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粮补试点表明:实行粮补三合一改革,种粮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安徽的粮食补贴已经改革了补贴方式,根据安徽省《实行农业三项补贴合并改革实施试点方案》精神,传统的三种补贴在安徽逐步被取代,取而代之的是“三合一”补贴,即,将原来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以及良种补贴等三种补贴,改革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一种补贴。这样的改革的好处是,既能够降低补贴成本,又符合国际惯例,尤其是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则。

看来,安徽在这一轮补贴改革中又占据了先机。

当然,这样的改革,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毕竟传统的三项补贴,农户们都已经习以为常,现在实行这样的改革,人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那么,这个农业支持补贴究竟是个什么具体内容呢?其实,道理不复杂。根据安徽省《实行农业三项补贴合并改革实施试点方案》精神,这个“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实质上就是支持保护耕地地力,补贴所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促进粮食稳产增产。

而这样的改革后每亩怎么补贴,这项源于2017年的改革表明,各试点县具体怎么补,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决定。但是,这个标准也是有迹可循的。按照前几年的三项补贴,以农资综合补贴的80%,以及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合并为耕地地力补贴。各县根据下达的资金规模、符合补贴的面积在县域内形成统一补贴标准,并在今后年度保持相对稳定。

安徽原来的三项补贴标准分别为:1.农资综合直补:按上一年核定的播种水稻的面积每年每亩49.5元。 2.种粮直补:按当年核定的播种水稻的面积每年每亩8元。 3.良种补贴:按当年核定的播种水稻的面积早稻每亩补贴10元,中稻、晚稻每亩补贴15元。按照新的补贴原则,那么基本每亩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为39.6+8+15=62.6元。这个也不是精准的数字,但是大致就是在这个数值的附近。


此外,安徽还在实行种粮大户补贴办法。根据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种粮大户补贴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对于水稻和小麦等种植大户进行补贴,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于平原地区不少于300亩(含)、丘陵地区不少于200亩(含)、山区不少于100亩(含)的新型农业生产主体进行补贴。补贴涵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六个方面,具体的标准上没有平均到亩均水平。只是根据实际发生进行补贴。

根据以上政策的解析,我们不难发现,作为种粮大省的安徽,在粮食补贴上承担着先行先试的改革。这种改革的总趋势是,在鼓励实际种粮农民的同时,更侧重于对规模农业的支持。这无疑传递一个信号,不久的未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将向规模化和科技化方向转变。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