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常导致患者死亡,尤其发热病人及ICU病房中,是造成死亡的直接元凶。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多种多样,能够抑制它们的抗生素不尽相同。因此,只有充分鉴别诊断,才能实现针对性用药,确保迅速、高效地治疗措施,而诊断血流感染的“金标准”就是“血培养”。
血流感染是指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入侵血流所致的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败血症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毒素侵人血流所引起的血液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骤发寒战,高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皮疹,肝脾肿大和精神,神志改变等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引起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阳光讯(少华 记者 郑亚雷)脓毒血症、腰椎感染、肺部感染、四肢不全瘫、高烧12天……63岁的李女士(化名)因病情极度高危,辗转多家医院后仍被拒之门外。绝望之际,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接收了她,贺西京院长、王自立副院长亲自会诊、手术,终于将她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
专家巧施“补心术”16岁少女小刘持续头痛、高烧,竟然把心脏“烧”出了严重问题,这是怎么回事?近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专家团队为这名心脏被细菌“啃噬”的先心病少女巧施“补心术”,让她转危为安。
为积极响应省委组织部、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全面开展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工作,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与海丰县中医院牵手,第二批帮扶工作队于2020年2月1日进驻海丰县中医院,海丰山、海丰水、海丰人,深深的三院海丰情,一起看看他们在革命老区的故事。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隋雪 通讯员 施总颖“周主任,我们来接宝宝出院了!谢谢您,幸好有您的专业和细心,宝宝才能及时治疗康复。”在杭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接待室,可可(化名)终于出院了,妈妈激动地接过孩子,向新生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周素芽表达满腔的谢意。
2020年12月31日,26岁的年轻妈妈李女士,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出院了,迎来了2021新年,“生命键”也得以重新启动。去年11月底,因为反复感染入院治疗的李女士,找到了近两三年不断发烧的病因——髓质海绵肾、双肾结石。
3月27日21岁女孩小敏(化名)因发烧症状在四川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已24天刚入院的时候家人还以为她只是感冒发烧然而,当看到医院给出的“血培养”结果后大吃一惊原来,小敏是因为感染坏死梭杆菌引发高烧不退医学上称之为勒米尔综合征(Lemierre综合征)是一种已经“被遗忘”
万物复苏,病毒、细菌也慢慢的活跃起来了.再加上春季特有的温度变化,忽冷忽热,容易让身体的调节失去了平衡.春天气候干燥,人体缺水,呼吸道黏膜失去滋润,黏膜细胞脱落,屏障作用下降,导致呼吸道传染病多发.这时候感冒、咳嗽就找上门了.春季人口流动增大,小宝宝们捂了一个冬天,春天到了纷纷走去家门,为病菌的传播提供了方便.
日前,一名在柬埔寨金边出生的中国籍宝宝小华(化名)由于被巨大的颈部先天性淋巴瘤压迫气道、呼吸困难,需上呼吸机维持生命。家属通过互联网医院联络上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通过第三方跨境转运公司乘飞机将未满月的孩子带回国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