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处理分歧的6种方法!

#历史开讲#


生活中、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对一个选择有不同意见、意见对立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当然第一个做法就是说服。但很多时候,说服不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我们来看看毛主席是怎么办的?


案例1

然而,对长江局王明的这份电报毛泽东仍是不予回答。毛泽东在无力正面反击不同意见时,惯于用这种「留中不发」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对于和王明的不同意见,此时,采取不回应的办法,来处理。


案例2

毛主席:不理踩,不回应,只响应其和谈、不响应其内容。

在国民党兵败如山倒的时候,想要和谈以便拖延时间,这个时候先采取不理踩、不回应,然后再转到只响应其和谈、不响应内容,最后再提出自己的内容、以响应对方的内容。


案例3

毛主席:我们的态度:一条是你提出,我不同意者要争,一条是你一定要坚持,我接受。

这是和老大或者有所求者打交道时,对于双方的一些共同原则、共同目标在具体策略上的分歧时,所采取的态度,不同意的要争,如果老大坚持,那么也要能接受——因为不接受、就翻脸了——两害取其轻。


案例4

1918年8月11日,罗学瓒的家庭不同意他赴法勤工俭学。毛泽东也在信中劝他留在长沙从事教育。罗学瓒并没有接受毛泽东的意见,他在复信中坚持说:“考察强国的情况,学习强国之经验,要见见中国以外的大世面。”


毛泽东见他决心已定,就不再挽留了,转而支持他去法国勤工俭学。

--------以上信息来自《毛泽东大传》

也就是说,当劝服不了的时候,转而支持对方的选择,尤其是两个对立的选择、在一时内看不出明显优劣对比的情况下。


案例5

毛泽东知黄爱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被说服的,于是就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任树德提出了“五一”节游行的事,黄爱坚决拒绝。

他说:“劳工会是搞经济斗争的,参加游行就带了政治色彩。如今为了第一纱厂的复工问题,我们正在和赵恒惕政府谈判,如果搞了政治斗争,就可能使复工的希望完全破灭。”

毛泽东见他态度如此坚决,不便再说下去,就开导他说:“资本家既贪婪又阴损,又有官方撑腰,是不会轻易让步的。请你们多加防范。”

--------以上信息来自《毛泽东大传》


由这个案例可知,当对方不接受时,就提出对方需要警惕和防范的一些内容,也即帮助对方避开坏的可能性、尽量减少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也是一种转而支持的方式。


案例6

毛主席:我不同意的是时间与经路问题。第一,红军目前必须增加一万人,在四个月内,我们必须依据陕北苏区,用空前努力达此目的。第二,最好是走山西与绥远的道路,这是用战争用发展用不使陕北苏区同我们脱离的方针与外蒙靠近。为完成上述两种任务,我想有六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够了。所以我们应在明年夏天或秋天与外蒙靠近,目前应立即开始组织蒙民游击队。

这是毛主席和张闻天的决策分歧,此时毛主席是指出同意的条件、并且指明为实现这些条件要执行的任务。


由以上6个案例可知,继续反对,往往不是一个好的办法——会导致双方的对立、甚至进而分裂。


也就是说,在最终无论如何要达成某种一致,不是对立起来、而是把双方在某个共同点统一起来——无论如何要掺进和对方相同的部分、并突出这一相同部分。也即是要结束于相同点,而不要结束于不同点。


所以,沟通的时候,要以相同点开始,也要以相同点结束。也即是辩证法的以正面为起点、也以正面为起点的原则。

举报