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媛 在济南平阴县范皮村,手造笤帚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如今,村里只剩下五六个人在坚守着这份老手艺。85岁的郑庆富就是其中一个,也是年龄最大的。他做了一辈子手工笤帚,制作起来娴熟麻利,十几分钟就能做出一把结实耐用的笤帚。虽然眼下手工笤帚已经很少见,但是他的笤帚并不愁卖。
大扫除是迎接春节必不可少的环节。在马陆镇立新村,村民们对打扫庭院的扫帚,赋予了最传统的仪式感。立新村村民钱丽娟今年77岁,他们家至今还保留着手工扎扫帚的习惯。在钱丽娟的记忆里,小时候家里用的扫帚都是父亲手工制成的。“那时候每年过年前都会扎一把新的扫帚,能用一整年,扫地可干净了!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7日讯 扫帚,作为人们过去常用的清洁工具,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故事和记忆。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清洁地面的方式也已经多样化、现代化。然而在滕州市官桥镇前掌大村,68岁的王宜本却依然在坚守着这份老手艺。扎笤帚最主要的两道工序是捆紧和削齐。
在奉贤,有一项古老而精湛的手艺不仅是农村老人的生活技能更是对智慧和“手艺人”匠心的完美体现芦粟,是奉贤农村常见的一种植物初冬时节,青村镇吴房村的“手艺人”便开始沿着田间小河采集原料准备为自家制作一把芦粟扫帚制作芦粟扫帚的过程有些许繁复首先要将采摘下来的芦苇进行晾晒确保其充分干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