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很久题主的描述,也不确定是否看懂。“带圆心的一群圆圈”,题主的意思是说,三体舰队通过尘埃云时形成的尾迹,在地球观察者看来,应该是像从一个圆锥底部看顶部,看到一圈圈“涟漪”荡开来的感觉吗?
我对天文学并不在行,所以对三体舰队通过尘埃云时到底应该呈现什么形状并不清楚。不过我的理解,书中描写成是“刷子”,比较符合一般人的想象和理解。在科幻小说里,这也不是一个需要较真的问题吧。毕竟三体舰队是呈现刷子形状还是涟漪形状还是别的什么形状,对于书里的故事毫无影响。
当然,如果非要较一较真,我个人认为“刷子”形状也不是没有道理。
因为某种不明确的原因,在我们所知的宇宙范围内,星体大多呈现球体形状,而星系大多是扁平的。比如银河系看起来就是一个扁平的螺旋圆盘。我们所在的太阳系也是,八大行星以及小行星带,还有各种小星体,基本上都围绕太阳在一个平面上旋转。所以,太阳系也像一个大盘子,或者说大碟、大钹。中间的太阳体积最大,就像锣钹中间鼓起来的地方。
这样一来,星系与星系之间、星体与星体之间,直线观察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平面观察的感觉。宇宙中各星系距离遥远,互相看上去就是一个个分不清大小的点而已,《三体》中的宇宙社会学和黑暗森林法则就是建立在这个“相距遥远”的前提之上的。本来看天上的星星,就只是一个个点,再加上这一个个点连起来的“图像”也基本在一个平面上。一支太空舰队从一个星系出发到另外一个星系去,看起来也就是一个点出发到另一个点去,期间经过什么尘埃云之类的,也一样看起来是扁平的平面。既然没有“立体”的效果,又何来从圆锥体低端观察顶端那种立体角度的“涟漪”图像?最符合人们想象的,自然是一条条线,就像前面答主说的,类似飞机尾迹的那种感觉。
不过,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想一想,真要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在一个平面上,并且如题主所言是一条直线的位置的话,那么直接观察到的图像应该是一个个点,而不是一条条线。书中写成是“刷子”一般的一条条线,我想因为有两个原因。其一,如前面答主说的,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是在运动的,观察角度会变化,那自然看到的就不会是完全正面的“点”,稍微侧一下就能看到线了。其二,作为正规的天文观测站,对观测到的图像进行一下计算处理,从不同角度加以呈现,以弥补单一视角的不足,总是可以办到的吧?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