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诉讼时效最新规定

根据2025年最新法律规定,侵权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 诉讼时效的基本规定

    • 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适用于大多数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侵权责任。
    •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 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自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不适用中止或中断,但在特殊情况下,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特殊规定

    • 某些特殊侵权案件可能有不同的诉讼时效规定。例如,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 未成年人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 诉讼时效的中断与中止

    • 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包括权利人主张权利(如书面催告、起诉)、义务人同意履行(如分期还款承诺)等,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 诉讼时效中止的条件是在时效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无法行使权利,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 法院的适用原则

    • 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需由当事人主动提出抗辩。
    • 当事人应在一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若基于新的证据能证明对方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可在二审提出。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法律条款和特殊情况,建议查阅相关法律文献或咨询法律专业人士。

资讯

在线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