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白云]由于我的家庭成份不好,在1965年冬选择下乡插队,比“老三届”还早了好几年。下乡的生活到底苦不苦?当年的知青生活的怎么样?看看我们插队时的衣食住行就很清楚。衣着简单在知青点的几年,我们过着和当地老百姓一样的生活,有时候比他们还要艰苦。
我们的村庄1974年四月我们来到马范桥大队插队落户就成了知青,我和弟弟被分配到二队当社员,在二队的还有胡明山和粘杰一共四个知青。我们全村一共十五名知青分别在四个生产小队劳动,刚下乡时,由于知青的住房队里还没有建起来,我们当时是分开住的,但是在一起吃饭。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来自城市,年龄不过十六七岁,响应号召来到农村和边疆进行垦荒运动长达十多年,这些人就是知青,在七十年代末,这些知青们都陆续返回城市,重返城市的他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他们关于知青的生活,不过在他们眼中,知青的生活并不是多么美好,大部分以负面居多,因此诞生了八十年代初风靡一时的伤痕文学。
当回忆绘成一幅幅画卷时,我总想把逝去的青春这幅历史画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让今天的人们去感知、去认识知青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这段历史,了解那个年代城市里的知识青年,那些十六、七岁的姑娘和小伙子们,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可以大有作为”的生活。
最近看到网上有很多回忆知青生活的文章,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知青生活 ,我不会写回忆录,只好用在知青点的几个生活小段 ,来回忆那段生活经历。我是1975届张家口市龙烟一中高中毕业生,按当时的政策我只能去下乡当知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