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不列孜·木沙在石河子长大,从小就喜欢听各种鸟鸣,啁啾声声印在他脑海中。 2006年,电视里的一段口技表演,唤醒了他的记忆。他用口、齿、唇、舌、喉、鼻等模仿大自然鸟鸣和动物等各种声音。 他拜访了全国很多口技大师,也曾通过网络、电视多种方式自学口技技艺,十几年坚持练习从未断。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于扬 李玉坤 实习生 郭磊 “京中有善口技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篇曾载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古代文言文,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口技,这门传统的表演艺术形式,至今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
身在北京,也能听到西湖的蛙叫蝉鸣。近日,杭州市西湖区打造的声音专辑《聆听西湖—自然之声》正式上线,专辑特别邀请喜马拉雅人气主播“声谷”采录西溪湿地、龙坞茶园等景区的自然声音,也让这位85后大自然录音师被更多人认识。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楼纯 7月9日,杭州市西湖区联合喜马拉雅打造的声音专辑《聆听西湖-自然之声》正式上线,专辑特别邀请了喜马拉雅人气主播、大自然录音师声谷采录西溪湿地、龙坞茶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的自然声音。
11月11日,新疆一名网友坐车偶遇一位多才多艺的新疆朋友小伙子模仿动物的叫声那叫一个惟妙惟肖驴叫、狗吠声、公鸡打鸣、马发出的突突声这些声音从他的喉咙发出如果不在现场听还真以为来到了动物园网友:高手在民间请输入图片描述 石榴云综合:昌吉日报、@不坑不拐不骗抖音号、网友留言
2月2日,2024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济南市系列活动“非遗小剧场”在济南市文化馆举行。在过小年的日子里,口技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苗龙带来了口技表演《鸟语花香贺新年》,表演者仅凭一口,便能模仿大自然中的声音,使人能够身临其境。
作者:王静“京中有善口技者”,仅靠“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便能模拟“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学课本《口技》中,出神入化的传统技艺,已经消失百余年,如今却被90后非遗传承人方浩然成功复原,再现耳畔。方浩然,师从国宝级口技大师牛玉亮,是口技第四代传人。
潮新闻 执笔 祝依凡 杨世丹鄂伦春族,这一次站在了聚光灯下。新年伊始,头戴狍角帽、身穿皮毛服饰者牵着驯鹿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巡游的视频登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网友们发现,这顶可爱的帽子是来自鄂伦春族的民族服饰。六百多公里外,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的族人们也看到了这一视频。
近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累积票房突破一百亿,全网沸腾。电影中有许多经典场景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在大反派“无量仙翁”露出真面目时,巨大的“天元鼎”浮出云端,鼎出现时的配乐层次感丰富,压迫感十足,让人脊背发凉。刚开始,大家都猜测,这是电音合成的吧?
牛玉亮在录制口技短视频节目。牛玉亮在观察模仿鸟类叫声。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叽叽喳喳各种鸟叫、青蛙叫、蝉鸣……走在前门楼子跟前儿的湿井胡同里,却好像走进了乡野田间,能听到百鸟争鸣、百兽欢腾。原来,住在这里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口技的代表性传承人、今年83岁的牛玉亮正在录制短视频。
4月6日,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春光明媚,初现芳华。在一池碧水的鉴湖边,三三两两的游人正在休闲。忽然,一声清脆婉转的鸟叫声穿破晴空,人们都好奇地望向枝头,还未吐绿的枝条上并不见小鸟的身影。四处寻找,才发现“音源”来自一位仰面朝天发出鸟叫声的光头大叔。
中新社呼和浩特11月6日电 题:蒙古族呼麦:从一人歌喉听万马奔腾中新社记者 张玮大幕拉开,昏黄的灯光映照着台上的古老乐器,马头琴、陶布秀尔(蒙古族传统弹奏乐器)先声夺人,呼麦、长调等蒙古族音乐技能轮番上场,合声瞬间席卷整个舞台,将观众“拉”到内蒙古大草原,沉浸式感受万马嘶鸣、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