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柒斤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彻底平定袁绍残余势力,统一北方后,萌生一统全国的想法。“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当时洪水、冰雪和蝗虫等自然灾害频发,加之年年军阀混战,酿酒进一步加剧了粮食危机。于是,曹操上表汉献帝,下令禁酒。其实,“禁酒”并非曹操发明,最早可追溯至大禹时代。
四岁让梨、谦逊有礼的孔融,曾是千年道德楷模,却在53岁时被曹操扣上“不孝弑母”的罪名,全家惨遭灭门。课本里只教我们学他让梨,却从未说过他为何死于非命——一个从小温良恭俭的圣人之后,为何成了曹操的眼中钉?
隐秘的三国(37)主笔:朱晖(闲乐生)郭嘉死于建安十二年底,华佗死于建安十三年初,曹冲则死于建安十三年五月,可曹操却在七月份就跑去南征荆州了,短短两个月,曹操应还未来得及咽下老年丧子之痛,身边又没了华佗这个圣手神针,其情绪、头脑与身体状况必然极差,加之最信任的谋士郭嘉已失,曹操为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孔融让梨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主人公孔融出身名门,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但最终孔融被曹操以“不忠不孝”的罪名处死,这不禁令人瞠目结舌。
我国历代统治者将孔融作为温良恭俭让的典型,大加褒扬,但是美国的小学教材,却当做反面教材来进行了审视,这其中有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人文观念的不同,而中国的儒家文化要想在世界占有更多的比重,仍需我辈努力,发扬光大。
少年成名的孔融,加之孔子之二十世孙,很早就在朝中为官,在董卓当朝时期,处处与之作对,堇桌顾忌身份,不便杀之,便把他骗出京城,派去当时黄巾起义闹的最凶的北海为太守,然而孔融为政能力实在有现,追剿黄巾军不力,最后还是在刘备的帮助下,平乱起义,但在当时群雄并起的时代,孔融的水平实在是守不住北海,最终被袁绍的儿子袁潭打跑了,无奈前往许昌,投奔当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然而在许昌的孔融所作所为,依然我行我素,不把曹操放在眼里,自视汉臣,对宦官之后的曹操多次加以嘲讽,曹操本身是爱才之人,也忌于孔融之名声,听之任之,这给孔融错觉自以为是与曹操平起平坐之人,是替汉献旁批评监督曹操,经究让孔融祸从口出,从几个事情终让曹操找到借口杀了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