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一撇一捺】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乌兰布和沙漠“沙漠土壤化”中试科研基地,易志坚在察看向日葵生长情况。重庆交通大学沙漠土壤化技术团队供图易志坚,这位62岁的教授,去年有70天的时间在坐飞机。
【来源:新华财经】新华财经兰州9月3日电(可达)第七届“甘肃•祁连山论坛”3日在甘肃省兰州市举办。在“转型升级、产业兴省:城乡融合与甘肃特色产业新优势”分论坛上,重庆交通大学原副校长易志坚讲解了“沙漠土壤化”这一沙漠化土地生态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11月28日上午,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顺利实现“锁边合龙”。 中国如何“锁死”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总结下来就靠“三件套”↓一、生物治沙在水资源条件比较好的区域,在沙海中将沙丘推成平地,种植各类防沙抗旱植物,稳沙固沙。是使用最广泛的治沙方式。
2020年8月底,若尔盖“沙变土”试验田里,已经长出了又深又密的草,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在沙子里加入一种粘合剂,将其变成能储水的土壤,再种上农作物,沙漠就变成了“绿洲”——近年来,一项“沙变土”技术,在全国多地试验推广。
近年来中国投入了大量力量改善国内生态环境,特别是对沙漠进行生态治理,前段时间中国治沙又获得了新成就,中国工程师发明了一款治沙神器,它就是多功能立体固沙车,这款吞沙巨兽专门执行防风固沙任务,每天能吞掉40亩沙漠,超高效率令西方眼红,并且全球仅中国一国拥有,那么它是如何做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