年拿破仑入侵埃及失败以来的第一个殖民地。



到了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了。



拿破仑权力滔天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的兄弟们都被他封了王,大哥曾经被封为那不勒斯国王,后来又被封为西班牙国王,四弟被封为荷兰国王,另外一个弟弟被封为威斯特伐利亚国王。拿破仑虽然在法国倒台了,他兄弟们在海外的势力并没有完全消散,也都虎视眈眈地寻找着机会。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后,大资产阶级掌权,中小资产阶级也分了杯羹,农民阶级在1789年大革命初期的改革中获益最多,开始了小农个体所有制,而工业革命兴起后,工人阶级却是获利最少的,于是心里不平衡开始了起义。



1848年6月,巴黎工人举行起义,遭到了残酷地镇压。这让远在荷兰的拿破仑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看到了机会,他爹就是被拿破仑封为荷兰国王的路易一世,拿破仑的四弟。



路易和拿破仑一世还有一层关系,拿破仑的第一位皇后约瑟芬,与拿破仑未有生育,但她在与拿破仑结婚前已有两个小孩,其中一个女儿就是路易的生母,就是说拿破仑的继女成为了自己的弟媳妇,按照这层关系来说,路易也等于是拿破仑一世的继外孙。



同年12月,路易利用法兰西农民和工人们对他伯伯拿破仑的崇拜之情,顺利地当上了总统,这年早些时间颁布的男性普选制可帮了他大忙了,他伯伯当年的威信都成了他拉票的背书。



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拿破仑(拿破仑一世)当初就是不满足于做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府的第一执政,而加冕称帝开启法兰西第一帝国,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做了总统也不满足,做总统当然没有做皇帝来得爽喽。



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他调动7万多军队,占领巴黎,解散立法议会,逮捕一切反对他的议员,派军队占领巴黎各要地和议会大厦,断绝巴黎与各省的联络。



1852年的11月20日至21日,路易·拿破仑(后来他称帝后把姓氏中的波拿巴拿掉了)在法国全国就是否恢复帝制这一问题举行全民表决,投票的人中有97%(存疑,我觉得害怕多过支持)的人都表示支持,于是他称帝,为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他也成为了法国历史上第一位民选产生的总统和最后一位君主。他扩大了法国在海外的干预,特别是在克里米亚、墨西哥和意大利,导致了萨瓦公爵领地和尼斯郡的吞并,尼斯当时是撒丁王国的一部分。



1870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的堂兄霍亨索伦亲王利奥波德有意登上西班牙王位,拿破仑三世不想腹背受敌,要求利奥波德打消念头。威廉一世见局势紧张,便公开表示,不再支持堂兄为王。



而时任普鲁士王国首相的俾斯麦却看见了机会,为了激怒拿破仑,修改了威廉一世本来委婉的电报的措辞,令法国舆论哗然,普法战争因此爆发。



1866年,他刚打赢了普奥战争,1870年又打赢了普法战争,年底南德四邦加入了德意志联邦,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任德意志帝国宰相兼普鲁士首相。



1870年9月初,拿破仑三世在普法战争中的溃败,色当会战后,拿破仑三世被俘后签订了投降书,消息传回巴黎,引起了9月4日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帝制,法兰西第二帝国维持了18年后又回到了共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了



初期,由资产阶级共和派与保王派联合组成国防政府,大部分的法国人及占大多数的国民议会倾向实行君主立宪制,因而出现两派王位继承者——正统派和奥尔良派。



巴黎人民从1871年初起就呼吁建立公社,继续抗战。第一国际巴黎支部的左派领导人与工人联合起来,成立了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1871年3月18日,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在人民支持下夺取政权。



3月18日-5月28日,巴黎工人阶级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1871.3.18~1871.5.28)。



1871年1月28日,国防政府与德意志帝国签订停战协定。2月,选出由保王党人占绝大多数的国民议会,L.A.梯也尔被选为政府首脑,后任总统。他与德国正式签订了《法兰克福条约》,并联合德国镇压了巴黎公社起义。



《法兰克福条约》明确了两国边界。法国割让阿尔萨斯省的大部分与洛林省属下的摩泽尔省予德国,并赔款10亿美元,虽然赔得多,至少让德军从法国撤走了。



但是法兰西国内主要的两派势力并没有放弃内斗,国民议会最终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1875年宪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共和制,在1876年众议院选举和1879年1月参议院选举中,共和派取得稳定多数,在人民群众支持下,甘必大迫使麦克·马洪辞职,共和派F.P.J.格雷维当选总统,终于确立共和派的共和国,君主立宪制主张派还是失败了。



自17世纪初以来,法国拥有各种形式的殖民地,到1875年,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征服已经完成,大约825000名阿尔及利亚人因此被杀。还越过了撒哈拉和富饶的苏丹,远至大西洋和刚果河,在突尼斯及摩洛哥建立了保护国。



第三共和国又在拿破仑三世的基础上,在亚洲的法属印度扩张了殖民地,还得到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包括马达加斯加岛在内的部分岛屿。到1914年,法国已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殖民帝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也在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制度下,对国内做了不少建树:修建新的公路、运河和铁路,拓展港口,改善荒地,新建公共工厂,成立了专业的农业部,提供财政补贴鼓励主要产品如鼓舞、酒和丝的生产,农民被允许组建供销合作社,成立助农的互助信贷银行,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创建了关税制度,建立了公立学校,实施义务初等教育……这种种已看到了三权分立和资本主义的雏形。



1870年普法战争后,法国经济有所发展。1900年至1913年,垄断组织相继出现,银行资本的集中尤为突出,成为仅次于英国的资本输出国。1870-1914年间,法国的全国农业产生差不多增长了一倍,而工厂机器的数量增加了两倍。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寿命可比第一共和国长多了,第一共和国只有12年,第三共和国却延续了70年,直到1940年,可是在第三共和国未结束时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我们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的王储费迪南大公被刺身亡,从而牵一发动全身。



可是各国之间如果关系都很好,也不会仅仅因为一个人的死亡就闹到世界大战的地步,欧洲各国之间的仇恨早已累积,只是欠缺一个借口,一战之前,欧洲几国之间的局部战役也从来没有消停过,几十年内都要打好几次。



普法战争后,俾斯麦抢了法国的一块土地,德国和法国成为了死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于是法国和俄国结成了同盟。



而德国又和奥匈帝国、意大利结成了防御同盟,英国和俄国之间也有协议,就连英国和法国这对世仇,都因为摩洛哥和埃及问题,而短暂缓和了关系,签了英法协议。



萨拉热窝是奥匈帝国下面的一个镇,刺杀费迪南大公的人是说南斯拉夫语的,并非奥匈帝国对外说的塞尔维亚人,刺客其实是波斯尼亚人,只是因为当时奥匈帝国的外交大臣贝希托尔德伯爵认为,这事情能利用一下,让奥地利有理由对塞尔维亚动手,塞尔维亚一直在煽动奥匈境内的南斯拉夫人,看他们不爽很久了。



于是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一天开始,局势越来越乱,这天也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端。



俄国帮塞尔维亚,德国拥护奥匈帝国,法国之前是俄国的同盟国,德国于是就问法国是否帮俄国,法国拒绝表态中立,德国在1914年8月3日,对法国宣战。



比利时因为地理位置上,成为了德国入侵法国的阻碍,也被德国入侵,在法国之后,第二天德国宣布对比利时宣战,同一天,英国宣布对德宣战。而意大利却在表面上是德国的同盟国,私下和法国有合作协议。



其实说到底,各国都各怀鬼胎,有的是为了领土争端,有的是为了“民族荣誉”,有些像德国一样,是为了实现他们的军国主义野心,各国都埋着炸药,一点着就连锁反应了。



一战时,法国北部的一小部分被占领,但法国及其盟友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代价战胜了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协约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美国、意大利等)获得胜利,历时四年四个月不到的一战就此结束。欧洲各国因为战争向美国借款超过100亿美元,美国成为了大赢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140万法国士兵死亡,占法国人口的4%。从1912年到1915年,27%到30%的法国应征士兵被杀。



1919年签订的《凡尔赛合约》,使法国拿回了被德国在普法战争中夺去的土地,还获得了对叙利亚、喀麦隆和多哥各一部分的所有权,海外殖民进一步扩展了,包括法国本土在内,法国主权下的土地总面积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几乎达到13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8.6%。



战后,克列蒙梭政府和“国民联盟”右派内阁的反动政策引起广大人民的愤慨和反抗。1919年4月,法国水兵在黑海起义。1920年5月,全国铁路员工大罢工。社会党内部不断分化。1920年12月,左派力量成立了法国共产党。



战争使法国损失了很多劳动力,战后物价飞涨,还要偿还战争债务和利息,重建破坏的城市设施,贸易恢复缓慢,各国超量发行纸币,民不聊生。法国于1930年底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趁机抬头。



1936年,由共产党、社会党、激进社会党等党派团体组成人民阵线。1937年2月,布鲁姆宣布“暂停”实施人民阵线纲领。1938年,由于激进社会党退出,人民阵线瓦解。此后,达拉第政府对内执行反动政策,对外依靠英国,推行纵恿德国侵略的绥靖政策,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此时的法国,也从一战前的340亿法郎债务,变成了战后的2380亿法郎,资本主义已经空前地扩张了。而与之对应的,社会主义也在此时迅速发展。应用科学因为战争更是加快了发明的步伐。



1929年从美国华尔街大跌开始的“大萧条”,使各国产生了经济危机,恐慌席卷欧洲,在混乱的年代中,一部分人向往民主,还有一部分人如德国纳粹独裁主义抬头,还有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法西斯主义和反法西斯主义走上了不同的道路。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在德意志第三帝国上台成为总理。



1919年的《凡尔赛合约》只是成为了20年的停战协议,各国之间的仇恨并未消减,而希特勒的野心更是藏不住。



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强大的兵力,在大批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年,法国被纳粹德国和意大利入侵和占领。法国首都被分为北部的德国占领区、东南部的意大利占领区和南部的新成立的独裁政权法国,由戴高乐领导的流亡政府自由法国在伦敦成立。



在1940年7月10日,当国会通过把权力移交给贝当后,虽然当中有80个议员投反对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结束。



从1942年到1944年,大约16万法国公民,包括大约7.5万犹太人,被驱逐到德国的死亡集中营和非死亡集中营。



1943年9月,科西嘉岛是第一个从轴心国解放出来的法国本土。1944年6月6日,盟军入侵诺曼底,8月入侵普罗旺斯。第二年,盟军和法国抵抗运动战胜了轴心国。



1945年9月3日,历时了六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二战后,一些人要求恢复第三共和国。议会在1946年成立,并起草了新宪法。新宪法在该年12月实行,法兰西第四共和国也正式成立。



虽然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成立了,解决了外患,内忧并没有停止,历史出奇地相似,就像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倒台后,法国内部各方势力开始争夺,二战后也一样,各派政治党派角逐着法国大权。



通过新宪法,确立两院议会制,并对共和国总统的权力作了严格的限制,1946年11月,夏尔·戴高乐被议会选举为临时政府总理,组成新的临时政府。





戴高乐可是重要的参与者,他是一战的英雄,二战时又做了流亡政府的总统。1958年,阿尔及尔暴动,国民议会被迫授予戴高乐将军全权。就连新宪法,都是议会委托他制定的。



1958年9月,全民举行公投,虚弱和不稳定的第四共和国让位于第五共和国,公决通过新宪法,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现在的法国仍是第五共和国。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



在冷战背景下,戴高乐对西方和东方集团奉行“民族独立”政策。为此,他退出了北约的军事统一指挥,同时仍留在北约联盟本身,启动了一项核发展计划。1960年,法国在撒哈拉大沙漠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并使法国成为第四个核大国。



在1968年一系列全球性抗议之后,1968年5月的起义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在法国,保守的道德理想(宗教、爱国主义、尊重权威)转向更自由的道德理想(世俗主义、个人主义、性革命),这被认为是一个分水岭。尽管这次起义是一次政治失败,因为戴高乐主义政党比以前更加强大,但它等于宣布了法国人民和戴高乐之间的分裂,不久后他就辞职了。



在后戴高乐时代,法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但面临着几次导致高失业率和公共债务增加的经济危机。



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法国一直站在超国家欧盟发展的前沿,特别是在1992年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创建了欧盟),1999年建立了欧元区,2007年签署了《里斯本条约》。法国也逐渐,后完全地重新加入了北约,并参与了大多数北约发起的战争。



自19世纪以来,法国接收了许多移民。这些人大多是来自欧洲天主教国家的男性外籍工人,他们通常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回国。20世纪70年代,法国面临经济危机,允许新移民(主要来自马格里布)与家人一起永久定居法国,并获得法国公民身份。它导致成千上万的穆斯林(尤其是在大城市)生活在补贴的公共住房中,并遭受极高的失业率。与此同时,法国放弃了对移民的同化,在那里他们被期望坚持法国的传统价值观和文化规范。他们被鼓励保留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只需要融入。



自1995年巴黎地铁和RER爆炸事件以来,法国不时地成为伊斯兰组织的袭击目标,尤其是2015年1月的《查理周刊》袭击事件,该事件引发了法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公众集会,聚集了440万人。



2015年11月的巴黎袭击事件,导致130人死亡,这是二战以来法国领土上最致命的袭击事件,也是自2004年马德里火车爆炸事件以来,欧盟最致命的袭击事件。



2011年至2015年间,法国遏制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尚马尔行动”杀死了1000多名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士兵。



经历了冷战,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了世界老大,北约盟友如英国和法国,坚定地跟着美国打了各种战争,已无力作出爱好和平的表率了,只能盲从。



历史不会因为一个王朝或党派而停止前进,但所有痕迹都会或多或少地留到未来的历史中,回溯历史,实乃十分有趣之事!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