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殡仪馆工作了10年的火化师告诉我:火葬场有很多亲人放弃的骨灰,放在那里布满灰尘,殡仪馆不敢随意处置,十分头疼!
同村的老刘是一名退休的火化师,曾在县城的殡仪馆工作了10年,据说他焚烧的遗体不下7000具,什么样的逝者都见过,对殡仪馆的方方面面也了如指掌。
有一次我们几个年轻人跟老刘坐在一起喝酒聊天,出于好奇,几个人开始向老刘打听火葬场的事情,问他火化时会不会发生什么恐怖的事情。
老刘笑着摇了摇头,之后开始跟我们讲述火化的过程,可当我们听完之后,突然看着桌子上的烤肉一阵作呕,除了老刘自己,其他几个人再也吃不下了。
1、遗体是如何被火化成骨灰的
俗话说死者为大,人死之后要让其走得风风光光,所以在丧葬风俗中,每一个环节都讲究体面、庄重,治丧过程十分严谨。
逝者遗体被送至殡仪馆后,入殓师要对其进行整治,对遗体进行清洁、消毒、化妆等,他们要让逝者走得安详、体面,这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逝者家属的安慰。
整治好遗体后,入殓师会为其穿好寿衣,并转移至灵堂,以供亲属吊唁、瞻仰,整个气氛讲究肃穆、庄重,众人会怀着沉重的心情与逝者告别。
当然了,以上描述的是城市地区的治丧过程,在农村地区通常在老家治丧,敲锣打鼓、鞭炮齐鸣。直到出殡当天才将遗体送往殡仪馆进行火化,火化完成就将骨灰带回老家安葬。
火化遗体时,火化师会先让至亲做一个简单的告别,看逝者最后一面,之后便将遗体推至火化室,一般不允许家属跟随,也不让家属观看火化过程。
一方面是担心火化炉的高温会对亲属构成危险,另一方面则是担心家属因伤心过度而干扰火化。尤其是在过去火化技术不够先进的情况下,殡仪馆更加不允许亲属观看火化,因为火化师可能会对遗体做出一些“不体面”的操作。
过去的殡仪馆大多使用的都是老式火化机,火化时需要对遗体进行一些“破坏”操作:火化工在将遗体推进火化炉之前,会使用特制的工具将腹部划破,并刺穿脏器,以免遗体在高温下受热膨胀而发生爆炸。
不仅如此,为了提高火化效率,在焚烧过程中,火化师还会使用钩耙之类的工具,对遗体进行翻动,这可以节约焚烧时间和助燃燃料,提高火化效率。
不过在今天,大部分殡仪馆已经采用高档的绿色火化机,火化过程不仅文明而且高效。火化师只需要根据遗体的大小和胖瘦提前设置好参数,火化机就可以自动完成焚烧。
期间不需要火化师进行任何“破坏”遗体的操作,也不允许翻动遗体,而且整个火化过程只需要45分钟就能完成。一些殡仪馆甚至会提供观看火化服务,允许部分家属在旁边的观察室观看火化。
无论哪种火化方式,火化完成后出炉的都只是一堆骨渣,遗体所有水分和有机物全都蒸发和氧化了,而且骨骼也变得疏松易碎,用手都可以将其捏碎。
刚出炉的骨灰并非粉末状,而是大块的骨渣,为了能装进骨灰盒,火化师会使用木锤之类的工具将骨渣敲碎。如果亲属想要粉末状骨灰的话,还需要工作人员对骨渣进行碾磨。
火化炉内最高温度可达900℃~1100℃,金银都可以融化掉,遗体在如此高温的焚烧下,最后剩下的就是一堆无机盐,主要成分是钙磷酸盐,是制作肥料的原材料。
因此有人会认为殡仪馆会将那些无人认领的骨灰,直接倒在附近的树林里或者花园中。但这纯属谣言,没有任何依据,殡仪馆不会做出这种不尊重逝者的做法。
2、有哪些被放弃的骨灰
一般来说,没有人会放弃亲人的骨灰,但不得不说,全国大部分殡仪馆都有很多无主骨灰盒,就是那些无人认领的骨灰。
据不完全统计,各大城市无人认领的骨灰盒数量在2000个左右,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殡仪馆里无人认领的骨灰盒甚至会超过3000个。
央视新闻曾报道过太原龙山殡仪馆无主骨灰的数量,在馆内16000个骨灰盒总数中,无人认领的骨灰盒数量长期占比10%以上。其中存放时间最长的骨灰竟然长达38年之久。
这些无主骨灰的主要来源有两种,一种是无主遗体焚烧后的骨灰,一种则是亲属“遗忘”的骨灰。
无主遗体主要来自一些流浪汉死后的遗体,公安机关收敛这些流浪汉的遗体后,会想方设法联系其家人,或者以公示的方式通知家属。
如果发出公示三个月之后,还没人认领这些流浪汉的遗体,那么公安机关会按照规定将遗体交给当地的殡仪馆进行火化,骨灰则寄存在殡仪馆内。
而那些被亲属“遗忘”的骨灰,情况就要复杂得多。有些是因为逝者亲属不在本地,祭拜的机会很少,时间一长就会对骨灰疏于照看。
有些则是因为寄存骨灰的是逝者的远亲或者隔代亲,关系比较远,感情没那么强,那么这些后辈可能就会“遗忘”这些骨灰。
殡仪馆存放骨灰属于有偿服务,寄存骨灰时通常会跟家属签署一份协议,标注寄存骨灰的时间并一次性缴清费用。但如果协议到期超过半年之后,没人续交费用的话,那么殡仪馆就有权对这些骨灰进行处置。
换句话说,就是寄存在殡仪馆骨灰是需要缴费的,到期后无人续费且联系不上寄存人的话,就可以将其列为无人认领的骨灰,也就是亲人放弃的骨灰。
3、殡仪馆如何处置无主骨灰
殡仪馆寄存骨灰的骨灰架是有限的,每年都会有很多新增的骨灰需要寄存,而无人认领的骨灰也会越来越多。
长此以往,殡仪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照料这些无人缴费的骨灰盒,这对殡仪馆来说无疑会增加运营成本。
没有哪家殡仪馆愿意做提供这种无偿服务,那么殡仪馆会如何处理这些被亲人放弃的骨灰呢?
首先,殡仪馆会想方设法联系寄存骨灰之人或者逝者的亲属,如果联系不上骨灰的亲人,那么就会在相关平台进行公示。
如果过了公示期依旧找不到骨灰的亲人或者承办人,那么殡仪馆会将骨灰盒从骨灰架中转移到一个临时存放点。
殡仪馆寄存骨灰的骨灰架通常是比较高大上的,这是为了体现对逝者的尊重,也方便亲人祭拜。但如果寄存骨灰欠费而且长期联系不上逝者亲人,那么殡仪馆就会将骨灰从骨灰架中转移到别处,将骨灰架的空格留给其他客户。
其次,有些骨灰长时间无人认领,临时存点都放不下时,殡仪馆会根据具体情况,从中选择一些时间太过久远,而且几乎不可能联系上逝者亲属的骨灰盒,进行集中处置。
比如有些骨灰盒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寄存的,寄存人的相关信息已经缺失,公示之后也无人认领,还有一些是无主遗体焚烧之后的骨灰。
对于这些骨灰,殡仪馆会采用深埋、海葬或者树葬等方式,将这些逝者体面的送走,让其得到安宁。不过大部分骨灰,还是会暂时存放在临时存放点。
因为当前我国还没有出台处置无主骨灰的相关法律法规,这让殡仪馆也十分头疼。如果殡仪馆随意处置,将来有一天逝者亲属突然出现,那么很可能要面临纠纷。
4、结束语
尘归尘,土归土!遗体火化后只剩下一堆不足3公斤的骨灰,这跟出生时的体重相当,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虽然大部分亲人都不会主动放弃逝者的骨灰,但由于各种原因,全国各地的殡仪馆都会有一些亲人“遗忘”的骨灰。
殡仪馆在处置这些骨灰时是非常慎重的,会对部分进行深埋、树葬或者海葬,让逝者得以安宁,绝对不会将这些无主骨灰随意扔掉!
关于这个话题,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