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增长亏损扩大,生鲜电商两巨头差异化发展谋盈利


文|AI财经社 杨俏

编辑|杨洁

11月15日,叮咚买菜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前三季度公司总收入为146.38亿元,亏损56.21亿元。

在几天前,每日优鲜也刚刚发布了三季度财报。根据财报,每日优鲜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了55.47亿元的营收,净亏损30.18亿元。

这两家前后脚在美上市的生鲜电商,又先后交出了2021年第三季度的成绩单。相较之下,两者的营收差距仍然较大。在第三季度,从营收和GMV上来看,叮咚买菜的规模已经是每日优鲜的3倍左右。

但是,这两家头部前置仓生鲜电商平台,仍旧均在面临着高额亏损,距离盈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它们的战略重点也出现了差异。

亏损扩大、“烧钱”换来营收增长

今年6月份,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在同一天递交了招股书,争夺赴美上市“生鲜电商第一股”的称号。最终,还是每日优鲜抢先在叮咚买菜之前,于今年6月25日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前置仓电商模式真正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每日优鲜上市即破发,发行价13美元,上市首日收盘价9.66美元,下跌25.69%,市值仅为22.74亿美元。叮咚买菜更是因此直接大幅减少了募资配额。6月29日,叮咚买菜正式登陆纽交所,发行价23.5美元,上市首日收涨0.85%,报23.52美元,总市值为55.56亿美元。

但两者的股价现在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每日优鲜股价继续下行,截至11月16日收盘,股价已跌至4.29美元,市值为10.10亿美元。而叮咚买菜股价有所回升,11月16日收盘价为26.30美元,市值为62.08亿美元。

根据最新财报,两者之间在营收上的差距也愈发拉大。

根据财报,叮咚买菜在今年第三季度营收为61.89亿元,同比增长111%;GMV为70.2亿元。而每日优鲜第三季度营收为21.22亿元,同比增长47.2%;GMV为25.73亿元。这也意味着,在这一季度,叮咚买菜的营收规模达到每日优鲜的3倍左右。

但是,尽管它们的营收保持增长,但也仍在持续亏损。在2021年前三季度,叮咚买菜的营收分别为38.02亿元、46.46亿元和61.89亿元,净亏损则分别达到了13.85亿元、19.37亿元及20.11亿元,亏损额不断加大。在今年前三季度,叮咚买菜的亏损已超过50亿元;而在2020年,公司的全年净亏损是32亿元。

在第三季度,每日优鲜则亏损了8.87亿元。前三季度,每日优鲜净亏损超过30亿元。

两家生鲜电商的营收增长,是靠运营成本大量增加,“烧钱”换来的。其中,尤其是销售和营销费用不断增长。在运营开支方面,叮咚买菜第三季度总运营成本支出为82.083亿元,同比增长117.3%。每日优鲜第三季度的运营开支为12.314亿元,同比增长69.13%。

为了收获更多的用户,两家生鲜电商都在营销方面下功夫。在社交媒体、电梯广告等线下、线上传播渠道中,都随处可见它们的广告。

在第三季度,叮咚买菜的销售和市场营销费用也大大超过了每日优鲜。根据财报,该项费用为4.28亿元,比2020年同期的1.4亿元增长了206.8%。叮咚买菜表示,这“主要是为了获得新客户而在销售与市场营销费用上的支出增加”。

每日优鲜的营销费用在第三季度上涨至2.56亿元,在去年同期,这一数据是在1.7亿元左右。每日优鲜解释称,这是为了“获取新客户和保留现有客户而产生的费用”。

在营销方面的支出也为它们带来了交易总额的增长。叮咚买菜第三季度的交易总额为70.19亿元,同比增长107.7%。而每日优鲜第三季度的总交易额达到了25.73亿元,同比增长41%。

未来的不同道路

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采用的都是前置仓模式,属于重资产模式,这也意味着它们需要支出高额的履约成本费用,其中包括仓储成本、人工成本、外包骑手等物流配送成本。前置仓布置的越多,意味着这些费用成本则会愈高。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叮咚买菜已经拥有了1375个前置仓。其履约费用为23.08亿元,同比增长120.8%,,环比增长36.3%,占到了公司同期总经营成本及开支的近三成。

但相较之下,每日优鲜正通过减少前置仓数量、降低履约费用来控制成本。在第三季度,每日优鲜的履约费用为6.3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96亿元,同比增长61%;环比增长17.9%。

两家头部生鲜电商平台,也走上了一家注重“产品”,一家更注重“平台运营”的模式。

今年8月下旬开始,叮咚买菜调整了自己的战略打法,表示要从“规模优先,兼顾效率”,调整为“效率优先,兼顾规模”。

上市以来,叮咚买菜一直强调“商品力”方面,叮咚买菜也表示,未来仍会将其作为自己核心竞争力。除了在供应链前端加强直采比例之外,叮咚买菜开始加大了自有加工厂数量,并推出了自有品牌。目前根据财报,其自有品牌数已经达到了GMV总量的5.8%,预计未来有望持续提升至30%。

也就是说,叮咚买菜依然会加重自己的重资产模式,将更多的收入来源押注在“产品”上。

而每日优鲜则提出了“(A+B)*N”的战略,形成了前置仓模式、智慧菜场、零售云的新业务版图,从自营生鲜电商转型至数字化平台。

每日优鲜也在特意弱化自己的前置仓,降低对重资产的布局。其前置仓数量从高峰期的1500个已经缩减至今年第二季度末的625个,并在第三季度财报中未提及该数据。

但每日优鲜发展的智慧菜场和零售云的业务还处于早期。据了解,其智慧菜场已经有52家菜场在运营,而零售云业务已签约了11家客户。

目前,市场上,阿里、美团等互联网巨头也在加入生鲜大战当中,也给仍旧采取“烧钱扩张”策略的生鲜电商们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不过无论如何,对于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来说,提升毛利、解决亏损,仍是它们眼下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