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的郭女士最近心烦意乱,她的双耳时常嗡嗡作响,到医院进行耳镜检查,却并没有发现耳部器质性病变。在通勤路上、休息或入睡前调高音量听歌、追剧、刷短视频,享受“沉浸式”的体验,这样长期、持续地使用耳机后出现耳鸣,极有可能是噪声性耳聋所致。
可是人们却不知道在相对密闭的空间里,长时间戴耳机处于大于120分贝的环境中,噪音、高分贝的刺激,可能引起神经系统对心血管调节失常,造成内耳缺血、缺氧等,从而导致噪音性耳聋,长时间带着耳机听音乐玩游戏,会对耳鼻喉等造成损害。
人民网科普 对很多人来说,耳机一定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晨跑、挤地铁、追剧、打游戏、办公......只要戴上耳机,就能不受外界打扰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些人甚至连睡觉都要戴上耳机。但是长时间戴耳机真的没问题吗?
“耳机一戴谁都不爱”蓝牙耳机增强了手机的私密性又增加了通话的便捷性它和手机一样成为了很多人离不开的“体外器官”有人说:“戴耳机时间久了耳朵会发炎?”“戴耳机久了可能会失聪?”长期不正确的使用习惯会导致听力的损伤而听力受损是不可逆的如何健康佩戴蓝牙耳机?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耳机成为“打工人”的日常“标配”,上下班路上“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与此同时采耳文化悄然流行,听力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突发性耳聋年轻化、噪声性听力损伤频发,这些现象为大众敲响了护耳警钟。
一边跑步一边戴着耳机听歌调高音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是不少人喜欢的放松方式25岁的小吴就养成了这个习惯近三年更是每天至少要听2小时的音乐音量约60分贝前不久他突然开始感到耳鸣、耳痛遂来长治二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经检查,小吴被诊断为由噪音引起的听力减退。
大河网讯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耳机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无论是在学习工作时隔离外界干扰,还是在通勤路上聆听音乐放松心情,又或是一些需全天佩戴耳机的特殊工作岗位……然而,记者发现,人们在享受耳机便利的同时,却忽视了正确佩戴耳机的重要性,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广西人民医院“爱耳日”大型公益义诊活动现场。王荣臻/摄一个青年在观看爱耳护耳知识展板。王荣臻/摄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实习生 王荣臻)今年3月3日是全国第24个“爱耳日”,也是第11个“世界听力日”。
今天是第26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 受人口老龄化加剧、环境噪声污染以及不良用耳习惯等因素影响,听力损失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通过持续努力,我省在提升群众听力健康、加强听力残疾康复服务和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效、新变化。
小杨是个资深的“耳机党”,每天佩戴耳机超8小时,甚至睡觉都要戴。昨晚,他听着音乐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结果早上醒来,枕头上全是血,吓得他赶紧到重庆仁品耳鼻喉医院检查,医院门诊部副主任汤红莲的一句话更是让他后怕:“还好你定时关音乐了,不然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睡觉还可能致聋。
20多岁的小吴怎么也没想到,只是睡了一觉,起床后耳朵竟然听不到了。连跟家里人对话都十分困难。她甚至在接打电话时,把音量调到最大,但还是难以听清对方的声音。不但如此,耳朵里还充斥着很多杂音。像小吴这样的突然间听力下降,叫做突发性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简称突聋。
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上游新闻记者从中心城区多家医院获悉,目前,因听力损伤到医院就诊的青年人群比例越来越高。医院耳鼻喉科 三成青少年就诊者耳朵处于疲劳状态 “你的听力出现了一定的损失,请注意科学护耳,特别是少戴耳机,远离高噪音场所。
经常佩戴耳机是否会伤害听力?今天(3月12日)19:00-20:00,“上海长宁”APP将与上海市同仁医院“大虹桥·同仁荟健康直播”共同直播“解码听力危机:从耳机依赖到噪音防护”。“大虹桥·同仁荟健康直播”由“大健康智慧公益直播厅”更名而来,是全国首家5G健康公益直播厅。
春节期间,40岁的王田(化名)除了走亲戚、聚餐活动外,大部分时间都“窝”在家里,沉浸在佩戴耳机追剧和玩游戏的世界中,出现头晕耳鸣也没有重视。2月9日一觉醒来,王田突然发现自己的左耳完全听不见了。前往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就诊后,王田最终被确诊为“突发性耳聋”。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11亿年轻人因长时间过度接触高音量声音(包括通过个人音频设备收听音乐),在不知不觉中面临永久性听力损失的风险。其中,以不良的耳机使用习惯,破坏性最广泛。如果在安静的环境中,听不到 20 分贝(dB)甚至更大的声音,就已经出现了听力损失。
如今年轻消费者青睐的降噪耳机,也是各种营销卖点层出不穷。音质细腻、智能降噪、深度隔绝噪音等,常常让消费者忍不住去买单。但是记者调查发现,部分耳机产品最大音量超标、降躁水平不足,严重影响到消费者的听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