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早在35年前就驾鹤西游了,而她的闺女也就是我的母亲,也在两年前离开了我们。在那个年代的农村,一个家庭没有男孩子,家里就少了顶梁柱,会被人看不起,即使闺女再多,人们也说“这家里没人”,因为闺女早晚都要嫁人,说到底是人家的人。
作者:刘柏松上周六,妈妈打来电话,让我陪她一起去给姥姥上坟。挂了电话,悲从中来,时光飞逝,姥姥离开我们13年了。这些年里,我对姥姥的思念有增无减,睡梦里时常见她,梦醒后,泪湿枕边。我的姥姥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17岁那年一顶大花轿抬到了姥爷家。在挑开盖头后,姥爷因不满而离家出走了。
忆及我的童年,它似乎被岁月悄悄掩埋,但所有与外婆有关的记忆,依旧在时光长河里闪闪发亮。外婆所讲的红色故事,一路伴我同行,激励我成长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那年夏日傍晚,清凉的微风拂过小院,在一片蛙声和虫鸣中,年幼的我依偎在外婆的臂弯里乘凉,外婆轻轻地用扇子给我扇风。
姥姥走时享年93岁,印象最深的是性格独立的姥姥,尽人世沧桑,临终却没有几根白头发,32颗牙齿,一颗也没有掉,一辈子没有进过医院,个子高高的姥姥,有着三寸小金莲的小脚,正是这双不大的小脚,挑起了生活的重任,在那个岁月艰难的年代,一个人拉扯大了我娘和我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