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于浪漫精神的后世作家往往会将晚年的卢梭描述为被放逐于天地之间的唐豪瑟式的传奇形象,这位孤独漫步者就像年老而又忧郁的夜莺,在离群索居的寂静森林中用他残余的生命吟唱出凄美的歌曲。但实际上,卢梭在当时的心境远非如此孤高洒脱,而是几乎完全被愤懑焦躁的情绪所支配。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接下来,我会用系列专栏来分享,18世纪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让·雅克·卢梭的哲学思想。卢梭有一句名言,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他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是卢梭在他的名著《社会契约论》的开篇第一句话,为什么人生而自由,什么又是我们的枷锁呢?
引言:卢梭是18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社会契约论》是政治哲学的经典之作。这部著作探讨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提出了社会契约论的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秩序建立在人们自愿达成的契约基础上。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对于后来的政治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为处在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四位重要思想家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关于自由的看法不尽相同,霍布斯式的自由是绝对权威之下的自由,洛克的自由是强调个人基本权利不受侵犯的自由,孟德斯鸠则把自由分为了哲学和政治的自由,认为自由就是人们感到安全,而卢梭认为自由就是民众服从公意和自己所制定法律,同时,卢梭的自由是平等之下的自由。
在现代主流的进化论观点中,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能主动的去改造自然、能制造工具,这是人的科学发展性,但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味的强调人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人类必将整体自杀毁灭,但这好像和普通人并没有多大关系,因为我们普通人只能随波逐流,可是我们没有人愿意成为被毁灭的对象,可是我们仍然要为新冠病毒买单,为日本核污水买单,社会进步了,什么是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