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锵,咚咚咚锵……2023年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在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村,花灯璀璨,人声鼎沸,民俗表演高潮迭起,“过年的感觉来了,好久没有感受过这种红火热闹的氛围,带老人孩子近距离体验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这才是咱中国人过年该有的样子。
记者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村了解到,由刘家堡村村委会和王琼故里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主办的“堡里有年味 美丽乡村过大年”新春活动,集乡村美食节、非遗文创展演、社火表演、赏花灯、电音节、游乐场、嬉雪场于一体。
11月6日,新华社刊发题为《山西太原:乡村老院子焕发新生》的文章,介绍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村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借非遗力量焕发新生。 “三年前我刚来这里时,周围还是荒芜一片,没想到能发展这么快。”山西省太原市传统漆器手工技艺非遗传承人、梅艺漆坊工作室主理人郭喜梅感慨道。
,该活动是由刘家堡村村委和王琼故里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主办,于1月25日至2月18日期间举行。此次活动内容丰富,集乡村美食节、非遗文创展演、社火表演、赏花灯、电音节、游乐场、嬉雪场于一体,意在打造独属于美丽乡村的热闹中国年。
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陈胜正在向徒弟们传授葫芦烙画技巧。本报首席记者 栗美霞 摄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涵盖健全保护传承体系、提高保护传承水平、加大传播普及力度等方面内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中新网山西新闻2月14日电 2025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村以第四届“堡里有年味·回村过大年”年俗系列活动为依托,凭借非遗深度、互动体验创新和精美花灯设计,成功打造出“昼赏民俗、夜观星河”的全时段文旅场景,为村民与各地游客带来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奶奶,快看,灯亮了!灯亮了!”2月1日,大年初四傍晚,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居民闫女士带着4岁的孙女逛街时,小孙女欣喜地喊道。一盏盏亮起的花灯,点亮刘家堡的夜空,为游客呈现了一场传统民俗与文化传承交相辉映的视觉盛宴。
春节期间,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村第二届“堡里有年味,回家过大年”民俗花灯会吸引了周边地区乃至省内外大批游客,累计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近年来,该村紧抓乡村振兴历史机遇,经过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不断向组织强、产业兴、人才聚、文化浓、生态佳的新村迈进。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的意识形态、能力意志和认知水平的集中体现。从历史发展的历程来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深深地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具有坚韧长久的生命力,对社会的发展和治理具有不可替代的深远影响。
图为乔志兵雕塑作品《十二生肖》。图为郭喜梅一遍遍为作品刷漆。本报通讯员摄仲夏的清晨,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村非遗文化街上,山西志兵文化创意工作室创始人乔志兵和徒弟正将挖来的泥土用大木棍反复锤捣,不时加入棉花纤维搅匀,他们告诉记者,这样调配好的泥土黏合性强、手感好,便于捏制。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振兴街道以党建为统领,聚焦新型城镇化、乡村全面振兴两大目标,实施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改善“三线作战”工作思路,着力打造产业欣欣向荣、乡村美美与共、生活蒸蒸日上、治理井井有条的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