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心凌会被中年大叔喜爱?

2回答·1930阅读

开门见山直接说:

开门见山直接说:

为什么40岁的王心凌唱着将近20年前的《爱你》,

让一部分八零后的中年男人高喊甜过初恋,

甚至要买股票加投票呢?

为什么钢铁直男们一提到女神级别的华人女星,

有关之琳、陈慧琳、林志玲,

后有蔡依林、杨丞琳,王心凌,

最近几年只能想到贾玲呢?

第一个原因是不是带“ling”就行?

经济要素:

文艺圈审美换汤又换药,

你以为今天我们要讲娱乐圈嘛,

其实背后的决定性因素呢,还是经济,

也正是因为这个因素啊,

最后一代甜心教主王心凌之后,

港台地区再无现象级的天王天后偶像。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

港台地区和新加坡、韩国一起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

也催生出了繁荣的文化产业啊,

当年是个什么局面:

香港电影,从武侠片到警匪片,

从喜剧片到文艺片,

有李小龙、成龙、狄龙、尊龙,各种龙,

20世纪的最后二三十年的香港啊,

是世界第二大电影产地,

号称是东方好莱坞啊;

台湾电视剧大行其道,

昨夜星辰、星星知我心、天龙八部、包青天

还有新白娘子传奇,

港台歌坛更是能人辈出啊,

香港地区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

再加上四大天王;

台湾地区邓丽君、李宗盛、张雨生、张惠妹,

随便拎出一个来,那都是天王天后教父教母吧。

然而除了港台地区,

内地其他地方当时又是什么情况?

改革开放初期的我们的娱乐市场几乎一片空白。

1982年李连杰主演,

内地和香港地区合拍的电影少林寺一上映,

都被深深震撼了。

内地老百姓震撼的是什么呀,

原来电影还能拍成这样,

武打效果、娱乐效果得劲儿啊,

而香港地区资本震撼的是什么呀,

这市场也太赚钱了,

成本200万港币,电影票一张一毛钱人民币,

这票房1.6亿!

而且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

一个长达将近20年的产业结构,

就形成了资本、技术、明星体系,

是港台地区的搬砖的,当配角的,

十多亿人的巨大市场呢,是内地大。

风水轮流转:

风水轮流转:

娱乐产业港台地区的是老师,

大陆那是学生,

学生时不时被老师鄙视一下挺正常的,

毕竟当时内娱产业确实落后。

当时间到了世纪之交,发生了几件事,

一呢是1999年,

远在杭州的湖畔花园和北京的中关村,

阿里和度娘相继成立,

和企鹅形成移动互联网的BAT三足鼎立格局。

二呢,同样在1999年,

因为担心数字音乐将会取代传统唱片,

香港唱片业辉煌的缔造者宝丽金公司,

突然开始清仓甩卖自家唱片了,

原价35块钱一张的CD啊,五块钱,全场五元,

一律五元,通通五元儿。

香港宝丽金就被卖身环球唱片,

从此和大家说再见。

第三件事是2001年,

咱们中国正式加入了WTO,

经济即将进入腾飞阶段。

这三件事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关联,

但共振在一起,

却悄悄地改变了整个中国娱乐行业的走向。

1999年红极一时的黎明啊在演唱会上宣布,

说我要退出歌坛,

至此,代表香港地区乐坛巅峰的四大天王时代,

正式结束。

港台退场:

港台退场:

香港的落寞退场,

给了台湾地区娱乐产业冲顶的机会,

台湾歌手任贤齐一首心太软,

琼瑶阿姨一部还珠格格让格格火遍了全亚洲,

2001年流星花园让F4成为了亚洲之光,

同时还冒出了一个歌词唱不清楚,

长相一般般酷爱装腔爱耍双截棍的男歌手,

刘畊宏的好朋友周杰伦,

接着呢,甜心教主王心凌爱你一曲成名,

这是台湾地区娱乐产业神仙打架的黄金年代,

也是港台成熟体系造型的巅峰。

可是如果用历史的后视镜看的话,

当年却更像是港台地区娱乐产业的回光返照。

2004年有三首歌成了传遍内地街头巷尾的大爆款,

2002年的第一场雪,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

随之而来的是华语音乐呢,

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那就是网络歌曲。

新时代新发展:

新时代新发展:

港台地区的歌手就呆在了原地,

这么土的歌为什么还是我输了呢?

来不及解释了,赶紧上车呀,

干嘛看超级女声去呀。

零五年超级女声决赛前夕,

度娘的贴吧访问量突破了历史记录,

这个开创了内娱选秀先河的节目,

最终大概4亿人收看了总决赛的电视直播,

这个数据在选秀节目当中到现在都没有被打破,

李姑娘最终得到了350多万票,

拿下了冠军,

还登上了时代周刊的亚洲版封面。

港台地区相对内地娱乐产业,

长达20多年的一边倒的局势开始扭转,

以煤老板为先驱的第一批内地娱乐资本呢,

开始逆袭港台,

2002年我们的GDP只占全球经济总量的4.4%,

而到了2021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8%,

随着咱们中国经济的腾飞,

内娱也开始逐步取代了港台地区,

战胜了华人娱乐产业的C位,

光是综艺节目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好声音,

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中国有嘻哈,乘风破浪,

那是眼花缭乱,动不动大明星、大制作、大头。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优爱腾和背后的BAT齐上阵,

比内地领先20年的港台综艺惊呆在了原地,

你们才是大手笔啊,我们只是小确幸啊。

咱们再说个数据,

2003年内地剧集产量突破万集大关,

当年收视前十里面只有两部剧集是港台地区。

而到了2012年,

内地制作精良的电视剧直接反向输出啊,

步步惊心,甄嬛传首当其冲火爆港台,

港台地区原本几十年积累的,

工业化流水线的娱乐产业,

在内地更大规模的娱乐资本产业虹吸之下,

摧枯拉朽,迅速瓦解。

风水轮流转过去,

李连杰、王菲、吴京这些内地人南下做港漂,

而今天我们粉的像什么彭于晏那邓紫棋啊,

虽然户籍依然在港台,

但他们常年在北上发展,

更准确的身份应该是京漂、沪漂或者是横漂,

随着内地经济娱乐产业的逆袭,

港台地区对于内地的文化优越感,

早就在更年轻一代的九五后和零零后心中,

被磨平了。

而此后港台地区再也浮不起,

华语世界下一代的甜心教主,

也再也浮不出天王级的周杰伦和陈奕迅。

年轻人们只会记住由内娱资本打造出来的,

不再带着天然港台腔的什么大幂幂啊,

王甜甜啊,四字弟弟啊,

或者是迪丽热巴、娜扎,

所以那些初听王心凌还是高三,

现在却已经三高,

曾经还是斜刘海,

再听已是地中海的中年男人们,

到底为什么会边跳爱你边投票,

屏幕面前痴汉笑,

其实他们不过是在缅怀再也回不去的18岁,

和已经一去不复返的港台风时代。

就是看着你情话多说一点,

想我就多看多想多一点点,

让我能看见其实中年男人真的是什么情况呀,

夜宵不敢多吃,怕胖怕痛风;

足球不敢多踢断腿,

到了KTV喝大了之后必唱一首歌,

越过山丘虽然已白了头。


怀念逝去的青春:

怀念逝去的青春,

又看见王心凌了,

还是熟悉的模样,

还是同一首歌曲,

她怎么就没有变,

而我却老了呢?

让我跟着他一起跳舞💃吧!

让我跟着她一起歌唱吧!

歌唱我们逝去的青春;

怀念以前的那个夏天。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