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6·18发生了哪些值得我们记住的事
6月18日,拿破仑一世的最后一战在滑铁卢打响;
6月18日,年仅36岁的瞿秋白在长汀中山公园拍完最后一张照片后英勇就义;
6月18日,高尔基告别人间,他曾告诉我们“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6月18日,戴高乐将军通过无线电波号召法国人民抗击纳粹德国的侵略;
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
平凡的日子,不平凡的事件,请记住:历史上的今天——6月18日。
1815年6月18日
滑铁卢战役
滑铁卢战役是欧洲历史上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之一。
1814年,反法联军攻陷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流放至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大区西部海域的厄尔巴岛。1815年初,拿破仑伺机率旧部逃回巴黎,重登帝位。英普奥等国君主结成第7次反法联盟,集结重兵分头进攻巴黎。6月18日,拿破仑率兵与英国威灵顿公爵统帅的欧洲联军,在比利时布鲁塞尔郊外的滑铁卢村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决战。战斗持续约12小时,最终拿破仑战败。滑铁卢战役后,联军很快攻占巴黎,拿破仑再次退位,被放逐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

滑铁卢古战场的狮子丘,拾级而上到达丘顶,可尽赏美丽的田园风光。

丘顶立有一头威风凛然的铁铸雄狮,据说是用缴获的法国军队的枪炮熔铸而成。

滑铁卢战役纪念馆内陈列着1912年完成的一幅长110米、高约12米的环形画布,呈现了当年两军激战的场面。

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透纳于1818年创作的油画《滑铁卢战场》,现收藏于英国泰特美术馆。画面前景中尸横遍野,幸存者绝望地寻找着亲人,整幅画面被“黑暗”笼罩。

每年6月18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军事爱好者身着古军装,在滑铁卢古战场参加“战争情景再现”活动。
1845年6月18日
疟原虫的发现者拉韦朗出生
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Charles Louis Alphonse Laveran)1845年6月18日出生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军医家庭。1863年他进入斯特拉斯堡医学院学习,毕业后当过军医和军医学校教官,1875年随军驻阿尔及利亚。在当地工作期间,拉韦朗发现疟疾是由一种原生动物(疟原虫)造成的,揭开了千年来人类历史上致死人数最多的疾病——疟疾的病因,并发表文章论述疟原虫在人体外亦可见学说,后又预见按蚊在传播疟疾中的媒介作用。由于在血液病病原虫的研究,尤其是疟疾病原虫研究方面的成就,他获得了19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2年5月18日拉韦朗病逝,被安葬在巴黎的蒙帕纳斯公墓。

拉韦朗因在血液病病原虫的研究方面的成就,获得19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几内亚比绍(2009):票面是拉韦朗的头像及高倍镜下的锥虫(在血液中能引起锥虫病),这是他继疟疾后找到的原生动物致病的第二个例子。

拉韦朗病逝后与母亲安葬在一起
1935年6月18日
瞿秋白英勇就义
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瞿秋白1899年生于江苏常州,1917年求学于北京俄文专修馆。1922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担任《新青年》等刊物主编,发表大量政论文章,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开创性贡献。从1925起,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袖之一。
1927年8月,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瞿秋白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重要贡献。
中央红军离开苏区长征后,瞿秋白因患病留在江西瑞金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在福建省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英勇就义,时年36岁。
毛泽东高度赞扬瞿秋白:“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2009年,瞿秋白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瞿秋白在长汀中山公园凉亭前拍完最后一张照片后被押至刑场,英勇就义。

位于江苏常州的瞿秋白故居

瞿秋白故居内景

瞿秋白故居分东西两院,西院现辟为多功能展厅。

《战友——鲁迅和瞿秋白》 俞启慧 黑白木刻 36.5×36.5cm 1961年

瞿秋白诞生90周年纪念邮票

由霍建起导演,窦骁、董洁领衔主演的电影《秋之白华》,讲述了瞿秋白与第二任妻子杨之华的爱情故事。
1936年6月18日
马克西姆·高尔基病逝
马克西姆·高尔基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高尔基1868年生于下诺夫戈罗德一个木匠家庭,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因父母早亡,他少年时代便开始独立谋生,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切身体验到下层人民的苦难。在此期间,他发奋读书,开始探求改造社会的真理。1884年,他参加民粹党小组,阅读民粹党人著作和马克思著作,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1892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署名马克西姆·高尔基(俄语“马克西姆”意为“最大的”,“高尔基”意为“痛苦”),开始了创作生涯。
高尔基的早期作品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自由的渴望,也表达了自己对光明未来的憧憬,特别是1901年创造的海燕形象,被认为是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的象征,给人们极大鼓舞。20世纪初,高尔基的创作转向戏剧方面,以最迅速、最直接的形式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受到革命人民的热烈欢迎,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不安。1913至1923年间,高尔基完成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它们不仅是高尔基创作的一个高峰,也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永远的经典。
高尔基1905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3年从意大利回国后,主持《真理报》的文艺专栏,后因身体原因,以及与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分歧,出国疗养。1928年,高尔基回到苏联,并于1934年当选作协主席,为苏维埃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1936年6月18日,68岁的高尔基因病去世。列宁称赞他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政治活动家,诗人”。

高尔基,摄于1907年。

高尔基与托尔斯泰在亚斯纳亚-博利亚纳庄园,摄于1900年。

波格丹诺夫(左)和列宁(右)在高尔基家中下棋

高尔基与斯大林

位于莫斯科小尼基塔街的高尔基故居,他从1931年起在这里工作生活,直到1936年6月去世。

高尔基的作品从20世纪初开始陆续被介绍到中国

位于莫斯科的高尔基公园
1940年6月18日
戴高乐将军发表《告法国人民书》
1939年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5月,德军再次闪电出击,联军遭到灭顶之灾。6月14日,法国首都巴黎沦陷,法国政府旋即垮台并分裂。鉴于国内政府已完全失去了抵抗外来侵略的能力,戴高乐毅然离开法国,奔赴英国发动救国运动,并于6月18日在伦敦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发表《告法国人民书》,号召法国人民抵抗纳粹德国的侵占,这次讲话也被称作《六·一八宣言》。这一宣言标志着由戴高乐将军领导的反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的“自由法国”运动开始,6月18日也因此成为象征法国民族精神的重要日子。

戴高乐在伦敦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广播演说,并宣布开展“自由法国”运动。

1942年7月14日,戴高乐将军在伦敦惠灵顿军营检阅自由法国部队的女兵。

1944年8月26日,戴高乐重回巴黎,受到民众热烈欢迎。

1944年12月,戴高乐与斯大林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订《法苏条约》。

戴高乐于1959年1月8日至1969年4月20日出任法国第五共和国总统
1953年6月18日
埃及法鲁克王朝被推翻
穆罕默德·阿里王朝是公元1805~1953年埃及和苏丹的统治王朝,以其创立者穆罕默德·阿里为名,他被视为现代埃及的创立者。他的后裔中有10人曾统治过埃及,穆罕默德·法鲁克是最后一个。
穆罕默德·法鲁克1936年继承王位,1937年宣誓登基,建立了法鲁克王朝,他被称为法鲁克一世。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因不堪忍受法鲁克王朝的昏庸统治和英国殖民主义者的盘剥压榨,包围了皇宫,法鲁克一世被迫宣布由年仅6个月的儿子继承王位,自己流亡意大利。军事政变当局成立了革命指导委员会,实控国家政权,并于翌年6月18日推翻法鲁克王朝,正式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国。

法鲁克一世国王及王后和他们的幼子

1953年11月,纳赛尔接替纳吉布出任总统及革命指导委员会主席职务,并于1956年6月23日成为埃及的第二任总统

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总统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纳赛尔总统与家人合影
1974年6月18日
格奥尔吉·朱可夫病逝
格奥尔吉·朱可夫是苏联著名军事家、战略家,苏联元帅。
朱可夫1896年出生在莫斯科附近一个小村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应征入伍,开始了其军事生涯。1918年,朱可夫加入苏联红军,1941年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成为苏军的首脑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先后指挥了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会战等战役,成功粉碎了德国的侵略,并率领苏联红军攻占了柏林。朱可夫为苏联卫国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在军事上的成就,已成为苏联军事学术的宝贵财富。
朱可夫一生功勋卓著,后出任苏联国防部长等职。1974年6月18日,朱可夫因病逝世,葬于红场克里姆林宫墙下。1994年俄罗斯联邦政府正式设立“朱可夫勋章”,嘉奖在此后卫国战争中战功卓著的军事统帅。

朱可夫元帅戎马一生,功勋卓著。

朱可夫,摄于1916年。

二战期间,朱可夫先后指挥了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会战等战役,成功粉碎了德国的侵略。

1945年5月8日,朱可夫元帅主持了在卡尔斯霍斯特举行的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并代表苏联签字。

1945年6月24日,莫斯科红场举行胜利大阅兵。从左往右分别是布琼尼元帅、最高统帅斯大林、朱可夫元帅。

胜利日阅兵上,朱可夫骑马行进在红场上。

晚年的朱可夫经历中风和两次免职,于1974年抱憾离世。

朱可夫勋章
1997年6月18日
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
重庆位于我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3000多年,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从1891年成为中国内陆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到抗战时期的“陪都”、建国初期的“西南局”、改革开放计划单列市及国家现代化建设重大战略的交汇点,重庆一直起着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作用,对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地区有双重聚散功能。为带动西部地区及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实施百万三峡移民,1997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1997年6月18日上午10时,5块象征党和人民神圣权力的牌子:中共重庆市委员会、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政治协商会议、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伴着雷鸣般的掌声,随着红绸的滑落脱幕而出。
直辖后的重庆在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中发挥着枢纽作用,遵照“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重庆市正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997年6月18日,重庆市各界3500多名代表举行了直辖市挂牌揭幕大会。

重庆夜景

戴家巷步道

重庆街景

2007年,以天生三桥为代表的武隆喀斯特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金佛山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生物多样性、佛教文化三大奇观。

小三峡是大宁河下游流经巫山境内的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的总称,国家5A级景区。

大足石刻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公元9~13世纪中叶间中国石窟艺术风格及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1999年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重庆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