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培育授粉熊蜂新华网在中农熊蜂繁育基地,工作人员查看培养皿中的熊蜂(3月1日摄)。在中农熊蜂繁育基地,工作人员在调制营养液(3月1日摄)。在中农熊蜂繁育基地,这是繁育车间内的蜂盒(3月1日摄)。工作人员在中农熊蜂繁育基地蜂王交配室内工作(3月1日摄)。
近日,我国部分温棚内种植的蔬果到了授粉季节,在天津市武清区下伍旗镇的中农熊蜂繁育基地也迎来了生产发货的高峰期。基地由蜂王交配室、模拟冬眠车间、繁育车间等组成,总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目前已实现熊蜂的工厂化标准养殖,设计年最大产能达10万蜂箱。
农历腊月二十七,北方室外温度寒冷,但磐石市明城镇四十多名草莓种植户心里却格外的温暖。这一天,他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为他们免费提供了58箱熊蜂。一大早,高级畜牧师郝京玉、徐凯博士亲自将一箱箱熊蜂送到草莓种植户手中,并现场指导熊蜂授粉技术。
记者 盖有军 植物开花结果,都得靠蜜蜂采花授粉?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西部中心”)熊蜂繁育基地,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出一种“蜂机协同、液体授粉”技术,利用熊蜂采集的高活性授粉,把花粉通过无人机进行喷施。
沧州晚报赵建林正在大棚里查看番茄的长势。本报记者 田真 摄影报道2024年12月24日,位于献县临河乡东镇上村的献县建林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内满眼绿色,1米多高的秧苗上挂满了大小均匀、个头饱满的番茄。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采摘。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王春宝口董建伟)农历腊月二十七,北方室外温度寒冷刺骨,吉林省磐石市明城镇四十多名草莓种植户心里却格外温暖。今天,他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为他们免费提供了58箱熊蜂。
编者按: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传粉昆虫繁殖与授粉应用团队牵头,联合上海索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伦敦皇家霍洛威大学、德国美因茨约翰内斯古腾堡大学等机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
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身体、鼓鼓的屁股、显眼的黄色和黑色的斑纹,看起来非常可爱的熊蜂,是设施农作物最理想的授粉昆虫之一。熊蜂不仅外表和蜜蜂不同,其习性和生理构造也不一样。熊蜂工蜂保留着完整的受精囊,而蜜蜂工蜂的生殖器官已经退化或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